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全文引自《佛经与阿拉伯文学》
支普豪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印度文学(史诗、寓言、神话、故事)和佛教经典对阿拉伯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最突出的例子是《卡莉尔和富梅诺》和《一千零一夜》。前者源自印度“五书”,后者则有很多来自印度文学和佛经的元素。事实上,印度文学和佛教对阿拉伯文学的影响远不止于此。一些古今阿拉伯诗人也受到印度文学和佛教的影响,如古代的苦行诗人阿布·阿塔希亚(Abu ,748-825),以及现代的诗人、作家纪伯伦。印度文学和佛教的影响还涉及到古代阿拉伯的许多民间故事集和其他散文作品。
近年来,学者和专家就印度文学和佛教对阿拉伯文学的影响进行了一些讨论。但首先,由于阿方的刻意回避,这方面的信息较少,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其次,相关信息(印度语、阿拉伯语)尚未大量翻译,或者翻译后的信息尚未仔细翻译。阅读和研究;第三,从事这一领域工作的人太少,而且不是其主要业务方向。这只是偶然进行的,并且受到语言和重大差异的限制。因此,目前关于印度文学和佛教对阿拉伯文学影响的研究仍不尽如人意。应该看到,印度文学和佛教对阿拉伯文学的影响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它是古代世界几大文化圈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这一课题的研究无疑是世界文化与文学相互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影响研究的拓宽和深化。这是我们需要努力的。
随着相关资料的增加和研究的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的成果将会不断出现。下面讨论几个佛教故事与阿拉伯文学之间的关系:
两个佛教故事和《一千零一夜》
《农夫、牛和驴的故事》插入《一千零一夜》的开篇《国王山鲁佐德和首相的女儿山鲁佐德》。它讲述了一个懂鸟兽语言的农民的故事。当他听到一头牛和一头驴互相建议逃避工作的对话时,他放声大笑。他的妻子看到这一幕,觉得很奇怪,坚持要他告诉她为什么笑。农夫拒绝告诉她,并说:如果他告诉她真相,他就会死!但妻子不在乎他是死是活,她必须告诉他真相。农民无奈,只好召集儿孙、亲戚、乡亲,留下遗言。然后他去了马厩,在那里他可以洗澡,回来,告诉大家这个秘密,然后死去。棚子里有一只公鸡正在和五十只母鸡啄食,旁边还有一只狗。农夫听到狗对公鸡大喊:“你放心吧,但我们的主人很快就要死了!”
公鸡问:“怎么了?”
狗把主人和妻子之间发生的一切都告诉了公鸡。公鸡一听,大声说道:“我们的主人太无脑了,我有五十个妻子,我可以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但是没有人敢哼哼。我们的主人总共只有一个妻子。” ,我不知道该如何和她相处。何不折断一些桑枝,狠狠地打她一顿,或者让她悔改,老实听话,以后不要再提任何问题了。 ”
农夫听后大受启发,狠狠地鞭打了妻子,使她回心转意,向他悔罪,不再打听丈夫的秘密。
这是山鲁佐德的父亲、首相告诉他的女儿的,目的是提醒她在宫殿里陪伴国王的危险。
我们在之前的研究中提到,《夜》的开头故事源自印度故事,尽管人物名字被替换为波斯名字。山鲁佐德的讲故事类型存在于一些印度文学材料中。当时,人们只是猜测《农夫牛驴的故事》起源于印度。今天我们在《杂喻经》中发现,其中一篇《鸟兽言》与上述故事极为相似。
《鸟兽语》讲述了一个国王救了一条小蛇的故事。小蛇是一条小龙。为了感谢国王,龙王教给他鸟兽之语,并嘱咐他不要让别人知道。有一天,国王听到雌雄蛾子为食物争吵,不禁笑了起来。王后听到他的声音,问他为什么笑,但国王没有回答。还有一次,国王看到墙上的飞蛾排成一排,互相争吵,全都掉到地上,不禁哈哈大笑。当女王看到他时,她确保他告诉了他笑的原因。国王坚持不告诉她。女王威胁说,如果不告诉她,她就要自杀。国王不能,并说他出去后回来时会告诉她。国王离开宫殿。这时,龙王化作了数百只羊……
随后国王就出去了。龙王化作数百只羊在水中游来游去。怀孕的羊对羊喊道:“你们还欢迎我呢!”羊说:“我救不了你。”羊说:“你若不救我,我就自杀。你若见不到国王,他会像女人一样死去吗?”羊说:“本王太蠢了,竟然为了他的妻子而死,你快死了,你以为我没有羊吗?”国王听了,心想:“我身为国王,难道还不如羊聪明吗?”
