陕西农信社自主研发的“e终端”设备。
客户正在陕西农信银行各分行使用智能柜员机办理业务。
铜川市宜君县彭镇包头源村“乡村振兴金融e站”。
今年5月,国家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2024年数字乡村发展要点》,提出提升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成效,深化实施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鼓励金融机构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因地制宜打造惠农惠民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近年来,随着数字智能技术加速创新、数字化转型战略稳步推进,陕西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省社”)带领陕西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陕西农村信用社”)紧跟国家战略方向和产业政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四中心银行”的发展定位,依托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和国家发改委有关部署围绕全省数字化改革,锚定“数字农村信用”建设目标,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以数字智能能力为中心、线上线下数字智能服务体系为基础的数字普惠贷款“2+N”产品体系。 “两翼”、场景金融“金融+N”产品体系和财富管理“1+”
立足一个中心,筑牢数字化转型基础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不是简单地将普惠金融与数字技术叠加,而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思维等新技术推动普惠金融转型升级。”该学会副主任省联络员吴刚说。
陕西农信以数字智慧能力中心建设为基础,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了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和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进一步推进的方向和路径。数字化转型。秉承数字化理念,打造西部地区金融机构领先的信息技术团队,打造敏捷、高效、稳定的数字化基础服务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一体化的数字化运营、数字化产品研发、集数字IT治理、数字安全、大数据驱动于一体的“数字智能能力中心”。
数字服务基础平台从多中心、多主动的基础设施发展到“一云多核”的国内云平台,再到完全自主可控的企业级分布式技术平台,形成了“前、中、后台”。办公室”独立的IT基础设施和数据驱动的“使用、建设、管理”并重的系统。数字化、智能化运营系统集操作、授权、事后监管、对账、反欺诈、风控为一体,为陕西农信全渠道金融业务提供专业、集约、高效的运营服务;数字化、智能化产品研发体系以数据分析和应用为基础,重构传统金融业务逻辑,开发设计多类特色普惠金融产品体系;在信息系统运行、网络信息安全和数据基础等方面落实数字化IT治理、数字化安全和大数据驱动体系,保障数字化金融服务渠道和普惠金融产品体系。
推动两翼合作,实现优质金融服务
省联社带领陕西农信社坚持线上线下协同发展融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三秦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捷优质金融离开村庄。服务。
——构建线下数字化、智能化服务体系,让金融服务更加高效。乡镇网点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基石,是服务广大农民最直接、最基础的桥梁。近年来,陕西农信持续推进网点智能化转型,在网点场景化服务中优先采用生物识别、语音语义识别、RPA机器人等数字化新技术,基本实现了“ “一次身份认证,一次签名确认”,网点业务整体处理时间缩短约30%。秉承“机器赋能,智慧服务”理念,在网点部署智能柜员机、手机PAD等智能设备,加速柜面业务向智能设备迁移,形成“自助服务+现场协助”创新业务办理模式,推动网点服务轻量化。现代化和智能化转型。目前,2300多家智能网点已覆盖城乡,进一步推动普惠金融服务向农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延伸。
“您好,这里是陕西农信社,请问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 “您好,请帮我办一张银行卡。”在陕西农信远程银行中心,视频柜员通过数字技术与“农树电子银行中心”进行沟通。 “终端”客户可在线实现非接触式业务办理,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高效便捷。
“现在,每个行政村都有一个‘金融e站’,通过5G通信、云计算、大数据、音视频等技术,可以连接到省协会远程银行中心,以及一些高端金融机构。频次柜可以当面业务上线,每天的来电量基本在4000到5000个左右,让我们的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办理金融服务。”省工商联消费者权益保护部.
