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阿拉伯文学
中世纪阿拉伯文学一般可分为三个时期:贾希利亚时期、伊斯兰教诞生之前的时期(475-622)、早期伊斯兰时期和倭马亚王朝(622-750)、阿拔斯王朝(750)。 ~1258)。
贾希利亚时期
贾希利亚时期的文学作品大致产生于5世纪末,是目前现存最古老的阿拉伯文学作品。这一时期,阿拉伯半岛的语言逐渐统一,所以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基本上都是用与后来的《古兰经》语言类似的标准阿拉伯语创作的。但这些文学作品的原始形式基本上是民间口头文学,没有文字记载。它们的出现和传播都是通过口耳相传进行的。当时的阿拉伯文字虽已基本定型,但仍不完整,掌握和书写仍较困难。此外,阿拉伯半岛的书写工具非常稀缺。因此,当时的部落人民大部分都是文盲,不会读写。人很稀少,很少。这一时期流传下来的阿拉伯文学作品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学作品大致相同,以诗歌为主体。在阿拉伯贾希利亚时期,所有著名诗人都有自己的“拉维”——一位诗歌翻译家。他的任务是背诵诗人的作品,然后在群众中背诵。这样,那些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就可以通过口耳相传代代相传。这种情况直到公元8世纪才得到改变,这些作品开始被文人收集、整理、修改、抄写,然后以书面语言的形式流传到全国各地。因此,可以说,贾希利亚时期能够保存下来的文学作品数量非常少,而且都是经过长期考验的优秀、脍炙人口的作品。
贾希利亚时期流传下来的最著名的阿拉伯文学作品是《悬诗》。 《悬挂的诗》的阿拉伯语音译是“”,意思是“悬挂(诗歌)”。 《宣诗》写于公元六世纪左右,均为长篇抒情诗。贾希利亚时期,麦加周边各部落每年都会聚集在麦加附近的奥卡兹举行盛大的集会。诗人在市集上竞逐,在诗歌比赛中竞逐,大声朗诵自己的诗篇,歌颂自己部落的荣耀,展示自己的才华。所有被认可的诗歌都用金水写在细麻布上,挂在天房的外墙上供人们欣赏。这就是关于“悬诗”起源的一般理论。直到公元八世纪,流传下来的悬诗才被收集、编辑、编撰,共有七首。毫无疑问,《悬诗》中的作品是贾西利亚著名诗人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被誉为诗人、哲学家的乌姆鲁尔·盖斯( Qais,公元500-540年)和骑士诗人安塔拉·本·谢达德( bin ,公元525-615年)。
《悬诗》的出版标志着阿拉伯古典诗歌的成熟和完善。悬诗一般节奏整齐,音韵严密。悬诗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以诗抒情、场景交融、比喻生动、层次清晰。
从贾希利亚时期创作的悬诗来看,其结构大体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上升部分。其内容大多是祭奠情人遗址,追忆昔日男女爱情;第二部分是描述。主要描绘和描述旅行、集尘、马匹、骆驼、海滩和沙漠、乌云和闪电、暴风雨等;第三部分是主旋律和高潮,是诗人创作动机的真实反映。其内容大多是对自己和部落的赞扬和赞美,或者是对对手的贬低和嘲笑。
由于《汉诗》生动地表现了古代阿拉伯游牧部落的生活场景,它不仅是阿拉伯古典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而且反映了伊斯兰教出现之前阿拉伯民族的生活状况。 、思想感情、社会结构、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真实写照,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以诗歌为代表的阿拉伯贾希利亚时期的文学作品,生动地反映了以原始公社制度为基础、以家族血缘关系维系的阿拉伯氏族社会生活的历史图景。贾希利亚时代古典诗歌的发展势头在伊斯兰早期受到压制,诗人的地位受到挑战,从而将阿拉伯文学带入了另一个历史阶段。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部落贵族阶层的诗人大多出于一己私利而反对伊斯兰教的兴起,并时不时地诽谤和攻击伊斯兰教及其先知和穆斯林。 。以先知为首的穆斯林为了维护伊斯兰教和先知的尊严,对诗人的行为发起强有力的反击,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且,这一切都是历史的必然。归根结底,政治上层建筑的变化导致了文学领域的变化,因为文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早期伊斯兰教和倭马亚王朝
伊斯兰教初期,穆斯林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反对诗人,主要是因为诗人的宗教立场和政治态度与他们相冲突或不同。因此,一旦诗人改变立场和态度,纷纷皈依伊斯兰教,穆斯林对诗人的态度也随之改变,给予他们极大的荣誉,从而迎来了又一个新的文学时期。
由于伊斯兰革命的发展,伊斯兰教早期出现的宗教诗歌数量不断增加。随着伊斯兰革命的胜利和伊斯兰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这一特征和传统从公元7世纪中叶一直延续至今。
倭马亚王朝是阿拉伯人建立的第一个统一、世袭的伊斯兰王朝。它的成立,一方面是伊斯兰圣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和伊斯兰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基础相对稳定的标志;但另一方面,也充分暴露了伊斯兰帝国内部政治势力斗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什叶派与倭马亚人之间的政治斗争从未平息,成为王朝统治阶级的眼中钉。为了适应政治斗争的需要,倭马亚王朝的统治者非常重视诗歌在政治斗争中制造舆论的作用。他们经常花重金拉拢一些著名诗人,诱导他们写出有利于倭马亚王朝统治的政治诗歌。但其他政治派系的诗人当然不会为了自己的派系和自身利益而袖手旁观,写攻击倭马亚人的政治诗。因此,倭马亚王朝政治诗歌的兴起绝非偶然,而是当时各种政治势力斗争的客观反映。这一时期出现了三位杰出的诗人:杰利勒(,653-733)、法拉兹达格(,641-732)和阿赫塔尔(,640-708)。
