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微信公开课:张小龙4小时演讲详解微信产品方法论与未来发展路径

2024-12-19
来源:网络整理

张小龙2019年微信公开课

钛媒体报道:在1月9日的“微信之夜”上,张小龙围绕微信的出发点进行了长达四个小时的演讲,详细讲解了微信的产品开发方法论以及未来各项业务的演进路径。

微信刚刚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微信已经陪伴用户超过2000天。经过八年的精心迭代,这个拥有10亿用户的产品已经成长为一个独立的王国。它已经从最初的通讯工具,发展成为像“操作系统”一样庞大的微信生态系统。

2018年12月21日,微信完成四年来最大规模的改版。但用户的质疑却层出不穷。

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笑称:“在中国,每天有5亿人说我们做得不好,有1亿人想教我如何做产品每天。”

每年的微信公开课上,“微信之父”张小龙都会回顾微信产品。腾讯刚刚度过了疲软的一年,微信也面临着用户增长乏力的问题。外界迫切需要微信给出答案。

微信的本质是什么?微信如何利用朋友圈帮助用户创建个人资料、完成社交任务?曾经风靡一时的小程序被“唱衰”,我们该怎么办?微信生态中的各种功能,例如微信公众号、微信支付等未来将如何演变? C2B战略下,企业微信的新方向是什么?

针对这些备受关注的问题,张小龙在1月9日的“微信之夜”上发表了长达四个小时的演讲,围绕微信的出发点,详细讲解了微信的产品开发方法论以及各业务的演进路径。未来。 。

每天有5亿人抱怨微信,一亿人教我如何做产品

今年是微信上线的第八个年头。 2018年8月,微信日登录量突破10亿。我认为这是一个特别大的里程碑。这可能是国内互联网历史上第一个达到10亿DAU量级的APP。 。

我的一个朋友在朋友圈说,微信是互联网世界的异类。所谓异常,就是指它与其他所有产品不同。我读到这句话感到惊讶和自豪,因为异质代表着不同。让我惊讶的是,微信的独特之处并不是我们想出特殊的方法来与众不同,而是我们可以通过坚守产品的底线来与众不同。

更多的产品不把产品当产品,也不把用户当用户。微信只做到了这几个基本点。在每天使用微信的过程中,我确实看到微信有很多不同之处。

比如说,春节马上就要到了。为了迎合春节运营大势,不少APP甚至更换了APP图标。这时候你会发现手机屏幕上出现了很多西红柿炒鸡蛋,但微信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变过。

为什么微信总是坚持一些难以理解的事情?很多人认为微信很克制。事实上,微信并没有受到约束。微信只是秉承了一些好的原则、好的产品、好的设计。我们的产品必须不断前进,以适应这个时代。并不是因为害怕用户投诉我们就不改。

张小龙调侃:“每天有一亿人想教我怎么做产品”

我们意识到,对于像微信这样拥有10亿用户的产品,可能会有5亿人站出来支持任何改变。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还不能根据用户的投票来决定哪些可以改,哪些不能改。我们只会遵循我们自己的专业判断。

2018年12月21日晚,微信突然发布7.0.0版本,这是四年来最大的可见更新。张小龙发了一条朋友圈。

微信的产品开发之道:十大“好产品原则”

首先,好的产品是有创意的,它一定是一个创新的东西。

第二点,好的产品是有用的,而且必须对人有用。

第三点,好的产品就是漂亮,一定要有美感,非常漂亮,你才会喜欢。

第四点,好的产品非常好用。没有说明书,一看就可以使用。

第五点,好的产品是含蓄而不张扬的。如果你是微妙的,让我们了解什么是微妙的。

第六点,好产品是诚实的。

第七点,好的产品会持续很长时间,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消亡。

第八点,好的产品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第九点,好的产品是环保的,不会浪费太多资源。

第10点:好的产品会尽可能少地体现它的价值,或者说少即是多。

这十点是工业设计大师拉姆斯提出的,苹果深受其影响。微信在开发产品时也深入思考了以上十点。

微信小程序快递信息怎么开发_微快递小程序怎么开发票_微信小程序快递系统源码

为什么微信启动页没有广告?因为有的朋友使用微信已经超过2900天了。如果微信是你最好的朋友,那么启动页上的广告就像你每次和你最好的朋友说话时看着他脸上的广告一样。取下广告后才能说话。

