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微信传播手段,探索高校红色教育的创新路径

2024-11-17
来源:网络整理

经过七年的快速发展,微信已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国家级应用,月活跃用户达到9.63亿。微信业务范围涵盖社交、支付、媒体、生活服务、企业服务等。首批小程序于2017年1月9日正式上线。用户可以通过在微信中搜索、扫描线下二维码来启动小程序进行体验各种服务。

近年来,传统红色教育的有效性逐渐减弱。高校红色教育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积极求变。本文希望利用微信的传播方式,以大学生喜欢的形式、创新的传播路径和表达方式来探讨这一主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亲和力和感染力。

高校红色教育现状

高校红色教育的意义

红色教育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利用国内外一切反映历史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纪念碑及其所承载的精神,对教育主体进行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对弘扬先进文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将高校丰富的红色资源融入到大学生日常红色教育中,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开展红色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学时期是塑造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更加多元化,使得大学生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红色教育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感,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上民族复兴道路的艰辛和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的幸福。进入网络时代后,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其次,红色教育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印象总是上党课、看红色影视剧、听先进报告等,老师讲课枯燥无味,学生听完就睡着了。毫无疑问,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很多弊端。进入信息社会后,传媒迅速发展,信息生产、传播和接受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高校与时俱进,以新颖、生动的方式向大学生传递教育内容,利用视频、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等校园媒体,利用影视创作等媒体方式加大红色教育广泛运用力度。宣传。

高校红色教育面临的问题

1、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红色教育的关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尽管红色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只停留在浅层次,没有挖掘深层精神层面的无形资产,制约了大学生对教育内容的接受。同时,在当前信息消费快餐化的情况下,大学生的主要信息渠道是互联网和手机,呈现的信息依然超载,让大学生不知所措。他们很少主动去理解和接受红色教育。

2、整合高校红色教育力量,形成传播合力。高校红色教育主体各自独立开展教育和分散管理,不存在合力。以上海为例,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每所大学本身都蕴藏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如何整合各高校红色资源,扩大影响维度,通过红色教育向大学生传递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新时代高校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3、进一步拓展高校红色教育渠道,提高传播效果。当前,高校红色教育主要以宣讲、传达最新精神、文件等形式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组织学生参观红色主题展厅,观看先进人物事迹影片。但这些宣传只停留在浅层,只是传统的宣传教育。缺乏对自身红色资源的探索和开发,导致大学生没有深厚的实践经验。

高校开展红色教育的新思路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带来了重要机遇。如果能够有效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交互性、便捷性等特点,将极大方便高校及时获取大学生的思想和规律。如果能够利用好网络时代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以多媒体形式推出红色资源,必将增强红色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魅力,从而提升红色教育的教育效果。

利用微信小程序新媒体传播平台,整合挖掘学校自身红色资源,打造集红色教育、活动管理、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在线教育平台,将传统封闭、静态的红色文化产品拓展为适合当代大学生精神需求的开放、充满活力的新型教育产品。以当下大学生熟悉的形式、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运用红色教育内容,默默融入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小程序系统设计思路及解决方案

系统总体概念

针对传统红色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下降,我们创新性地提出利用微信传播渠道,依托其内嵌的小程序技术,整合高校红色资源,打造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红色资源学习平台让大学生利用手机在线浏览、线下参观、参与红色资源学习,开辟了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战线。

初期旨在以挖掘上海代表性高校历史资源中蕴含的丰富红色资源为基础,以当代青年流行的新媒体传播形式为载体,开发制作一系列宣传普及产品,以历史育人,以文化育人。随后将进一步推广至其他大学使用。

系统模块

图1从系统管理员、学校信息发布者、用户(主要是大学生)角色展开校园红标小程序的功能设计。不同角色的用户有各自的权限,下面会详细说明。

1.系统管理员模块:

系统管理员拥有后台账号、引导点、活动管理权限。

账号管理:系统管理员可以添加、删除、修改、查看各高校的信息发布者账号。字段信息包括学校名称、账户名和密码。

导航点管理(高校红色资源):系统管理员可以对信息发布者提交的导航点进行审核,并给出通过/不通过的处理。另外,系统管理员还可以对审核通过的导航点进行添加、删除、修改、查看,并修改导航点的相关信息。

活动管理:系统管理员可以对各高校信息发布者发布的活动(高校红色资源学习活动)进行添加、删除、修改、查看,并修改活动的相关信息。

2、各大学信息发布模块:

信息发布者是各高校红色资源的提交者以及相关红色资源学习活动的发布者。拥有后台校园维护、引导点维护、活动发布权限。

校园维护:各大学信息发布者维护本校红色资源所在的校园信息。字段信息包括:校园名称、地址、经度/纬度。

导航点维护:信息发布者首先录入学校内红色资源导航点相关信息。提交内容经系统管理员审核通过后,将显示小程序前端的“地图”页面。字段信息包括:导航点名称、地址、经纬度、导航点简介、导航点图片(可以是一张或多张)。

活动发布:信息发布者可以直接发布红色资源学习活动。现场信息包括:活动主题、主办方、起止日期、参与活动的院校范围、现场签到引导点数量、活动介绍、活动封面等。

3、用户模块:

用户(主要是大学生)有参与活动、访问导航点、我的记录的权限。

活动参与:在小程序“活动”界面选择参与的活动。活动状态为:进行中、成功、失败。活动规则:参加者需在限定时间内参观参与活动的院校现场红色资源,并在设定的门槛下在导览点完成现场签到(签到功能生效)距导游点物理距离100米以内)。

导航点接入:用户进入导航点详细信息页面,了解学校红色资源的详细信息,并可以进行“想去”、“去过那里”、“打卡”、“导航到”等操作”。

我的记录:用户的使用档案,记录了用户“想去”、“去过”、“签到”、“活动”的完成状态,可以查看具体信息。

应用效果评估

校园红标小程序正式上线。用户可以通过扫描上方二维码启动小程序。目前,该小程序已在上海高校推广,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上海高校的红色资源已逐步融入小程序中。未来将扩大应用于其他高校的红色教育。

小程序制作红色教育平台的优势:红色教育是低频应用。学习时可以打开,学习后可以关闭。具有免安装、使用后无需卸载的特点。提供更多样化的内容呈现方式和更丰富的界面。交互方式比较流畅。缺点:小程序代码只能是1M大小,无法开发大型小程序。红戳小程序图像等多媒体信息必须单独放置和加载。

从学生反馈来看,使用红色印记小程序搭建红色教育网络平台更加方便。它将线下红色资源导航与线上主题教育相结合,整合各高校优质红色资源,提升红色教育水平。效力。

对于高校来说,红色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切实加强红色教育,以快速发展的新媒体平台为载体,挖掘高校蕴含的丰富红色资源为基础,以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传播形式为途径线下参观、线上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和传承红色文化,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 (编辑:杨艳婷)

(作者单位为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

本文发表于《中国教育网》2018年5月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