国王回来后,他的妻子说:“如果国王不肯说话,他就会自杀!”国王说:“你自杀可以做善事,我宫里的女人很多,你不用这么做!”
佛经中这个故事的具体情节与《农夫牛驴的故事》略有不同,但基本方面是相同的。这再次证明《夜》的开篇源自印度。至于《农夫牛驴的故事》是否原本就存在于开篇章节中,还是波斯人或阿拉伯人在传播过程中添加的,还有待考证。但无论哪种情况,都说明了佛教故事对中亚和阿拉伯文学的影响。至于故事中表现出的对女性的某些偏见,也是印度文学中的普遍现象。
《一千零一夜》里有一篇文章叫《睡着的人与醒着的人》。它讲述了一个名叫阿布·哈桑的贫穷而沮丧的人每天在路边徘徊的故事。这一天,哈里发哈伦·拉希德微服私访这里,开始与阿布·哈桑交谈。在谈话中,阿布·哈桑透露,如果有一天他掌权,他将不得不表达他的沮丧。哈里发故意戏弄他,把他灌醉,并命人把他抬进宫殿。让他成为“哈里发”。阿布·哈桑醒来,看到自己在王宫里,两边站着文官、将军、侍女、奴隶和婢女,侍奉着他作为哈里发。他忍不住嘀咕,这是在做梦吗?真是“庄周梦蝶”。他不知道自己是庄周还是蝴蝶。哈里发和宫里的人受够了阿布·哈桑的戏弄,又把他灌醉了,穿上了衣服。他把他的破烂衣服带出了宫殿,把他放回了自己的家里。如此反复几次,阿布·哈桑终于明白自己被哈里发欺骗了。
《六度经集》中有一个关于“不禄翁”的故事。讲述了菩萨曾经是一个大国的国王,名叫查韦。有一天,他微服出行,遇见了一位补鞋的老人。问他:“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是谁?”老人回答说:“只有国王才是最幸福的。”国王把他灌醉了,命人把他抬进了王宫。给他穿上国王的衣服,让他充当“国王”。
”国王说:“检讨就像你的云。他喝了酒。醉而无知。背着他入宫,对元妃说道:“四知翁云,大王大喜,我今奏之,身着朝服,听政事,无人惊动。” ” 妃子道:“我敬重你。
老人醒来后,朝臣、宫女纷纷前来迎接,请他处理朝中事务。老人惊讶地说:我梦见自己是补鞋的老人,找到一碗饭可不容易啊!
这不是每个人都会窃笑的事情。他睡不着,转头道:“我是不只翁?真的是皇帝吗?如果我是皇帝,我的脸皮有多厚?我是不只翁,注定要在宫里待着。” ?我心慌,两眼迷茫?如果尸体没有被照亮,哪一个是真实的?”
