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精品课程的先进性、互动性与整体性特点及建设策略

2024-12-17
来源:网络整理

一、精品课程的几个特点

一、先进性

精品课程的教学理念必须先进,教学内容必须先进,教学方法和方法必须先进。 

2.互动性

通过建立健全精品课程评价体系,即构建有效的反馈机制,通过消化内部、外部乃至国外专家、同行、学生对精品课程建设方案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整和调整。补充精品课程教学内容,加强精品课程建设。读者与用户的互动建设是打造精品课程的必由之路,也是一条捷径。

3. 整体性

精品课程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教学体系等要素。精品课程建设要考虑完整课程建设的各个方面,即课堂教学水平、教与学互动、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学业评价等。性能、教具和教学参考书的建设。等,要把握好各方面的关系,注重整体建设而不是局部建设。 

4、开放性

通过精品课程网站,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共享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突破目前限制教育教学质量的教学资源不足的瓶颈,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师生免费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2、精品课程建设的几大优势

1.实现了课程资源共享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背景及意义_精品课程与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_精品课程教学网站设计与实现

在精品课程建设标准中,从课程筛选、申请、审核到公告、公开和使用,一切都必须通过互联网进行,最终将全面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

2、教师和学生成为最大受益者

教育部精品课程建设为高校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典范,带动了其他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将各高校有影响力教师的好课程内容、教案、课件、教学视频搬到网上,让不同学校的学生共享最好的教学资源,并可以与他们进行交流。及时地。与名师交流、沟通。同时,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师可以利用在线优质课程资源,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教学、研究,促进改进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提高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

三、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

精品课程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科技和多媒体技术,达到教学资源共享的目的。师生要想从事精品课程建设或者利用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就必须提高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同时,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也对各级教育机构的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进一步推动高校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三、精品课程建设的几个难点

一、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这种现象在当时的很多高校都存在,即某门课程的教学水平与负责该课程的其他老师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名师在的时候,课程质量很高。名师一旦离职,课程的质量就很难再维持了。 

为了使课程具有高水平,教授课程的教师必须具有高水平。课程要保持一贯的高水平,就必须有持续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来保证。因此,高校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必须把精品课程建设与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名师的教、帮、带作用,努力培养名师。能够讲授精品课程的后续师资,即培养大批教学名师,保证精品课程教学的可持续性。 

2、精品课程在线资源规划设计

这是任课教师在申请各级精品课程时必须面对的问题。精品课程师资队伍信息技术应用有待加强。目前教学中使用的课件多为演示(制作),视、听、说相结合的动态多媒体课件较少,缺乏高水平技术人员的参与。不少课程的网页设计形式死板,网页内容不灵活,网页项目覆盖面不够。因此,应该为缺乏网络技术人才的优秀课程提供建设平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高水平的在线资源规划和设计。同时,要努力形成一支理想的精品课程建设队伍,不断提高这支队伍的信息技术水平。 

3.持续的支持和资助

精品课程与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_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背景及意义_精品课程教学网站设计与实现

精品课程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线课程资源也不能一成不变。课程内容需要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改进。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持续的支持和资金。 。维持一门“高质量”课程的地位远比创建一门“高质量”课程困难得多。创建是一场“硬仗”,维护是一场“持久战”。 “攻坚战”很容易,但“持久战”却很难。没有持续的支持和投入,优质课程的持久建设绝非易事。 

4、精品课程建设中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

1、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

精品课程只是一系列专业课程中的一门课程,只是一个“点”。在注重精品课程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专业整体课程建设。要注重“面”建设。只有专业课程整体教学水平上去了,人才培养质量才能上来。 

2、处理好评价过程中“软”与“硬”的关系

归根结底,精品课程建设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因此其建设必须既有学术层面、技术层面,也有教育层面。教育质量第一。抛开课程的“育人”属性,过于生硬地建设精品课程,不利于人才培养和创新。 

3、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

精品课程的建设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就“量”与“质”的关系而言,只注重“质”而不求“量”,是不可能达到“质”的目的的。强行、组合、突然地建设精品课程不可能达到“精品”的目标。优质产品的作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