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满足自己的金融需求,很多年轻人都有过通过各种互联网金融APP借钱的经历。近日,一款名为“小米财经”的APP受到不少用户的批评。
不少用户反映莫名“逾期”,即按照合同约定,在还款日向小米金融APP全额支付,却收到资金出借方民生银行发来的“逾期警告”短信银行。据银行提示,不少消费者担心自己的“逾期记录”可能已被上报到相关“征信系统”,从而影响自己的信用记录。
为什么我正常还款,却收到银行“逾期”通知?
近日,不少用户在网上发帖称,5月10日在小米金融APP按时还款后,自14日起陆续收到资金出借方民生银行的“逾期警告”。短信提示还款逾期,逾期信息将上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库”。
↑图为用户向记者展示的银行逾期提醒短信。
记者加入了多个名为“小米金融逾期问题”、“短信逾期问题”的QQ群。这些群体的规模已经超过200人,基本上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30岁的用户林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收到的“逾期短信”。他表示,自己是小米手机用户,小米手机预装了小米金融APP。大约一年前,他开设了小米金融,总共贷出了约5万元的贷款。每笔贷款都按时还清,他也快还清了。没想到,当他准备还清贷款时,却突然遭遇“贷款逾期”。
来自湖南的陈先生表示,他14日收到民生银行发来的“逾期”短信。陈先生向记者展示的小米金融APP上的还款记录显示,他于5月10日手动全额还款,但14日仍收到民生银行发来的“逾期”短信。
“我们把钱退给了小米金融,平台不是把钱转到银行了吗?钱去哪儿了?”陈先生对此十分苦恼。 “如果我真的拿到信用报告,五年内我的信用就会消失。”生活将受到严重影响。”
有消费者在微博平台质疑小米是否存在短期内挪用用户资金用于其他目的的行为。
“年轻人的第一次迟到约会”?
“天眼查”信息显示,小米金融APP隶属于上海小米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小米支付技术有限公司为其唯一股东。经营范围为金融信息服务(金融服务除外),接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金融服务。信息技术外包、金融业务流程外包等。
一位用户告诉记者,自从使用小米手机后,他就成为了小米产品的“粉丝”,小米手机都会预装小米金融APP。
记者注册小米金融APP发现,普通用户只要完成填写身份证信息和人脸识别的步骤,即可获得至少1.7万元的贷款额度。记者尝试贷款1000元。选择类型为个人日常消费,期限为12个月后,显示总利息为1006.6元,年利率超过10%。符合条件的,最高可获得30万元贷款额度。
有用户表示,茫然借钱后,不明白民生银行为何给自己在小米金融APP借的钱发“逾期警告”短信?
业内人士表示,“小米金融”在本次事件中实际上扮演了“信息中介”的角色,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与需要借款的借款人“撮合”,并向其收取一定的佣金。根据合同,用户需要通过小米金融APP进行还款,小米金融将用户的还款转至贷款银行。该问题可能主要是小米金融向银行还款流程出现问题。
由于小米手机被不少网友戏称为“年轻人的第一部手机”,此次事件发生后,不少维权消费者苦笑称,这是“年轻人的第一部逾期手机”。
专家:金融安全是底线,互联网平台尤其要谨慎
15日,小米金融通过官方微博表示,由于小米金融与民生银行的对接系统出现异常,导致少数用户的还款信息未及时更新。目前已协同制定解决方案,将根据实际情况在30天内实施。还款状态已更新为正确信息。
林先生表示,据他了解,此次受影响的人群大部分是小米手机用户。采访中,记者还发现,受此事件影响的用户主要是年轻人。他们选择小米金融平台借钱,是基于对大型互联网企业品牌的信任,以及对互联网金融平台更便捷的借贷流程的信任。
不过,林先生、陈先生等用户对小米金融发布的现状声明非常不满。他们认为,他们没有收到有关他们真正关心的信用报告问题的足够信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是民生银行是否已向相关部门报告逾期款项。举报的逾期物品能否彻底删除,不留任何记录?逾期处理进展如何?目前,这些问题尚未得到小米金融和民生银行的明确回应。
一些受此事件影响的用户向记者反映,小米金融客服试图通过“发放100元免息券还款”的方式安抚用户,他们表示无法接受。不少用户向记者表示,如果民生银行发现同一服务渠道的贷款用户批量逾期,是否不需要与用户本人确认还款能力,然后随意确认为逾期并上报?
有业内专家表示,不少互联网企业借助强大的终端平台跨界进入金融服务领域,但此次事件给大家敲响了警钟。在金融服务领域,安全不应该是“可选”服务,而是金融服务中不可或缺的服务。在底线之外,互联网平台应该更加谨慎地对待消费者的金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