玩完后,他们又把他灌醉,穿上他原来的衣服,把他抬回了家。有一天,他又遇见了国王,说上次喝了他的酒,梦见自己成了国王。他太累了!事实证明,当国王并不容易。
这个故事与《夜》中的“睡着的人和醒着的人”的基本情节相同。然而,作为一个民间故事,后者在长度和具体情节上得到了扩展和增加。考虑到《夜》中大量的印度文学和佛经的影响,在发现了佛教故事《布鲁翁》之后,我们有理由断定,《睡者与醒者》的故事是最早且受其影响的。以佛经中的故事为依据。
印度人民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和智慧的民族。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在与人类的斗争中,这种智慧得到了磨砺和发扬。它体现在吠陀经、史诗和各种寓言集中。释迦牟尼于公元前六世纪创立佛教。佛教徒为了弘扬佛法,常常用通俗易懂的寓言故事来阐释教义。因此,佛教故事充满了教义,有的还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芒。随着佛教的传播,佛经中的故事传遍了东亚、中亚和近东地区。它已进入这些地区各民族的文学中,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随着佛教的传播,大量的印度故事,特别是佛经故事流传到世界各地,为‘雅利安故事中心’理论播下了第二颗种子。”
在阿拉伯文学中,为什么《一千零一夜》更多地受到印度文学和佛教故事的影响?首先,它起源于波斯故事集《-》(即《一千个故事》),而《-》的主要故事来自印度;其次,《夜》是民间故事集,比传统文学或正规文学更容易接受当地流传的其他民族的神话、寓言、故事和传说……;其三,《夜》产生于广大商人和公民阶层兴起、说书等市场文艺应运而生的时代。 “夜”成为观众最喜爱的讲故事素材,成为一切美丽文学和故事的载体。因此,各民族的文学和故事,包括印度文学和佛经故事,都可以被“夜”最大限度地吸收和容纳。
这些只是《夜》受到佛教故事影响的最新例子中的两个。
佛教故事的世界传播
《杂喻经》中有一个关于“锅中人”的故事。讲述了一位王子陪同王后出游,却因不满母亲的招摇行为而回到皇宫,抛弃国家的故事。
晚上,他动身前往乡下,进山游览。路边有树,下面有好泉水。太子爬上树,遇见了梵天智,梵天智独自来到池中沐浴。他拿出食物,施展魔法,吐出一口锅。锅里有一个女人,而屏幕上的他就在编剧的房间里。范植这才躺下,那女子便恢复了身手,吐出了一壶。锅里有一个年轻人。她又和他一起躺下,把锅吞了下去。过了一会儿,梵天的野心生起,他的妻子把它放进锅里,吞了下去,做了一根棍子就走了。
太子回国,白王请了道士大臣,三人一边吃饭。范志到了,说道:“我一个人在听。”太子道:“道士就应该和妻子一起出去吃饭。”道士停不下来,出去见妻子。王子对女人说:“男人应该出来一起吃饭。”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到第三次,就不会停下来,直到有一个人出来。一起吃完饭后,我们就离开了。
王子受到这件事的启发,建议国王放走那些愿意离开皇宫的妇女,因为无论她们在哪里,妇女都不可避免地涉及通奸行为。
这个故事随佛经传入中国,并被纳入中国文学创作中。
晋代荀子《道家还书》记载:一人负重,上有小笼。我遇到一个从国外来的人,要求坐在笼子里。当道人进入笼子时,笼子并不会变大。道人并没有变小,但他舒服地坐在笼子里,并没有感觉担子比以前更重了。
走了几十里路,他们在一棵树下停留吃饭。他对那人说:“我想和我妻子一起吃饭。”随后,一个女人从他嘴里走了出来。她大约二十岁。她的衣服很漂亮,他们还一起吃饭。他的胃口消失了,他的丈夫也躺了下来。女人对男人说:“我有一个外国丈夫,我想和他一起吃饭。如果我的丈夫知道了,请不要告诉我。”然后女人的嘴就出来了,一个年轻男人想和她一起吃饭。笼子里三个人,情况都是一样的。过了一会儿,丈夫动了,如果他想醒,女人就会进入丈夫的嘴里。丈夫起身后,对背着他的人说:“你可以走了。”即先将其放入女子口中,再将食具放入。
