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播客类产品用户体验:从专辑浏览到内容匹配的全面解析

2024-12-16
来源:网络整理

第三步,打开相册;

第四步,浏览专辑中感兴趣的字幕。如果这一步失败,则必须重新回到第二步;

整个旅程充满了山水。

中间要小心,不要踩到VIP边界,否则就只能灰溜溜的退出了。

耗时、耗力、既定的成本,导致用户二次打开的心理动机强烈,扼杀了大量的潜在需求。

播客产品《小宇宙》相对较好。

点击图标后,第二步直接显示音频节目的内容列表,隐藏专辑项。

但问题仍然出在内容匹配上。

目前这款App依然采用用户登录时选择的“感兴趣的领域”作为主标签,并且在首页主要推广几款数据比较好的节目,显得质量较高。

但问题是没有下拉刷新,瀑布流的时候选择就那么几个。此外,具有不同标签的用户最终其主页内容也会高度重叠。

总体来说,没有太多新内容,而且很简陋。

但经过搜索,我发现这个app的内容池其实很深。问题是他们不知道你想听什么。

根据数据反馈,推出近几天在平台上表现最好的相应类别的程序是最简单、最安全的方式。

坦白说,我们在内容个性化智能匹配这个维度上还做得不够。

关于抖音的音频版,我的建议是点击图标,直接播放音频节目。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首先必须解决几个前提问题。

首先,音频持续时间。

与短视频不同,当前的音频节目很少会持续几十秒到几分钟。所谓的“短音频”曲目,以我个人的判断,是不存在的。

即使存在,这种不断要求用户盯着手机的音频应用程序也会消除我们上面提到的音频优势。

但如果要强制几十分钟的音频节目进入“抖音”模式,用户体验就会很奇怪。它还会导致技术加载问题。

二是需求延续。

由于音频受众的情感粘性较高,用户往往在特定时间段内对一个或多个播客非常忠诚。

同时,考虑到音频内容的时长,这种消费可能是跨周期的,即下次打开应用后我仍然想听其中的一些内容。

这与推荐算法的随机性相矛盾。

因此,我们不能照搬抖音的模式,而必须根据音频的内容特点进行相应的设计。

04. 原型

整个App分为三个主要场景:首页、搜索、我的。

用户路径如下。

新用户打开App,直接播放三十秒的“试听”片段,解决时长问题。

播客主可以自己选择一条推荐,也可以系统根据“点赞、评论、收藏、关注”等数据峰值自动拦截。

试用过程中,用户点击收听按钮,进入实播页面,从头开始收听该剧集。

或者在不单击按钮的情况下向上或向下滑动页面来输入新的音频预览剪辑。

在交互模式下,您实际上可以考虑模拟旋钮式复古收音机。

用户可以通过用两根手指旋转或触摸屏幕来移动指针来进行交互。

抖音充值官方_抖音网页版_抖音的

虽然麻烦,但是更有仪式感。

由于用户在这个页面的目的是“寻找”而不是停留,所以一个稍微繁琐的动作可以提示用户更快地进入主场景。

具体页面元素请参考下图(可以左右滑动)。

这两张图也是来自小宇宙。

但在小宇宙中,这个功能只在新用户登录时出现在引导界面上,而在第二次登录时完全消失,找不到。

在这个引导页中,只有左、中、右三张“纸”。每个用户进来时看到的内容都是一样的。

这只是一个引导页面,与智能推荐无关。

前面说过,交互风格不是难点,难点是后台的智能算法支持。

这个设计解决了三个问题。

内容访问路径压缩到最短,用户的选择成本压缩到接近于零,音频的内容属性(主播音色、人数、氛围等)直观高效地展现。

相比之下,目前所有音频平台都要求用户根据标题类别猜测内容的调性,然后点击尝试。

筛查费用一目了然。

进入单集播放页面后,需要保留的基本功能就是专辑列表抽屉、点赞、评论、收藏、关注按钮、评论区等一系列常规操作,就不展开了。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试听场景和播放场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功能界面。而且,试镜场景不能成为主场景。称其为“主页”是不准确的。

更准确地说,应该给它起另一个名字,比如“相遇”或“探索”。

解决了音频时长和过滤的矛盾后,下一步就要考虑老用户的续费问题。

作为已经使用过这款产品的老用户,点击App直接进入“开会”是非常不爽的。

因为我很可能就是为了继续听前面的内容才上来的。

那么,产品更重要的路径应该是点击App,直接进入播放历史,自动过滤显示已收听超过30分钟的节目列表(如果你特别注重引导用户)要“关注”,也可以使用关注页面来代替,但这会导致用户体验下降)。

