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平米的空间里摆满了桌椅。这是一家只有6个工作站的公司。乍一看,赵阳和他的同事们的工作内容与普通程序员没有什么不同——通过代码输入完成各种客户需求。
赵阳的公司位于深圳市龙华区牛栏前村“创业园”大楼内。狭窄的过道两侧,严密的玻璃门内,一个简单的小隔间甚至可以直接成为一家公司的办公区域。
2017年5月8日,杭州有一家咖啡馆。这家店每天上午10点24分免费为程序员提供十杯励志咖啡,深受书呆子程序员的欢迎。 (图/视觉中国)
赵阳堪称互联网热潮时期的“觉醒一代”。像他一样渴望逃离传统工厂流水线,被外界戏称为“厂哥”、“厂妹”的人还有很多。从离开生产线、进入小隔间的那一刻起,这些人的头上就顶着“野程序员”。带着光环的年轻人也完成了事业与身份的双重转变。
在这华丽转身之前,他们常说“这不是我应该做的工作”,而当那一天到来,堪称“改变命运的一天”时,他们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想大展拳脚。在一个全新的领域。
在转行编码之前,赵阳是一名木匠,有着“我想成为一名好木匠”的梦想。那时,他刚满20岁,但已经有四年的工作经验。赵阳的同事、30岁的徐庆华有着更丰富、更“神奇”的转型经历:在敲下第一行代码之前,他在建筑工地搬过砖,在超市做过理货员,在在一家工厂里。作为一名普工,用他的话说,“能尝试的工种我都尝试过”。
从流水线到办公桌,这群年轻人的故事也刻下了移动时代“野码”的印记。
01
“干了这么久,脑子应该生锈了。”
回忆起木匠学徒的生活,赵阳感到有些茫然。高中毕业后,他没有继续学业。他没有太多选择,而木工似乎是正确的选择。
但他不喜欢这样。工厂里每天都有分贝级的噪音,锯末飞扬,普通人难以沟通。
“没有任何工艺或技术,只是体力劳动。”半年后,赵阳不愿意去培训学校上几个月的电脑培训课程。那时,他想离开木工学徒的生活。他的直觉告诉他,在这个信息时代,顺应潮流总是对的。
当赵阳在信息技术行业的边缘犹豫不决时,张宇开始了他的第一份简单、机械、单一的工作。那是2015年的夏天,中专毕业后,他在一家宽带公司拉网线。显然,这不符合要求。他对自己理想工作的期望。半年后,在老师的介绍下,他跳槽到了一家生产电子设备的工厂,负责组装设备。从此,他走上了“朝九晚九”的不归路:他要做的就是把各个部件拧紧。加起来,这份并不轻松的工作让他每周只有一天休息时间。 “当时我就像一台发条的机器,这样做久了,我的大脑应该生锈了。”张宇说道。
他对学习一门技术充满了期待,“因为我学的是计算机专业,知道有编程技术行业,所以想找一份压力较小的工作,开始自学。”
随后他离开了电子设备厂,跳槽到了一家房地产经纪公司。他幻想自己能在“高端”的工作环境中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但现实却给了他狠狠的“一巴掌”——张宇不仅没有赚到钱,还负债累累。市中心的生活成本很高。
有一次,他甚至认为自己在工厂里还能省钱。于是,他马不停蹄地来到深圳郊区一家生产塑料制品的工厂。他的工作是将喷嘴材料分解成碎片以供重复使用。
毫无疑问,这是一项灰尘和碎片较多的工作。开始工作之前,每个人都需要全副武装——戴上口罩、耳罩和眼罩。 24小时运转的机器对塑料进行加热,张宇经常要上夜班,这让他难以忍受,他无数次提醒自己:我不能再待在这里了!但为了还债、省钱,他咬牙又坚持了两年。
机械的工作内容和僵化的工作节奏限制了张宇学习技能的时间,因此他选择“走捷径”:根据招聘网站上具体职位的具体要求“对症下药”。他基本上把所有的技术要求都学习了、实践了。
但当他开始投简历时,他收到的面试却很少。学历是他面前最大的问题,也挡住了他进入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的大门。
在现任老板邀请张宇面试之前,他承认自己提交了“不下百份简历”。对他来说,逃离工厂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不出意外,他至少可以摆脱黑白颠倒的无序生活。
02
迈向“平民”代码
80年代出生的老干用了近十年的时间,从一名机场地勤人员转型为一名能用代码创造产品的程序员。