后来还有道士用魔法惩罚小气人的情节。这在原始佛教故事中是没有的。
梁代吴俊(469-520)所著《续其邪记》中的“阳羡学者”前半部分,与《道家还书》相似。
……喝了一会儿,书生对挑担子的颜(徐言)说道:“我有一个女人陪你,但我想暂时请她一下。”严说:“很好。”他把它吐到嘴里。宴会上,正坐着一个女子,大约十五、十六岁,衣着华丽,容貌不凡。书生喝醉了,躺下时,女子对颜说:“虽然我们与书生是好朋友,但她其实怀有异国情调,她偷偷带了一个男人过来。书生正在睡觉,我就暂时打电话给他。” 。请不要说什么。” ”颜曰:“很好。女人把嘴里的一个男人吐了出来。二三四岁的她,也很可爱。 ……书生躺下欲睡,妇人吐一片锦,被挡住。书生还是留下女人陪他睡。那人对严说:“这个女人虽然有情,但心不累,相府把女人偷了,我想见见她,但希望你不要说什么。”男人嘴里吐出一个女人,二十岁左右,两人共用颜。酌情决定。 ……
随后,男人、女人、书生分别将自己的女人、男人、女人吞进嘴里,告别了抬轿的人,上路了。
《道幻》中,原本佛经中的梵天,变成了来自西域的道士;推动佛教转型的故事主旋律变成了幻想和惩罚吝啬。这个故事可以看作是西域佛教文化与中国神鬼文化的“杂种”。在《阳羡学者》中,主角变成了一位来自浙江的学者,故事完全是中国式的。但故事里还有另一个女人,是从第二个男人嘴里说出来的。
熟悉《一千零一夜》的人都知道,开篇故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善如雅国王因王后与黑奴有染而生气,一怒之下,带着弟弟沙宰曼离开了王宫。 。来到海边的一棵树下。这时,一只怪物从海里走了出来。两兄弟赶紧爬上树躲了起来。怪物拿出一个盒子,从里面取出了一个女孩。两人吃完饭后,怪物就睡在他们身边。当女孩看到树上的两兄弟时,她邀请他们下来与她发生性关系。随后,怪物将女孩放进盒子里,立刻就离开了。这个情节无疑是《锅里的人》的演变和变异。其主要目的无非是为了表明女性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可能发生通奸行为。我们曾经遗憾这个故事没有“锅里人”口中的场景。
今天,当我们在另一本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百零一夜》中发现与《锅里的人》情节相同的故事时,确实感到惊讶和兴奋。
《一百零一夜》是一部在阿拉伯马格里布地区流传了数百年的文学作品。它包含二十四个大故事和三十多个短篇故事。其定稿和成文的年份已无法确定。专家认为它比《一千零一夜》还要古老。 20世纪初,法国人 发现了该书的手稿,并于1911年首次出版。
其中一个故事是《商人的儿子和陌生人》。它讲述了商人的儿子穆罕默德遇到一个陌生人的故事。陌生人教他织锦。由于他们相处得很好,商人的儿子告别了父母,和陌生人一起远行。来到一座城市,陌生人不辞而别。商人的儿子不幸掉进了一家黑店的地下室。由于他会编织挂毯,他才免于被杀。他在挂毯上编织了揭露黑店的文字,并将其传递给了国王。黑店被捣毁,商人的儿子获救。国王的女儿爱上了他,与他发生了关系并怀孕了。正当他们束手无策时,他们遇到了一位陌生人,他为他们打造了一辆飞行汽车。他们飞离宫殿,来到一座古老的城堡,并在那里生下了一个男婴。但公主却被王子勾引,两人私通,让商人的儿子苦恼极了。有一天,他出去打猎,爬上一棵大树休息。这时,陌生人正好来到树下。陌生人靠着面向海口的树干坐下。他从包里拿出一个带塞子的玻璃瓶,拔掉木塞,一个女孩从瓶子里走出来,坐在他旁边。陌生人又从袋子里拿出食物,和女孩一起吃,然后躺在他身边睡着了。这时,女孩站了起来,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同样是软木塞的玻璃瓶,比之前的更加精致。她打开瓶塞,嘀咕了一会儿,从瓶子里走了出来一个美丽的年轻人。女孩和他发生性关系后,他们一起吃喝,然后把他放回玻璃瓶里,把玻璃瓶放回她的口袋里,睡在她陌生的丈夫身边。陌生人醒来后,把女孩放进瓶子里,叽叽喳喳地叫了一会儿,然后把她放进包里就走了。