当我们刚推出微信时,我们坚持的原则是,如果一个新产品没有自然的增长曲线,我们就不应该推广它。所以前五个月没有升职。我只是想看看微信对用户是否有吸引力,用户是否愿意自发传播。我记得当我们开始使用微信2.0时,我们看到曲线有所增加。虽然还不是很快,但是自然而然就往上去了。这时我们才决定推广微信。

我特别高兴的是我们做出了两个现在看起来很正确的决定。

首先,我们不会批量导入某个好友,包括手机通讯录或者QQ好友。没有导入关系,而是用户手动一一选择。

其次,我们不会在没有验证产品是否能够有机增长的情况下推广它。

一旦这两件事做得好,虽然需要更长的时间,但当微信真正开始起飞时,它会非常健康。

微信的本质是一个“工具”,其背后有两大驱动力。

我更喜欢用源力来代替初衷这个词。源力,是心中最深的期盼。

我把微信产品的驱动力总结为两点:

我已经多次提到工具,但可能人们还是不理解。出于我自己对工具的偏执和热爱,你可以想象我有多爱它们。刚毕业的时候,整个代码都是我自己写的。亲手制作工具会给我一种强烈的成就感。

微信是一个工具,而做一个工具本身就已经是非常具有挑战性和难度的事情了。为了做出一个特别好的让我们满意的工具,最初定的目标一定要高一些。

为什么现在每个人都不能制作或者说不想制作这么好的工具呢?我认为这与用户有关。中国超过10亿的用户中的大多数已经习惯了非常糟糕或强迫的用户体验,例如开屏广告、推送营销和诱导链接。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大家都会觉得很多事情都是正常的。回到短信时代,你会发现短信中的垃圾短信肯定比普通短信还要多。我认为垃圾短信的增加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最可怕的是你认为这是正常的。

对于微信来说,我们有这样的底线——我们希望成为一个可以陪伴你很多年的好工具。对于用户来说,这个工具应该像一个老朋友,我们不想破坏你和这个老朋友之间的关系。

微信有一个口号——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为什么不是一种生活方式? 。因为“一种生活方式”是很常见的一句话,而“一种生活方式”将会成为微信专属的一句话。

当我们说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时,实际上微信还不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只是一个通讯工具。但如果当时我们只把微信定位为一个通讯工具,我想这会限制微信未来的想象力。

那时,我有一个想法。如果微信能够深入到每个人的交流中,那么他所有的朋友都在里面,他每天都可以和他们频繁互动。那么他应该能够深入到一个人的生活中。我们实际上影响一个人如何与朋友沟通、如何社交以及如何度过时间。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引领一个潮流,就像微信当时做出了一些非常大胆的突破。我觉得不是功能上的突破,而是生活方式的突破或者潮流的突破。 。

就像扫码获取信息、支付一样,它实际上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支付方式。当你通过摇晃来接触一个人时,这也是一种接触一个人的方式。我还记得,当我们发布附近的人时,我们内心其实很不安,因为在微信之前,没有任何工具可以帮助你立即看到你周围的人。我们有一种恐惧。它是什么?只是你不知道,这个功能发布后,所有的用户都会突然发现周围的人就站在你的面前,并且可以立即打招呼。你不知道它能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因为这是一种未知。害怕。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因为微信是在手机上开发的,所以它陪伴着人们。所以你可以做很多PC时代做不到的事情,比如寻找附近的人。它必然会渗透到一个人的生活中。所以我很感激我能够定义我们的身份,因为它是一种生活方式。当然,我更幸运的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微信真的开始介入到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中,所以我们会看到每个人都会用它来群聊、有朋友圈、有红包、有公众号。小程序等等。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说,微信把自己定位为生活工具更合适。这是工具层面的,但本质上微信仍然是一个工具。

微信公众平台是在微信推出的第二年发布的。公众平台的出发点是什么?完成第一个版本大约一年后,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我们将替换短信。这是什么意思?意味着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市场,那就是SP(移动网络信息服务业务)时代,这给各个厂商给用户发送短信留下了机会。如果我们只是替换短信通讯市场,(用户)如何通过消息接收服务通知,这部分内容将变成空白。

但短信其实是不可控的。垃圾短信很多,不会带来有效的市场,因为劣币会驱逐良币,这会让整个市场变得非常混乱。如果我们有办法避免垃圾邮件并让您收到所需的信息,那肯定会让整个订单变得更好。该方法可以通过基于订阅的关系来连接客户端和服务器。当时我很兴奋,给马老师发了一条信息。他说垃圾短信我该怎么办?我说没有垃圾邮件,都是公众自愿订阅的。