为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陕西农信社于2015年自主创新研发了“助农电子终端”设备,打造了集金融服务、商超服务、政务服务于一体的独特平台。和第三方服务。综合服务站——“金融e站”,老百姓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存取款、转账、医保社保缴费、农业补贴查询、水费、电话费缴费等服务。 1.1万个“金融e站”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全省农村金融服务半径由5公里以上缩小到0.5公里,获得金融服务的时间由原来的平均3小时到10分钟。 2023年5月,陕西农信社创新推出“助农e终端+远程银行”融合传统线下业务、远程银行和移动智能模式的普惠金融服务新模式。农村居民一键办理银行服务。你可以见到“真人”,在远程银行客服人员的指导下,你可以独立完成密码重置、个人综合合同签订、社保卡激活等原本需要到网点办理的多项服务。陕西农信社《基于自主可控应用平台(助农服务电子终端)的普惠金融‘村村通’服务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荣获银行业信息科技成果一等奖,成为全国首家获此殊荣的中小金融机构。
——构建线上数字化、智能化服务体系,让金融服务更加便捷。近年来,陕西农信根据客户需求打造个性化线上服务新体验,构建了以手机银行为代表的数字化金融服务矩阵,实现了流量与价值的“双向冲刺”。秉承“手机银行APP”就是“营业网点”的服务理念,打造“好用、功能齐全、好用”的手机银行平台。通过重构手机银行基础业务功能,简化服务流程,创新交互设计,集成“智能客服”、“远程银行”、本地生活“勤e”系列、“充值缴费”等在线金融服务”,现已发布手机银行5.0版本,通过手机银行渠道,将政务、场景、民生、业务深度融合,实现服务新升级。陕西农信手机银行注册用户数由2018年的334.5万户增至如今的1000万户。
打造三大产品体系,满足多元化金融需求
陕西农信社聚焦群众金融需求,通过创新研发金融产品、拓宽金融服务维度、优化重塑运行机制,不断提高为民金融的精准性和全面性。
——聚焦乡村振兴,打造数字普惠贷款“2+N”产品体系。
“陕西农信社推出的数字普惠信用贷款产品特别好,只要有良好的纳税信用,无需抵押、无需担保,就能获得贷款。我通过手机银行在线申请了‘农V贷’。” 50万元贷款从业务受理到签约只用了不到半天的时间,真是出乎意料。”西乡县堰口镇寺上社区养猪大户蔡赞叹道。
为加快完善和拓展普惠金融,让金融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陕西农信联社成立了个人数字普惠贷款“勤e贷”和小微数字普惠贷款。以“勤V贷”为核心的“2+N”数字普惠信贷服务体系,包括面向农民的“电农贷”、面向个体工商户的“V商贷”、面向个体工商户的“农V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种养大户等多种数字普惠贷款产品。通过营业网点、“金融e站”或手机银行、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等线上渠道,即可获得“310”纯线上贷款服务,即3分钟申请,1秒放款,零劳动力介入,真正实现群众的事情“随时随地办理”。截至6月底,数字普惠贷款累计发放金额5889.84亿元,覆盖403.18万户家庭,累计使用金额5901.35亿元,覆盖180.19万户家庭。
——坚持金融为民,打造场景化金融“金融+N”产品体系。
在咸阳市331个智慧停车场,车辆通过自动车牌识别和无感支付功能实现高效进出。停车付费场景的升级为车主提供了舒适的交通体验。
“我们融合金融机构的支付业务和停车场景,利用5G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推动智慧停车服务多元化。”省联社电子银行部场景金融科科长丁宇说。
陕西农信社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聚焦政务民生、乡村旅游、消费零售等领域,构建“共享、开放、普惠”的全县金融服务新模式。打造“勤e”系列场景金融生态服务品牌,覆盖交通、教育、医疗、农业等13个领域2.68万项场景金融服务,让人们足不出户享受幸福生活。
——围绕共同富裕,打造“1+X+N”的财富管理产品体系。
陕西农信以打造数字化智能化“金融超市”为目标,不断完善“1+X+N”理财产品体系,不断满足农村居民的财富管理需求。 2021年8月,陕西融信理财销售管理平台正式上线。截至目前,理财“1+X+N”产品体系涵盖现金管理净值产品、周期开放净值产品、最低持有期限产品。净值型产品和定期封闭净值型产品,共代销35种金融产品7.91万笔。 2023年7月,陕西农信社成功对接“理财产品中央数据交换平台”,成为全国首家接入理财产品中央数据交换平台的省级协会。
行万里路,不忘初心。路如石,行者无涯。站在新的起点,省联社将带领陕西农信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担负起服务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责任,用专业、有温度的金融服务服务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扎实完成金融“五件大事”,为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谱写高水平金融新篇章不懈贡献更大金融力量。陕西高质量发展。
(高玉蓉杨东旭)
陕西农村信用联社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