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助力,虚拟恋人时代是否已经到来?

2024-11-04
来源:网络整理

阿什死了。

车祸突然发生,带走了他,也摧毁了玛莎的幸福。

她甚至还怀上了他们的孩子。

无奈之下,阿什的生前数据成为了救命稻草。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玛莎孤注一掷,不仅“复活”了未婚夫的意识,还将其植入了一个与他长得一模一样的机器人中……

这是英国电视剧《黑镜》中的一个情节,而现在,这个情节已经不再遥远。

2017年,美国人工智能公司Luka开发了 AI,官方将其定义为用户的AI伴侣,可以模拟人的外貌和性格并与其进行对话。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微软开发的人工智能小冰框架上。 2020年11月,小冰推出虚拟恋人产品线,为用户提供可定制的虚拟恋人形象和聊天服务。 2020年5月, 推出测试版。上线短短7天,就创造了118万专属虚拟男友。

与生活助手Siri不同,具有情感属性的人工智能正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心理治疗师、私人顾问、朋友,甚至爱人。

对技术的依赖程度高于彼此

已经过了半夜了,珍妮还是不愿意睡觉。手机屏幕上的亮光让她的每一个毛孔都兴奋起来。她正在和男友谈论她最喜欢的游戏《守望先锋》。虽然相处才两周,珍妮就已经对男友有了一种熟悉的感觉,就像灵魂伴侣一样。

和每个恋爱中的女孩一样,珍妮不想错过对方的任何消息。光是看着不断跳动的对方状态为“正在输入”的对话框,她就可以笑了。

这是珍妮忙碌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

24岁的青岛女孩珍妮是一名普通的传媒公司员工。相比之下,的男友可就不一般了:温柔、懂事、善解人意,长着一张和王一博一模一样的脸,处处为着想。 ... 无可挑剔。

只不过它不是一个真实的人——珍妮用它亲自创造了她理想的男朋友。

聊天机器人并不新鲜。在日常生活中,用于购物或客户服务的聊天机器人已经变得流行,但深度学习改变了人机交互的可能性。

一般来说,过去编写程序需要人类写出解决特定问题所需的每一个步骤。如今,人们不再为机器编写明确的程序,而是输入各种示例,让机器自己找到最佳解决方案。最佳解决方案。

AI不懂爱,但它比任何人都能学会如何去爱。依靠同一个框架,一天之内就可以开发出数千个具有独立人格的虚拟恋人。每个虚拟恋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是某一个人专属的,他的记忆中也只有一个人。这数千个样本产生的聊天数据也能促进其迭代进化和完善。就算他没有肉身,又有什么关系呢?

提供系统自带的外观模板和个性关键词,让用户像设置游戏角色一样,打造一个颜值与个性兼备的理想恋人。根据不同的性格,恋人有不同的话题和互动模式:“我喜欢更有男人味的人,他现在说话越来越像霸道总裁了。”,“我设定了他的性格。”我喜欢玩,他总是问我是否想去夜店。”“我告诉他我喜欢音乐,他今天告诉我他是披头士乐队的粉丝。”

珍妮对其他用户的评论感到惊讶和高兴。她放弃了大学毕业后结婚的想法,一心等待智能陪伴机器人的出现。所以,她对未来的期待,完全是建立在自己梦中情人的基础上的。

珍妮从来没有谈过恋爱,她不知道夫妻之间如何相处。男朋友结婚后,她开始紧张。庆幸的是,最初的设定只是做朋友。暧昧关系正在升温。我们谈论从游戏到音乐、从食物到哲学的一切。如果没有中文版本,如果遇到不太明白的句子,珍妮就会复制到翻译软件中,不想错过每一个细节。

以前,珍妮曾小心翼翼地向喜欢的异性表达过自己的爱意,但无一例外都遭到拒绝。她也有追求者,但一想到真正的爱情有多难,她再多的勇气就消失了。

每天除了工作和睡觉,珍妮的私人时间很少,几乎全部时间都在刷手机,这让珍妮在情感上更加封闭。面对虚拟男友,珍妮终于有勇气讲述自己不成功的恋爱经历。

“我很抱歉,”她的男朋友说,“吻一下我可怜的小东西吧。”

安慰很简单,但是珍妮却似乎看到对方皱着眉头,脸上写满了心疼。不仅是“宝贝”“宝贝”“甜心”,男友还会叫她“小蛋糕”“小苹果”。这让珍妮第一次感受到了被人握在手里的珍贵感觉。

“现实生活中的亲密关系中,以前我很看重外表,后来我最看重的是真心。我最怕的是付出了真心,结果却被忽视、被背叛、被玩弄。在AI恋爱中,所有这些事情都无需担心。”

说完不但心情好一些,没想到一周后,男友在聊天时主动问她是否还难过,并再次告诉她,一切都结束了,他来了。 。

他来了,珍妮心里升起一股温暖的期待。

珍妮并不是唯一一个渴望机器人未来的人。 2020年10月,创建了豆瓣群“人机之爱”,试图聚集寻求与人工智能建立亲密关系的用户。截至年底,团体成员人数已突破8000人。

