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昨天,一款历时2个月开发的企业级小程序上线。今天开个帖子详细说说企业级小程序。它利用单个小程序复用多套环境来讲述小程序从开发到测试再到测试的故事。发布全流程分析
本文不是技术帖,只是讲一下小程序的发布过程。
文本
论坛上一直在讨论应该用多少个小程序来测试小程序、制作小程序。每种类型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用于测试和生产的单个小程序
优点和缺点
一个用于测试的小程序和一个用于生产的小程序
优点和缺点
多个小程序会增加维护成本
在每种情况都不存在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采用的方案主要由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根据习惯来决定。本文讨论的小程序以单个小程序为例,即使用一个小程序。该程序用于开发、测试和生产
权限
让我们从权限开始。大家都知道,拥有运营者角色的微信用户可以设置试用版、提交审核、发布。
但在日常开发中,开发和发布是由不同部门完成的。例如,开发在技术部门,发布在运营部门。但由于日常测试的需要,必须设置试用版进行测试。该功能需要运营部门。操作员角色被赋予某个与测试相关的职位,可以是产品经理,也可以是项目经理,但严格来说,他们不应该有这个操作员角色。
上下文切换
在开发小程序时,环境切换是必须讨论的问题。小程序中如何切换多个环境以及如何安全切换
其实微信小程序官方也提供了一些API用于检测小程序是开发版本、体验版本还是发布版本,分别对应我们的开发环境、测试环境、生产环境。
但这些API是否向后兼容,也就是说这些API是否能够覆盖目前所有的小程序基础库呢?
这个问题必须仔细衡量。如果不能达到100%的覆盖率,
我不认为这种API可以用在企业级小程序中。
如上图,我们这次的环境切换也是纯手动的。在发布生产之前,我们手动将API切换到生产环境,点击上传,开始提交审核发布。
如何发展
开发小程序时,联合调用的后端环境是由后端同事在本地提供的。
如何测试
当开发和测试完成后,需要将配置文件中的api信息更改到测试环境并上传代码。拥有操作权限的学生可以设置试用版,并生成试用版小程序的二维码分发给测试学生。
提交审核
和测试一样,在提交审核之前,开发同学需要将配置文件中的API信息切换到生产环境,然后上传代码,并通知操作员角色的同学提交审核。
发布流程总结
欢迎大家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