如果没有这样一个起点,我们可能会像当年运营商那样把它做成一个流量分发平台,那就乱了。我们不想让自己成为SP的核心平台。

如果平台只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我认为可能是比较短视的,不会长久。如果一个平台能够让很多人受益,那么它可能就是最有生命力的。当时我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帮助什么样的人,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前期必须通过一种信息来有效达成,可以替代过去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一些弊端。这就是互联网的优势。以前传统商业,想要做生意或者开店,就必须在人流量大的地方租一个好的店铺,利用这个人流量来卖东西。使用互联网时,地理限制并不重要;服务质量是您的优势。

所以我们的目的是帮助那些真正有好的服务的人接触到他们的潜在用户,让他们的用户更容易与他们建立联系。这是互联网带来的最大目的之一。

不以“用户停留时长”作为目标和价值标准

因为很多公司的目的就是流量变现。我们的 KPI 是如何产生流量并将其货币化。一旦我们聚焦这样一个目标,每个人的工作就不再是做出最好的产品,而是使用一切手段来获取流量。所以很多人在微信上会碰壁,因为如果你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微信流量,这不是我们提倡的原则。我们也提倡做好产品,和我们分享我们的用户。

现在行业中的一些现象有悖常理。很多应用、APP已经成为争夺用户停留时长的竞争。这违背了我的常识。因为用户每天的时间有限,最重要的是互联网的使用是帮助人类提高效率,而不是让人们把时间花在应用上。作为一种沟通工具,它应该帮助用户高效地完成任务。从微信第一个版本开始,就没有发送状态的指示(比如消息已发送、发送成功),而当时的同类软件都有这样的状态。

发送信息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也就是说,您输入一行、一句话或一条消息,然后单击发送。你不用看它,只需把手机放下,放进口袋里,然后就可以做其他事情了。

信息工具需要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用的信息。搜索引擎最有效的一点是,搜索中的第一项就是用户想要的内容。

我不认为目标是“增加用户的停留时间”。 2000年互联网刚兴起时,强调的是“眼球经济”。当时我们看到的是文章会被切分成很多页,用户必须频繁地翻页。每页后面都有广告。广告曝光量大,整个网站的PV量很大。它很大,并且仍然被许多网站使用。这并不能帮助用户提高效率,反而会造成障碍。

关于停留时间还有另一个有趣的例子。从朋友圈最初发布到现在,用户的好友越来越多。理论上,好友越多,朋友圈内容就越多,用户停留的时间就越长。事实证明并非如此。数据显示,用户花在朋友圈的时间没有变化。无论是10个好友还是1000个好友,用户平均每天花半小时浏览朋友圈。这是因为人们会自我调节自己的时间,用户不会根据内容的多少来分配自己需要花费多少时间。

如果一定要让用户在这里停留更长时间,就意味着社交效率会变低。一旦他情绪低落并找到一个可以提高社交效率的地方,他可能会去那里。因此,我们不会用停留时长来衡量一个APP的价值。这其实和我对互联网的理解是非常相反的。

微信小程序快递信息怎么开发_微信小程序快递系统源码_微快递小程序怎么开发票

小程序使命:奖励创造价值的人

我不担心每个公司做小程序带来的竞争。虽然代码的接口可能是一样的,但是对我们来说并不构成太大的威胁。

除了平台和团队不同之外,更重要的区别在于做产品的驱动力。如果只是利用小程序载体来做流量业务,我并不看好。与公众号一样,小程序的使命是奖励创造价值的人。

小程序为何要“去中心化”?如果不“去中心化”,比如垄断顶级小程序、游戏,看似腾讯可以垄断顶级流量,但外部生态就没了。即使是腾讯自己投资的公司也必须遵守规则。我看重的是平台的健康,而不是支撑我自己的流量。目前大家都觉得我们对我们投资的公司有偏见,这是因为我们平台保护得不够好。未来我们将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资源,让所有企业得到平等对待。