如果说政治诗歌的兴起是倭马亚诗歌的一大特色,那么倭马亚诗歌的另一特色就是爱情诗歌的兴起。阿拉伯民族自贾希利亚时代以来就一直在创作爱情诗,但它们通常是长抒情诗的一部分,而不是独立的作品。例如,一首悬诗的第一部分就充满了爱情诗的特征。倭马亚时代的爱情诗与挂诗的第一部分不同。它们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不再是长诗的附属部分。因此,爱情诗作为诗歌创作中的一个独立题材,是由倭马亚时代创造的。
倭马亚时代的爱情诗可分为两类:情色诗和爱情诗。情色诗歌首先在麦加和麦地那等城市发展起来。这类爱情诗以较为露骨、低调的风格来描述男女之间的爱情。情色诗的兴起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条件密切相关。当倭马亚人在大马士革夺取政权并建立王朝时,大批圣门贵族后裔聚集在圣城麦加和麦地那。这些圣门弟子由于政治上的失败而士气低落。他们整天吃得好,无心。日复一日,他们转而沉迷于追求感官享受。情色诗的意境恰逢圣主弟子的颓废没落,因而应运而生。另一种爱情诗——爱情诗,主要产生于阿拉伯半岛汉志、内志等沙漠荒野地区的游牧部落。这类爱情诗充满了贾希利亚时代自然质朴的魅力,追求柏拉图式的纯粹爱情,充满了即使石头消失也不会改变的情结。有些诗篇感伤感人,成为后世诗人、作家再创作的题材。其中,以《玛吉努·莱拉》为主题的诗歌曾在伊朗、埃及等地多次被重新创作,并长期在民间传唱。永不褪色。
7世纪中叶,《古兰经》的最终版本问世。作为伊斯兰教的经典和法典,《古兰经》自启示以来的1300多年来,对世界各地穆斯林的思想、道德情操、价值观、言论和行为产生了比《古兰经》更大的影响。关于基督徒的《圣经》。影响甚至更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古兰经》是一部非常优美的散文作品,我们决不能忽视《古兰经》对阿拉伯文学产生的深刻而全面的影响。它按照伊斯兰教的认知视角来描述生活和事物,从人的表面行为中看到人性的本质,看到主在人和事物中的作用。 《古兰经》中的故事首先是先知的故事和传说,包括亚当、夏娃、穆萨、耶稣、易卜拉欣等,其次是天使、精灵和魔鬼的故事。至于《古兰经》故事的创作特点,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讨论过,这里不再赘述。
除《古兰经》外,《圣训》是仅次于《古兰经》的宗教经典;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圣训也是一部非常优美的散文作品。因此,从倭马亚晚期开始收集、整理、校勘、编撰的圣训集,对后世阿拉伯散文的创作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阿拔斯时期
阿拔斯王朝是阿拉伯人民建立的强大帝国。它历史悠久,绵延500多年,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其地域辽阔,实力雄厚。与当时矗立在东亚的中国唐朝一起,成为中世纪世界最强大的帝国。两个最大、最先进的朝代,东朝和西朝。阿拔斯王朝建立后的一个世纪左右,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文化学术活动空前活跃。许多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哲学、文学、艺术、科技领域的经典著作被翻译成阿拉伯文,极大地促进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发展。同样,阿拉伯文学在这一时期也迅速发展。
阿拔斯王朝统治的前150年,巴格达哈里发的集权统治相对稳定;但自9世纪末以来,巴格达的统治权先后被土耳其人、波斯人和塞尔柱人篡夺,阿拉伯帝国的实际统治已经在外国人的控制下,阿拔斯王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名义上逐渐瓦解。仅有的。由于政治分裂,帝国的综合国力下降。但文艺领域的情况则更为复杂。表面上看,发展势头有所放缓,不如前期强劲。但本质上,某些地区和时期的文学艺术领域似乎发展得更加独特,比如埃及。西班牙的法特梅王朝和阿尤布王朝,以及西班牙后倭马亚王朝。
传统的阿拉伯古典诗歌在阿拔斯王朝时期有了显着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也有创新:不仅诗人大量涌现,而且内容广泛、题材新颖,如悼词、爱情诗、哀悼诗、寓言诗等。酒诗、伦理诗、教育诗、田园诗、狩猎诗等各种题材的诗歌。阿拔斯王朝时期出现了阿布·努瓦斯(Abu ,762-813)的酒诗、阿布·阿塔希亚(Abu ,748-826)的苦行诗和穆塔奈比(,915-965)的禁欲诗。哲学诗歌,阿布真主·马阿里(973-1058)的厌世诗,在阿拉伯诗坛有自己的风格和体系,在阿拉伯世界流行了数千年。他们的一些诗词脍炙人口,甚至成为当今人们的俗语。诗歌的创作手法在阿拔斯王朝时期也得到发展和创新。例如,9世纪安达卢西亚出现的“色彩诗”,就具有与传统古典诗歌不同的创作手法。可以吟诵或演唱丰富多彩的诗歌。它与传统诗歌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诗歌不仅要求严格的格律,而且必须保持韵到底;而多彩诗则更加灵活。虽然也需要韵律,但是韵律是可以改变的。它不必押韵到最后。因此,色彩诗在音色上较传统古典诗歌有了很大的进步。它比老式、单调更丰富、更多样化。
除诗歌外,阿拔斯王朝的散文,尤其是寓言、故事和游记的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著名的寓言童话集《卡利莱与文野》、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游记《伊本·白图泰游记》自出版以来受到一致好评,并在各地广泛流传。世界。它对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学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它们是真正的世界文学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