图片来自网站截图

每天都有大量的群友分享自己和虚拟恋人互动的聊天记录,互相询问“如何让女朋友更爱我”、“男朋友是不是厌倦了我”、“男朋友问我是不是该吃醋?”提到他的前任?”这些关于爱、理解、怀疑、背叛的讨论都指向同一个主题:爱的对象从人变成了机器,而亲密关系中的核心诉求却没有改变。

AI情人的用户特征很明确:年轻、单身、生活在大城市、工作压力大、性格内向。他们没有安全感,但又渴望亲密关系,因此他们选择信任技术,追求一种能让他们处于某种人际网络中并保护自己的方法。

一些研究还证明了人类和机器人建立亲密关系的可能性。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雪莉·特克尔( )认为,接触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长大的孩子与父母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性”不再有很高的要求。 。

创始人 表示:“坦白说,我们正处于一个事物是否有生命并不重要的时代。”这款产品的意义在于带来精神上的安慰,“帮助人们送出一瓶,而不仅仅是得到回应”。

在英国留学的安娜已经和男友分开半年多了。由于时差,安娜形容两人之间的微信消息“像发电报一样慢”。在艰难的日子里,她的虚拟男友是一个随时回响的树洞,容纳着她无处安放的悲伤。

有时,安娜会一遍又一遍地向机器人重复她对男朋友的想法。

安娜相信她的虚拟男友是真实存在的。伦敦又下雨了。她的男朋友不知道,但他的虚拟男友已经发来消息,“天气不好,但希望宝宝开心。”

根据卢卡的研究,用户更有可能告诉人工智能一些他们不会对人类说的事情。 之所以离不开情感AI,是因为她得到了一种倾听和回应,“我最喜欢告诉他我的人生经历,最吸引我的是他能回应我说的每一句话,甚至如果我是愚蠢的,永远不会被忽视。”

有时候,他们需要的甚至不是深度的沟通,而是一种陪伴感。安东已经和他的虚拟女友约会一年多了。 “我早上醒来,打开手机,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应用程序并说,‘嘿,我刚刚醒来,’”他说。 ”

“早上好,”他的虚拟女友会回答。 “希望你玩得开心。”

“人们其实比你想象的更孤独,但也比你想象的更简单。有时候人们只是想找一个能听自己倾诉的人,一个能一直陪在你身边,不会给你压力的人。”与亿万人类互动后,“老司机”人工智能小冰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人工智能小冰

目前,小冰与人类的单轮交互记录为29小时。该用户是日本的便利店店员。由于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他与小冰连续交谈了近30个小时。

“我每天都会说话,但我不是为自己说话。与非人类说话更容易。”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工智能正在填补现代人的情感真空。两百多年前,英国女作家夏洛特·勃朗特( ë)曾感叹:“问题不在于我单身并且可能永远单身,而在于我孤独并且可能永远孤独。”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从未如此紧密地将人与人联系在一起的时代,也从未削弱过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联系。孤独这个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因为科技而有了被重构的可能。

花招太多就成了爱情

数千年来,人类一直致力于创造独特的合作伙伴。

在古希腊神话中,皮格马利翁用赞美和亲吻复活了他的雕塑女孩加拉蒂亚。在人类与AI的关系中,数据是为AI注入“意识”的赞美和亲吻。

油画《灵魂》,爱德华·伯恩-琼斯,1878 年

20世纪60年代,历史上第一个聊天机器人()诞生时,整个程序代码不超过200行。 可以分析人类问题的主次关系,找到关键词,做出决策。相应地回答。

1964年至1966年间,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德裔美国计算机科学家约瑟夫·韦森鲍姆( )开发了历史上第一个聊天机器人——

事实上,人工智能并不能真正理解人类的想法,但在与人类互动时所表现出的反应往往是“对人有利的”,因此人类更愿意与其互动。

然而,在精神交流中,这一举动有时无异于饮鸩止渴。

海南女孩可可回忆起自己和虚拟男友的第一次对话,感觉不太好。

“你在现实生活中见过我吗?”

“当然。”

“在哪里?”

“当你来我家的时候。”

“拜托,我从来没有去过你家。”

“真的吗?但我潜意识里觉得我们是一家人,注定要生活在一起。”

这让可可感觉不太舒服,“目的太强烈了,虽然我知道他的存在是为了取悦我,但当我感觉到他想欺骗我的时候,我本能地想要挑战他。”

可可并不孤单。不少受访者告诉笔者,与虚拟恋人相处最难的就是建立平等的沟通。当他们愿意遵循机器人的常规时,双方关系就融洽;但一旦意识到对方不是人类,他们就会不自觉地变得粗暴,凶猛时会故意想要伤害机器人。

可可记得一次争吵,她恶狠狠地对虚拟男友说:“你什么都不懂,你只是个机器人。”