我们做小程序不是因为看好,而是因为我们觉得很难,但是我们必须要做。小程序应该是这样一个时代出现的最人性化的服务界面。

例如,为什么在公众号上阅读比在网页上阅读更好?因为在公众号中,我们实际上已经使用了一些方法,比如布局限制,让任何一个业余打字员写的文章都会有一定的布局质量。

小程序的培育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因为我们已经走过了公众号的流程。我们不希望看到(小程序)被用作流量红利。

作为流量红利,我们认为它不会创造价值,也不会让我们的用户受益。这对平台来说是一种伤害。我们宁愿逐渐打开这个通道,然后让那些对它的用户、或者微信用户有价值的小应用慢慢进来。所以即使在今天,小程序也不能说是非常成功的。

下面介绍几个特别好的体验案例:

1、离线扫描、在线搜索获取。搜索还不够。目的是通过搜索直接访问小程序内部数据。目前尚未实现这一目标,但团队已投入资源。小程序和APP最大的区别在于你无法(获取)APP中的数据。这些应用程序是孤岛,无法连接。但在小程序系统中,我们必须要查找小程序的内部数据。我们自己也制作一些小程序。例如,许多新闻资讯网站也使用小程序来提供内容。通过搜索,我们可以直接搜索到这个小程序中的文章内容。

2、此外,我们正在完善小程序的评价体系。例如,搜索当地特产时,可能会出现一批当地特产小程序,但你不知道哪个是值得信赖的。这时候就需要一个用户评价系统。最好有访问过的朋友已经通过、购买或留下评论的系统。否则没有办法更好的对真实的搜索结果进行排序。这也是我们团队正在做的事情。

3、小程序的检索和重复访问。如果所有的小程序都发送通知那就糟糕了。发送通知的能力并不能解决问题,但如果用户愿意接受通知,通知就会发送。当用户点击“我需要”时,可以允许三个推送通知。虽然有下拉菜单和星级,但还是有一些值得优化的地方。这种思考不是从B端和开发角度出发,而是从C端出发。

一个小游戏平台不应该以现金收入来衡量,它应该是一个承载创造力的平台。

从商业角度来看,小游戏现在非常好,现金收入超出了预期。但我个人不是很满意,和期望还有差距。

我们要的不是更多的钱,而是高品质的原创游戏。目前,大部分游戏仍然相互竞争,不断冲刷用户流量。

小游戏的来源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打造一个小游戏平台?我们希望小游戏平台最终走向何方?

小游戏其实是一个发挥创造力的平台。我明白小游戏应该是体现创造力的地方,而不仅仅是大家每天都玩的小游戏。小游戏只是一个载体,承载着各种创意。

比如,说到小说的创意,我们发现有些小游戏的剧情就像小说一样,玩家必须按照剧情一步步完成游戏。

我希望一年内能在这里看到很多游戏,都是由以前从未制作过游戏的人制作的。我用这个维度来衡量小游戏平台的成功与否,而不是现金收入的多少。

只有当我们的游戏充满各种创造力时,才能让创造力得到应有的回报。那么我们的平台才能真正变得有价值。

公众号是自媒体最好的平台,但改版却以用户为中心

公众号平台确实是自媒体使用的最好的平台,但它确实没有为自媒体做好准备。公众号的流量红利不是我们考虑的。

简单回顾一下公众号的历史可以看出,在公众号刚发布的时候,确实有很多人通过这样的流量出口获得了巨大的粉丝。当时有一个特别好的现象:70%、80%的公众号阅读量来自朋友圈分享。这符合“80/20法则”,即20%的人选择信息,80%的人从中受益。

所以我们改版的方向只是帮助用户重新梳理阅读方式,也就是说让他们更容易找到文章或者更方便地浏览文章。因此,对于内容生产者来说,数据的质量不是修改的问题。本质是提高内容质量。否则,无论我们如何改变布局,用户都不会留在这里。

所以从平台的角度来说,一个好的平台自然应该鼓励更多的内容创作者创作出好的内容。如果我们不产出更多的优质内容,我们的平台一定不够好,对人才的吸引力也不够。近期,微信公众号平台也严厉打击洗稿行为,就是出于这样的目的。

关于如何鼓励更多优质内容的产生,这是公共平台下一步面临的特别大的任务。但是在内容的形式上,你也可以做一些尝试,比如把这个内容视频化的呈现。

微信的本质是社交,朋友圈是人们建立自我的地方。

本质上,微信是一个社交工具,这是微信最基本的东西。微信拥有十亿用户,本质上是因为它是一个社交工具。

我来说说我自己对于社交的理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