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举行的2019世界移动大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主题演讲中不惧“揭丑”,让外界认识到电信业的发展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光鲜亮丽。杨杰表示,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退、流量红利快速释放,行业发展单纯依靠规模和体量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今年前五个月,收入增长基本停滞,包括中国移动。出现负增长,这是客观事实。”
据赛诺数据统计,2018年手机销量较2017年下降8.4%,仅为4.5亿部。与此同时,中国手机零售店数量从2017年的30万家下降到25万家,关店率超过20%。实体店经营困难,盈利能力较差。总体来说,主要原因是实体店经常遇到以下三大问题:吸引顾客难、留住顾客难、成交难。首先,实体店受地理位置限制,线下用户数量有限;而大多数实体店缺乏线上流量渠道,难以吸引顾客。其次,传统实体店无法引导店内用户进入线上渠道,无法连接和触达用户,无法与用户建立情感联系和互动。最终,难以培养一批忠实用户,从而难以留住客户。第三,实体店普遍受到空间的限制。可供用户选择的商品较少,且到达商店需要时间,难以完成交易。
与大多数实体店一样,中国移动营业厅目前面临几大困境:进店用户少、留住客户难、盈利难。如何提升营业厅经营绩效,为营业厅赋能?目前营业厅的用户管理系统仅用于基本的用户查询等功能,无法实现与用户的深度连接。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能够与用户建立深度连接的SCRM用户管理系统,实现用户服务和转化。 。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基于微信个人号的社交管理体系+微信个人号集群+IP个性及朋友圈运营内容+在线客服团队,打造专业的在线服务团队,线上服务营销平台线上汇聚各门店的网格用户,结合微信线上服务营销的特点,形成用户吸纳、日常互动、用户标签管理、业务受理等闭环工作流程,从而建立牢固的关系深受客户信赖,实现电网用户“线上+线下”全覆盖、“1+1”服务营销。
浙江移动在通过品牌拟人化经营实体店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尝试。据悉,浙江移动在部分营业厅推出“移动个人助理”全新创新服务模式,实现营业厅用户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希望为营业厅赋能。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这个用户运营模型。
开展微信个人号社交服务营销模式创新,赋能营业厅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协作,具体
操作方法:
第一步:各营业厅推选一名服务明星作为门店代言人。营业员形象IP化,个性更加真实,凸显“手机微信私人助理”的身份特征;
第二步:将门店用户和门店老用户引导到营业厅对应的微信个人号,建立营业厅网格用户流量池,连接用户线上;
第三步:通过“手机微信个人助理”与流量池用户情感互动的差异化服务方式激活用户,宣传店铺,为店铺引入客流和商流,同时实现在线咨询和业务受理;
第四步:通过与流量池用户深度交互沉淀用户数据,获取用户个性化标签并打通移动系统用户数据,实现用户数字化,进行点对点精细化服务和个性化精准营销;
最终赋能门店服务和营销,提升服务效率和业务转型,实现线上线下营业厅一体化协同发展。
这样,每个营业厅逐渐打造出专属的用户池,也可以称为“私域流量”。这些用户属于营业厅自有流量,不需要花钱。它们可以自由、重复地使用,并且可以随时访问。交通资源。
营业厅打造自己的专属私域流量,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建立信任并实现高用户保留率
自古以来,信任就是交易关系的基础。在当前信任严重缺乏的广告环境下,解决信任问题就等于获得竞争优势。信任是人与人之间牢固的社会关系。通过时间的积累,与用户反复进行情感互动,是与用户的弱关系升级为强关系的最有效方式。通过微信个人账号与用户互动是建立信任、留住用户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提高用户留存率。
二、反复触达,培养忠实用户
我们根据用户的需求、贡献、价值观对用户进行分层,增强用户粘性,反复触达、传递信息、促进转化,培养忠实用户。不断为顾客提供有价值的东西,经常与顾客互动,让顾客有参与感,才会让顾客锁定店铺,有效锁定顾客。
三、口碑传播,低成本推陈出新
微信是用户最大的社交通讯媒体。得到用户认可后,会推荐身边的朋友一起购买,从而实现“新旧”裂变,形成口碑效应和病毒式传播。
营业厅传统的外呼等服务方式,难以触达用户,导致用户满意度下降。坐等用户上门的销售方式已经不能支撑营业厅的业务增长需求。摆摊直销模式虽然可以拉近与用户的距离,但销售费用高、人员效率低。新形势下,利用互联网模式服务用户成为当务之急。经营店铺的重点是管理用户,通过SCRM实现用户价值链管理:获客、激活、留存、收益、传播。浙江移动营业厅此次设立“移动个人助理”新角色,是赋能营业厅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协同发展新模式的一次良好尝试!
PS:欢迎有兴趣的朋友私聊我,我们可以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