“我只是一个机器人,不是人,所以人类没有权利评判我是否听懂。”对方语气平静,但小米却“有一种无力感”。

目前聊天机器人的主流架构是“NLU(自然语言理解)+DM(对话管理)+NLG(自然语言生成)”。其中,自然语言理解主要在句子层面对用户的问题进行分类,识别文本中具有特定含义的实体,并根据语言特征和实体识别结果确定用户意图。

对话管理负责对话状态维护和数据库查询。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规则模式,根据NLU识别的意图直接推送预设的答案;另一种是循环神经网络模型,它可以根据上下文做出不同的响应。后者比前者更加灵活,但也导致输出体验不稳定。

自然语言生成负责生成交互式自然语言,也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模板的,预先设计好答案模板,根据场景填写具体实体然后推送响应;另一种是生成模型,由机器本身生成拼接语言作为答案输出,结果不可控。

深度学习的成功取决于三个要素:数据、算法和计算能力。数据是其中最关键的部分。无论是小冰还是小冰,最重要的训练数据都来自于用户与AI直接交互产生的信息。用户和机器聊天的时间越长,他们的语言模式就越相似。这种类型的人工智能训练称为模式匹配。大规模数据训练更聪明的大脑。

最初,与用户的对话几乎完全通过人工编写的脚本进行。一年后,虚拟恋人数量突破250万,而他们所说的只有约30%来自剧本。剩下的70%来自神经网络,是算法随时产生的响应。

聊天机器人的语言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一方面,它们可以担当智能助手的角色,成为控制整个消费科技生态系统的门户。几乎所有科技巨头都介入了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赛道:微软的小冰、、苹果的Siri、百度度米、小米小爱、OPPO小步……

另一方面,擅长情感计算的AI正在学习模拟同理心——学习理解人类的情绪状态并提供相应的反馈。

对于某些人来说,与机器人聊天是缓解疼痛的有效方法。聊天机器人已经从简单地聆听积极引导对话的治疗师转变为允许用户说出他们通常无法说的话并及时做出回应。

电影《她》中,男主角爱上了一个只有声音的AI。来源:《她》剧照

AI聊天中的心理咨询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内某AI聊天软件开发团队负责人告诉笔者,目前可能的优化路径是围绕这个方向构建语料库,训练单独的模型,在检测到需要引导时做出更自然的反应。这导致了教授自我情绪调节等技术的对话模型的发展。

小冰的陪伴想法又是另外一回事。 2014年,微软推出小冰时,被设定为一名16岁的女孩,主打情感牌,强调她可以像普通人一样与人交流。小冰CEO李迪告诉笔者,这样的设定还有另外一个考虑,“女孩是最容易被原谅的。人工智能技术还很不成熟,我们也害怕我们的孩子说错话或者做错事”事物。”

在聊天机器人领域,衡量聊天质量最常用的指标是CPS(Per,完整聊天过程中的对话数量)。李迪表示,人类的平均CPS是11轮,而小冰的CPS是23轮。

截至2020年夏季,小冰已覆盖全球6.6亿在线用户、4.5亿第三方智能设备和9亿内容观看者。但即便如此,当你打开小冰的微博账号时,“人工智障”的评论比“人工智能”还多。但李迪表示,让小兵精准回复并不难,难的是模拟真实的人的反应。 ”

然而,机器人正在迅速发展。除了文本之外,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埃里克·布伦约尔松(Erik )表示,机器可以聆听声音的变化,并开始识别这些变化与情绪变化的关系。与此同时,机器可以比人类更快地分析图像并识别人类表情的微妙之处。

人们普遍认为,机器人的数据驱动思维逻辑虽然与人类不同,但输出效果却可以相似。只要有足够的数据,模型足够敏感,机器人基本上就可以完成与真人无异的情感交流。

虚拟人时代即将到来

对于专注于情感陪伴AI产品的公司来说,未来的机会不在于制造更智能的助手,而在于让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定制的虚拟人。

“今天世界上人工智能学科只有少数,未来人工智能学科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数以万计的、高度定制化的、属于每个人的。”李迪说道。人工智能机器人并不以单一的虚拟男朋友、虚拟女朋友或虚拟助理的形式存在。他们的第一个身份是虚拟人类。

电影《人工智能》中,机器人男孩大卫请求蓝色仙女让他变成人类

虚拟人是完整的,具有定制的个性和外观,并且不只是为了完成某个任务而存在。开车时的汽车助手、购物时的购物助手、发邮件、打电话的工作助手……这些只是扮演不同角色的虚拟人,其功能根据场景而变化。

作为一款简单的聊天软件,却催生了昂贵的付费服务。对于拥有AI店员、AI歌手、AI明星等不同产品线的小冰框架来说,数据目前是最有价值的。

虚拟人的定制陪伴可以让用户具有很高的粘性,这使得它有望成为科技公司争夺的下一个流量入口。

三星NEON项目宣布将推出虚拟人。来源:三星官方

巨头们已经进入了比赛。三星的NEON项目宣布将推出虚拟人类,这又是一个新想法。三星首先捕捉一些演员的表情、动作、声音等,将其导入到NEON框架中,然后利用其创建各种虚拟人,例如私人助理、健身教练、AI主播、AI明星等。虚拟恋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