2001年,老干从安徽老家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广州白云机场担任地勤人员,随后又被调到一家招聘网站做文员工作。用他的话来说,“那不叫工作,这叫打零工”。
如果不是有负责系统维护的同事辞职,急需有人接班,老干可能根本就没有接触互联网的机会。那些被批评、不得不发资料、做家务的日子,还在一天天重复着。
老干需要接手的工作是“网络管理”。 “网络管理员”的工作让老干第一次接触了计算机这个神秘的物种,并深深地陷入其中,无法自拔。就这样,一个“小职员”的人生就结束了。闲暇之余,老干开始疯狂研究代码。
2001年在广州,老干的月薪是2000元。他看中了一台采用“赛扬2”处理器的台式组装机,售价6500元。他用所有的积蓄和家人的赞助,仍然无法凑足价格,于是他向朋友借了3000元购买了它。搬回家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台电脑。
那时的计算机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很陌生。那时,很少有人知道“互联网”的魔力。后来,后者开始展现出蓝海的宽容,让每一个遇到它的人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
上网让老干看到了一个与现实完全不同的世界,而让一切不同的基础其实就是编程,就是代码。互联网的普及,离不开那些在幕后默默写代码的码农。老干也渴望成为一名程序员,而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利用自学的代码找到一份程序员的工作。
幸运的是,他如愿进入了一家软件公司,成为了一名PHP程序员。 2008年,他在一家投资公司担任技术总监; 2011年,他首次创办合资公司,提供互联网技术服务。一年后他卷土重来,继续和朋友一起做技术服务商。
偶然进入代码世界的老干现在拥有一家外包公司,团队有60人,主要从事技术开发、网页、APP、小程序等业务。
如今回望自己的“程序员之路”,自嘲是“野程序员”的老干表示,代码的简单化、平民化给新一代程序员带来了就业机会。
他以门槛较低、对“野程序员”友好的小程序为例。 “我的结论是,在我接触过的所有开发业务中,小程序开发是最简单的:开发一个APP少则一个月,多则几个月,一个小程序可能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对于经验丰富的程序员来说一周。”
老干打了个比方,“这就好像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空间,我们野码农一窝蜂地涌进来,个个精力充沛。在这个巨大的空间里,网页做了一个大校园,而APP则搭建了一个大基地” ,微信建了一个大型商场,商场需要油漆、装修,需要各种业务入驻,比如网页设计、小程序开发等。通俗一点来说,我老干是在做装修工作:我站在柜台的一个平台上,不断地装修、粉刷、翻新。”
张宇形容这一场景是“在流水线上,一部手机从零部件安装到一部完整的手机”。然而,办公室场景却发生了变化——从他最熟悉的工厂,转眼间就变成了高层小隔间。在电脑屏幕上。
曾经天上写的代码是传统程序员写的,但当新的代码被模板化时,后来者只需要采用前人留下的模板即可。整个过程,正如张宇所说,“就像做一道数学填空题”。同样的问题。”
03
“麦当劳”与“私房菜”
网上流传着一个“野码农”的定义:他们只是凭着对计算机开发的兴趣进入这个行业,从前端到后端什么都做,但并不是各个方面都精通。
老干认为,熟练程度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编程的平民化让那些有想法但不懂复杂编程语言的人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 “这也是一个发展趋势。据说有百利无一害。”
在他看来,编程已经成为一项热门技能,这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各种方向、各种思想、各种资源的涌入,会让互联网越来越普及。引起人们关注的是,那些低门槛的职位实际上不会影响中高层从业者,因为这些降低门槛的工具是他们创造的。
