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王杰人
实习生丨田宇
奥投财经出品
第三方支付公司上海富友支付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友支付”)再次冲击港股市场。
从2015年开始,10年来,从A股到H股,富友支付已经五次通过IPO。
对上市的痴迷与第三方支付市场生态有关。在支付宝和微信双寡头垄断下,行业竞争加剧。
富友支付IPO失败也与其自身有关。 2023年,公司的市场份额仅为0.8%,这是公司通过利润分享获得的。 2023年,公司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将不足1亿元,明显低于2021年的1.49亿元。
合规问题是监管关注的焦点,为违法平台提供支付渠道,富友支付已被最高人民检察院点名。
本次IPO前,富友支付了3.25亿元清算股息,其追求IPO的动机也受到质疑。
“致命”的上市与“致命”的分红
富友支付再战IPO,目的地是港交所。
11月8日,富友支付在港交所披露招股书,拟在港交所IPO上市。由中信证券、申万宏源香港联合保荐。
这是富友支付第二次向港交所提交表格。今年4月30日,富友支付首次提交了该表格。半年后没有任何动静,10月30日就到期了。
富友支付筹划IPO已久,其首选上市目的地是A股市场。毕竟A股市场的估值普遍高于H股市场。
富友支付成立于2011年,当年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从事银行卡收单和互联网支付业务。
据官网介绍,富友支付是一家技术驱动型支付公司。拥有境内预付卡、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收单、基金支付、跨境支付等支付业务牌照。它还持有香港、中国和美国的支付牌照。 。
早在2015年,富友支付就筹划A股IPO,并与兴业证券签署辅导协议。 2016年10月,兴业证券终止辅导工作,首次A股IPO计划失败。
2018年5月,富友支付与东方证券前身东方花旗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寻求A股IPO。 2021年7月,经过三年辅导,东方证券终止对富友支付上市的辅导。至于为何终止辅导,富友支付没有具体解释。
仅仅两个月后,富友支付再次收到上市辅导,这次保荐人换成了国金证券。今年2月,国金证券也终止了富友支付的上市辅导。
至此,福友支付的A股上市梦破灭了。
IPO启动已10年,A股向H股转型仍遥遥无期。为何富友支付的IPO之路如此不顺利? “死亡力量”的股息可能是原因之一。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4年中,富友支付将分别派发股息1.4亿元、2500万元、1.2亿元、4000万元,四次派发合计3.25亿元。
期内,富友支付获得的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总额为3.56亿元。这意味着该公司瓜分了91.29%的利润,并被质疑清算股息。
富友支付很“有钱”吗?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定期存款及货币资金合计3.46亿元,对应负债2.05亿元。
有未偿还的债务,但你仍然愿意支付股息,有钱的朋友正在为IPO买单。收钱的目的是不是更严肃?
夹缝中求生存,增加收入但不增加利润
福友支付IPO梦想难以实现,与其持续盈利能力受到质疑有关。
富友支付正在夹缝中求生存。公开信息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共确认取消94张支付牌照,仍有177张牌照存续。
支付宝和微信是绝对的行业龙头,在支付市场形成双寡头垄断。此外,中国银联也是双寡头背后的第三座大山。
近年来,抖音、华为、小米、美团、滴滴等间接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曲线入局。
作为首批“持牌”支付机构之一,富友支付拥有怎样的市场地位?
相关统计显示,前三名支付宝、微信支付和中国银联将在2023年分别占据40.7%、25%和8.4%的市场份额,合计占比超过75%。
招股说明书显示,根据 & 的数据,2023年中国综合数字支付服务市场交易支付总额(TPV)将为247.3万亿元人民币,由三大非独立综合数字支付服务提供商领衔。他们合计占据了75%的市场份额。
按2023年交易笔数计算,富友支付在中国独立综合数字支付服务商聚合收单市场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约为14.8%。但从金额上看,富友支付在中国综合数字支付服务商中排名第九,市场份额仅为0.8%。
即使是0.8%的市场份额,也是富友支付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取得的,即以利润换取流量。在这种模式下,该公司获得了市场份额,但牺牲了利润。
2021年至2023年和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1.02亿元、11.42亿元、15.06亿元、7.82亿元。 2022年至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3.66%、31.80%、10.33%。同期,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1.49亿元、7200万元、9300万元、4200万元。 2022年与今年上半年的变化分别为-51.86%、30.24%、2.76%。
上述数据显示,富友支付在利润未增加的情况下增加了收入。 2022年、2023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远低于2021年,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仅增加112.1万元。
针对2022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大幅下滑,富友支付解释称,跨境数字支付服务业务毛利润下降,主要是由于境内支付服务和跨境数字支付的市场竞争所致。服务业务,导致服务费和佣金减少。增加。此外,市场竞争导致公司营销推广费用增加,以及员工成本增加。
服务费的降低和佣金的增加,意味着公司提高了佣金率,以换取与渠道商合作扩大市场份额。
富友支付表示,未来公司将调整业务策略,减少高佣金率对毛利率的影响,发展高利润业务,特别是数字业务解决方案。
2022年和2023年,公司数字业务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占比仅为4.2%和5.3%,今年上半年占比为6.6%。规模较小仍难以支撑公司利润增长。
奇怪的股权结构
富友支付的股权结构有些奇怪。
富友支付创始人陈健早年曾在厦门大学任教,后曾就职于深圳市商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联等金融机构,并参与创建中国银联。
2008年,陈健创立福友集团。目前,富友集团直接持有富友支付52.72%的股份,为富友支付控股股东。
招股书显示,富友支付共有64名自然人股东,合计持有富友支付约40%的股份。其中,持有2.33%股份的蔡美珍为陈健的配偶。陈健、蔡美珍合计持有富友集团16.6%的股份。
此外,持有0.5%股份的王华是蔡美珍母亲的妹妹。富友号为富友支付第二大股东,持股3.66%,陈健持有富友号16.89%。看得出来,陈健的呼声较高。
由于福友集团股东均未持股10%以上,股份分散,导致公司不存在实际控制人。对此,证监会今年6月发布了关于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的披露文件,要求富友支付补充公司缺乏实际控制人的依据和合理性。
富友支付及其控股股东富友集团股权结构复杂、分散。这样的股权结构在第三方支付行业极为罕见,在A股市场也并不多见。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2月,富友支付向富友集团全体股东配股7725万股,各股东按照其持有富友集团持股比例进行认购。随后,富友支付通过股权交易引入了其他投资者。
今年4月,在富友支付向港交所提交声明之前,部分战略投资者退出。上海清一、宁波哲夫、姜维谦、陈朝阳等人向福友集团转让福友支付共计2981.89万股股份。 。
港股IPO前战略投资者退出。他们是因为不看好有钱朋友而付出代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