按时间由近到远的顺序显示专辑列表(注意,不是节目列表)。当然,既然这是真正的“主页”,那么它也可以做得有点花哨,比如专辑风格显示为星球、磁带、广播电台、留声机唱片等等,任何一种。

用户可以选择点击专辑自动跳转到历史播放节点开始播放。

您还可以单击底部栏上的“见面”来寻找新的声音。

这可能涉及到一个运营策略上的考虑,即“私域流量”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平台都不愿意立即展示关注页面,因为无法将所有流量入口都交到内容创作者手中,从而造成日后的被动。

但不管你信不信,包括我在内的大量用户都有点击历史列表后立即查找的习惯。这是由音轨的特性决定的,很难根据平台的意愿来改变。

由于存在高情感属性,音频内容的粘性远高于其他品类。

从收入来看,to C平台产品的主要重点是广告。

这很困难,但并非不可能。

打断“见面”(像抖音一样,用户可以随时刷屏),这种场景使用频率并不高,还是靠播客口播。

那么平台的业务订单调度是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一种方式,比如知乎的“知任务”。

或者直接搬动目前抖音常用的方式,主播在评论区发布相应的链接,并启用作者推荐、抽取平台服务费、抖音店铺模式等。

此外,随着生态的完善,以播客为核心的音频直播也是发展电商的好路径。

与视频直播销售相比,音频直播销售在煽动性和产品展示方面处于绝对劣势。

抖音网页版_抖音充值官方_抖音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形式也可以作为商业生态的补充。销售主持人不需要化妆,不需要声嘶力竭,也不需要摆满一桌子的产品。

在相对缓慢和随意的节奏中,播客可以一边聊天一边卖东西吗?

在玩具、书籍、茶具等慢节奏的产品维度,音频直播是否也有独特的优势?

此外,字节跳动的直播电商(主要是抖音直播)也可以同步发布音频到平台,用户可以先听。如果您感兴趣,可以直接飞到直播间,观看产品并下单。

充当流量导入者,增加曝光度。

以上就是抖音音频版的大致原型思路。

还有很多事情没有讨论。比如,在UI美观方面,我们是否应该大胆地做一个全横屏、高模拟的收音机?

再比如,我们是否应该将快速增长的直播内容和经久不衰的音频专辑连接起来?你有资格闯关吗?

参考视频领域,直播视频作为视频内容肯定不具备被反复观看的资格,但精彩片段却常常被剪辑掉。

那么,音频直播和视频直播有什么区别吗?具体有哪些区别?

纯音频直播卖可行吗?真的有人有兴趣听老人讲述他的“家世”故事吗?

在情感粘性高的背景下,粉丝路线还能走吗?主播PK能否借鉴并升级?

例如,几个播客一起聊天,或者只是辩论一个问题。观众会购买相应的产品来支持自己支持谁的观点,最终决出胜负。

播客做大了之后,绕过平台接私单怎么办?我们是否应该使用帐户禁令来管理它(知乎)?还是直接忽略(微信公众号)?

这些都是需要认真思考和改进的重大问题。

总而言之,仍然是关键数据。

目前,音频内容的受众渗透率仍徘徊在50%左右,而音乐、游戏、网络视频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渗透率在2018年分别达到89%、82%、74%。

该领域仍有增长空间。

考虑到其余的to C领域早已成为红海,考虑到其他各大厂商也需要土壤来培育自己的智能算法。

对于字节跳动来说,在线音频领域不仅仅是一个新的营收模块。

PS:根据小道消息,字节跳动现在有五个团队正在合作制作类似的产品。

这与本文的内容并不冲突。

目前大家的工作重心还是在社交上,这和长期受微信困扰的心态类似。

但我认为这根本无法动摇微信的基本面。产品经理抖音有声版的重点是内容分发。

一旦这样做,现有的播客就会涌入该平台(目前的情况是播客在PGC平台中没有“人权”,UGC平台中的流量匹配不强,导致小型播客很难获得前面)。

虽然它打着音频社交的旗号,但对于大多数不走向麦克风、只听的观众来说,它更像是一个音频直播应用。

它的核心价值从来不在于社交,而是专注于高净值人群,走的是类似于知乎早年的道路。

对于字节来说,这条路已经走过并且失败了(悟空问答)。

驾驭人性、打磨产品、营造氛围,都不是字节跳动最擅长的。

技术是。

需要智能算法主导内容分发和匹配能力的播客平台,是字节跳动技术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主战场。

从长远来看,播客平台本质上是在同一个赛道上的,大家一定会在山顶相遇并争夺用户。

字节应该选择他擅长攀登的山坡。

或者至少,应该派出一个小分队,在双方部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