商人的儿子很快追上了陌生人,告诉了他自己的近况,并邀请他晚上做客。席间,商人的儿子强迫公主交出王子,然后让陌生人把女孩从瓶子里叫出来,然后又让女孩把年轻人从瓶子里倒出来。他对陌生人说:“让我们回到原来的两个人吧!”他用剑杀死了公主、王子、帮助他们联系的老妇人、他自己的儿子、瓶子里的女孩和年轻人。随后,他和陌生人回到了父母身边。
整个故事受佛教影响非常明显,充满了世间无常、“色”、“空”的观念。 《瓶中人》的情节与佛教故事《壶中人》的情节类似,但在《壶中人》的结尾,王子将宫女放出了宫;在《商人的儿子与陌生人》中,商人的儿子将宫女从宫殿中释放出来。把他们全部杀掉。其所表达的“色与空”的观念比《壶中人》还要强烈。
当《锅里的人》转化为中国故事时,展现了两种不同文化融合时的碰撞,以及碰撞时迸发出的奇异火花。 《商人的儿子与陌生人》故事受到印度文学和佛教的影响,有飞行汽车等情节,但它是一部将印度文学和佛教故事与当地文化融为一体的阿拉伯文学作品。两种文化的碰撞也产生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对这个故事的整体分析并不是本文的目的。
我们感兴趣的是,《壶中人》的故事是如何流传到阿拉伯马格里布的?它是如何进入到具体的文学作品中的呢?它是直接从阿拉伯东方文学传承下来的吗?为什么会来到阿拉伯东方呢?我从来没有在文学作品中见过这样或这样的故事?我所拥有的只是上述《夜》开头故事的一些演变和变化。佛教是否传播到了阿拉伯马格里布?具体情况是什么?
无论如何,这个故事表明印度文学和佛教故事确实不仅影响了阿拉伯东方文学,也影响了阿拉伯马格里布文学。印度文学、佛教故事和阿拉伯文学之间的种种关系和影响,值得我们进一步仔细研究!
依恋
从南方回来后,我看到了王邦伟先生发来的《东方文学研究通讯》第三期(2001年12月15日)。王先生有一篇文章:《宋书佛教寓言故事》。
我很早就购买了王邦伟先生翻译的《佛经故事选》,最近几天才专心读完。我发现其中很多故事都与阿拉伯文学有关,于是我写了一篇《佛经与阿拉伯文学》的文章,送给了年底在深圳举办的“印度文学研讨会”的主任刘安武和余隆宇。今年三月。文章探讨了两个佛教故事与《一千零一夜》中两个故事的联系,以及《壶中人》故事在中国和阿拉伯文学中的传播。
读完王邦伟先生的文章,想借《东方文学研究通讯》发表《佛经与阿拉伯文学》一文的机会,多写几句话。我在上篇文章的开头提到:“一些古代和现代的阿拉伯诗人和作家也受到印度文学和佛教的影响。在古代,如苦行诗人阿布·阿塔希亚(Abu ,748-825),在现代,比如诗人、作家纪伯伦对印度文学和佛教的影响还涉及到古代阿拉伯的许多民间故事集,以及其他散文作品《纪伯伦对佛教影响的具体表现》。我指的就是王邦伟先生在《杂喻经》中提到的。 《恶雨》。由于篇幅所限,我当时没有讨论这个问题。 《诗经》中王邦维先生提到的《元参传》中的“狂春”故事,更增添了这种类比的趣味。
王邦伟先生引用的《快拳》的故事并不长。为了让读者有一个清晰的印象,我不再引用如下:
从前,有一个国家,有一个水国,名叫矿泉。全国人民喝了这水,都发疯了,但国王穿过井喝了它,就没事了。全国人民都疯了,但他们认为国王不疯就是疯了,于是密谋控制国王,治好他的疯病。火艾、针灸、医学都独具特色。国王不让他受苦,就到泉边喝了一些水。喝完酒后,他就发疯了。国王与大大小小的大臣们,都疯狂如一,皆大欢喜。我既不疯狂也不独立,所以我想尝试喝这种水。
王邦伟先生认为,这个故事源自佛经《杂喻经》中“恶雨”的故事。故事的内容大致是:
国外时不时有暴雨,落在江河湖泊里。人食此水,必醉,七日后解。国王非常明智,修了一口井,这样雨水就不会进入,收成也不会疯狂。所有的官员和大臣都喝下了邪恶的雨水,整个朝廷都疯狂了,头上沾满了泥土。大臣们不知道自己疯了,却把没有疯的国王称为疯子。国王怕大臣们造反,就脱掉衣服,用泥巴涂在脸上。众大臣见状,皆大喜。过了七日,群臣醒来,来见国王。他们惊讶地看到国王赤身裸体,面朝泥巴,他们怀疑国王疯了。国王对大臣们说:“我的心始终稳定,没有任何变化。因为你们疯了,所以你们说我疯了。”
故事蕴含弘扬佛法的寓意。云:如来随一切众生,今说诸法善恶、有为、无为。我们在 的作品中也发现了类似的故事。 。在他的英文作品《狂人》(1918)中,有一个关于“明智的国王”的故事。文章不长,引用如下:
从前,一位威严而睿智的国王统治着遥远的维拉尼城。他的威严令人敬畏,他的智慧令人敬爱。当时,城中心有一口水井。井里的水清澈见底。城里的所有居民都从这口井取水,甚至包括国王和大臣,因为这是城里唯一的一口井。
一天晚上,当大地万物都进入沉睡之际,一位女巫进入了城市,将七滴魔法液体倒入井中,然后说道:“从现在开始,任何人喝了这口井的水都会发疯。”
第二天早上,除了国王和总管外,所有的居民都喝了井里的水,都疯了,正如女巫所预言的那样。这一天,狭窄的街道上、集市上,人们都在窃窃私语,无所事事:“国王疯了,我们的国王和总管已经失去了理智!我们不能让一个疯狂的国王来统治国家。” ,我们必须废黜他。”
那天晚上,国王命人用金杯盛满井里的水。水一送到,国王就喝了一大口,然后把剩下的水递给了侍从。
然后,遥远的维拉尼城欢欣鼓舞,因为他们的国王和他的总管已经恢复了知觉。
纪伯伦一生都有复杂的创作思想。早期以小说《叛魂》为代表,表现对封建礼教的反叛;中期以精神追求为主,受尼采思想影响,发出最强烈的反抗声音;后期走向人类博爱,以《先知》为代表。他的《狂人》是他中期创作的重要作品。在纪伯伦看来,当时的人们生活在一个理智与疯狂颠倒的混乱世界。他决心扭转这种倒错和混乱。这很像哈姆雷特装疯的心情:“这是一个迷茫混乱的时代,唉,我运气不好,但我必须承担起复兴世界的责任!”当纪伯伦以“装疯”向社会和人生世界挑战时,他的内心充满了比哈姆雷特更复杂的矛盾,他承受着更大的痛苦。他用《贤王》这个故事来表现理性与疯狂的困惑与逆转。我们体会到他内心的怨恨和无奈的抗议。
那么,纪伯伦的故事是否受到佛经的影响呢?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纪伯伦出生于黎巴嫩,幼年移民美国,后又前往法国深造。他对世界文化有着广泛的了解。他的一些作品的题词引自一位印度诗人的诗歌。他所指的“一位印度诗人”可能是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可见他对印度并不陌生。
我们很高兴在“泪水和笑声”中找到“人的歌”,吉布兰说: 佛陀陪同。您必须知道,将佛教知识和佛教故事引入欧洲几个世纪前。这些领域的人们很难理解佛教经文的佛教知识和故事。
国王在“杂项寓言的佛经”中的“邪恶雨”中并没有真正喝邪恶的雨,而变得疯狂,而是疯狂的。国王在“歌曲书”中的“野生喷泉”中从无助的疯狂春天喝了,变得真正生气了。国王在“明智的国王”中也别无选择,只能从一个被巫婆迷住并真正疯狂的井里喝水。这些故事也来自佛教经文。相比之下,吉布兰()写的故事与《歌曲书》中的故事更相似。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可能希望进一步探索。
王·邦威(Wang )的文章启发了我写上述文字。古代,现代和现代东方文化和文学的相互交流和影响客观地存在,并要求我们根据现有基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只要您努力工作,您一定会收获一些东西。
以上可以看作是王·邦威(Wang )先生和我之间的文本交流和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