据了解,近年来广深地区开始出现不超过10人的“小作坊”码农团队,这也让没有专业学历背景的潜在“野码农”看到了希望。
老干将野码农的工作属性和产出概括为“麦当劳”和“私房菜”两种:“我们以门槛最低、野码农最喜欢的小程序为例,它的发展分为分为两种:一种是SaaS模式,是类似‘有赞’的平台,客户可以直接购买使用;另一种是私人定制模式,根据客户需求不断调整。”
“野程序员”代码到底是批量生产的“麦当劳”,还是私人定制的“私房菜”,取决于客户和行业的需求。
数据显示,2020年,微信小程序日活跃用户数突破4亿,覆盖200多个细分行业。野码农们一致认为,“门槛最低”的小程序数量甚至超过百万,而包括老干、张宇在内的相关从业者数量达到了536万。
门槛降低并不意味着好用。张宇说,在成为“野码农”之前,他接受了两周的培训:第一周熟悉工作流程和各种开发工具,第二周开始接手项目,“一边做,一边探索”
隔间里的程序员正在工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张宇的老板也是工厂出身。初中毕业后,他到中山一家五金厂做包装线、封箱工作,还到中山最大的锁厂做运输。
张宇认为,与工厂里的小程序等应用的开发工作相比,除了工作环境更好之外,思维逻辑、思维方法也类似。他们都是流水线,像会计师一样工作。 “工厂的思维是固定的,写程序也是如此。当你遇到问题并解决它时,里面有一个非常扎实的逻辑。要实现它,你必须不断遵循这个逻辑。”张宇说。 “开发过程中,比较困难的事情是有些部分被抽象掉了,是一个类似于流水线的工作。底层执行层面需要人去沟通和协调,目前还没有办法自动化。”
04
铁一般的“狂野码农”和流动的“花式需求”
各种各样的需求开始从各种意想不到的角落出现,找到了包括狂野程序员在内的开发者。
Leon来广州已经20年了。和老干一样,他也是中国赶上互联网潮流的程序员之一。近十年来,他的主要工作是在线承接海外软件开发,从网页到APP再到小程序。
2020年上半年,由于-19疫情的影响,公司多个项目暂停,但这也带来了另一个转折点。 “很多企业的线下业务受到疫情影响,不得不把线下业务搬到线上,尤其是国外的产品。没有中国游客在海外购物,所以我们需要建立线上销售方式。”
他能明显感受到的是,7月以来,电商、跨境电商的需求变得非常旺盛,而且还处于快速上升期。莱昂负责一个专门经营澳大利亚生鲜食品、百货商店和电器的小项目。疫情之后才上线。月销售额已达百万。他的业务范围很广,其中包括来自意大利酒庄的跨境红酒。小程序在电商、西雅图房产、时尚品牌等领域。
Leon的小程序开发业务之所以能够开拓国外市场,是因为他去年底参加了微信主办的开发者大赛。 2019年12月,微信海外开发者大赛柏林站,Leon作为小程序服务商团队之一抵达参赛。比赛期间,他接到了法国酒庄的小程序开发项目,从此开始了他的海外职业生涯。小程序开发市场。
Leon参加微信海外开发者大赛柏林站。 (图片来源网络)
那么,受益于小程序等应用的野码农们的生存状况如何呢?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从业者透露,模板化的工作内容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让更多的人更容易进入这个领域。间接地,野码员接触到的一些应用也促成了行业的一些新变化。
老干的公司此前接收了大量大中专毕业生。 “计算机、信息系统、信息工程专业,有一定基础,了解比较好,基本都会留下来,月薪7000元左右,与同专业的学生相比,收入还算不错。”老干说。
湛江一家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末、主要从事养殖和水产品加工的私营企业希望通过小程序开辟电子商务渠道。上线后,可以省去经销商。用户下单后,海鲜将直接从产地包装。 ,运送给用户。为此,公司成立了电子商务分公司,并新增了40余人的电子商务运营部门。
难怪有人说,有勤劳的“野码农”,也有流水的“花式需求”。从“入坑”的那一刻起,“野码农”就注定要面对在机场、超市、机器、流水线上永远不会遇到的新事物。第一次进入“野码农”的世界会是困难和挑战,但对于“野码农”来说,他们看到的是真正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