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刘苏红)1月15日,微信创始人、腾讯高级副总裁张小龙亮相广州微信公开课专业版。屏幕右侧,他现场演奏《Jump Jump》,得分超过900分。何何表示自己现场太紧张了,平时自己的得分都在6000多分。现场“跳”的背后,张小龙对微信小程序寄予厚望,并用其撬动线下生活。腾讯此前投资了永辉,新零售当然也是线下生活的重要场景。张小龙还公布了微信接下来针对内容创作者的两大重要策略,即将上线公众号APP,以及恢复欣赏功能,将倾向于对作者进行点赞。
将推出公众账号独立APP,恢复升值功能
张小龙透露,微信公众号此前曾做过APP,但尚未发布,尚未达到预期。我一直在争论是否要设计一个更好的公众号APP,无论是针对电脑还是移动平台,现在我已经快做到了。
去年,微信取消了iOS系统中的微信公众号鉴赏功能。
张小龙表示,升值功能很快就会恢复,会有变化。之前的赞赏是对公众号的赞赏,但本质上是对作者的赞赏。事实上,与苹果的配合也引发了微信的思考。是对公众号的赞赏,还是背后直接对作者的赞赏?这是两个不同的事情,不是同一件事。过去公众号体系缺乏作者要素,未来作者体系需要转型。
Jump只是小程序的一个实验
事实上,跳一条只是小程序的一种。这款轻游戏的意外哑火确实有点出乎张小龙团队的意料,但它却是小程序的一次很好的普及。
“跳一条只是我们做的一个demo,但却展现了微信小程序平台的强大。我们仓促做了一个简单的游戏,发布效果超出了预期。我开玩笑说,跳一条已经成为史上用户基数最大的游戏,拥有超过1亿的DAU(每日活跃用户)。
这背后是“玩小游戏就是正经事”的产品价值理念。张小龙说,他玩“跳”是一种放松的方式。这个游戏足够简单,你可以利用游戏时间来面对自己。用户在微信中难免会出现分心的情况。留言、留言、点赞、评论很多,包括工作信息,每天都变成工作。相反,这个时候玩这样的小游戏就变成了一件严肃的事情。 “跳一条并不是真正的游戏,它只是一个小程序的实验,希望更多的游戏能够被跳一条所喜爱。”张小龙说。
目前跳一跳也有插件。张小龙提出了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如果你周围的人使用作弊手段获得很高的分数,这会影响你在朋友中的诚信度并降低你对他们的信任。另外,作弊会让其他希望通过接触来提高技能的人感到不公平,没有动力去练习。张小龙认为,作弊行为违反了系统规则。微信正在投入专门的能力来打击作弊,而与作弊的对抗是永无休止的。
据官方信息显示,目前,微信小程序日活用户数已达1.7亿,已上线小程序58万个,企业和个人开发者超过100万。
小程序并不是要取代应用程序,而是为了丰富应用场景。
在微信之父张小龙看来,小程序代表了一种表达方式。未来一切都包含信息,小程序只是信息的组织和载体。小程序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玩游戏、获取信息,而是代表你所接触到的一切、背后的信息以及获取的方式。我们希望小程序能够成为万物表达的语言,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方式。这是张小龙对于小程序简单功能的表述。微信有最好的机会。历史上,许多公司都尝试过使用轻量级的方法来让人们更好地获取信息。微信可能比手机厂商更有优势,因为它是跨平台信息的基本组织形式。
微信会对小程序实施集中导流措施吗?
对此,张小龙认为,微信希望成为一个基于去中心化的更大平台。
目前,在新版微信上,通过微信-发现-小程序,您会在底部看到小程序的下拉窗口。点击进入后,您会看到附近的小程序以及最近使用的小程序列表。
但张小龙强调,这实际上并不是入口。如果是入口的话,微信去中心化这么久了,那岂不是就没有意义了?这只是一个任务栏和快捷方式。这类似于在操作系统中不同应用程序之间切换的方式。下拉让小程序切换更方便。右上角的圆形按钮也可以用于任务切换,与早期的home按钮非常相似。
经过实际体验,我发现附近的小程序会自动由近到远排序,类别包括餐厅、美食、服装、箱包等。
小程序刚出现的时候,有人认为小程序就是为了杀APP而设计的。小程序和APP是什么关系?
张小龙表示,两者是不同的应用组织方式。小程序并不是要取代APP。相反,它们的目的是为了丰富APP的很多场景,让APP使用起来更加方便。用户下载APP的门槛太高,小程序的接入让用户可以看到得到什么,而不是提前下载APP。微信希望通过扫描二维码为用户提供更多便利。
下一步:探索线下生活
在张小龙看来,互联网可以帮助人们把生活搬到网上。
为什么中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得更快,跟中国的国情有关。在城市化进程中,每个人都疯狂追求更高的效率,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上网。除了工作,他们一有时间就拿出手机。全部消费在手机上。
微信也曾提醒用户放下手机,多认识一些朋友。
张小龙说微信是在帮助人们在线生活,但现在他对此表示怀疑。尽管很多人在国外旅行,周围都是美丽的风景,但他们却低头看手机。人们越来越受到手机的控制。进一步思考,大脑与手机相连,其他经历就变得不重要了。
对于微信,张小龙表示,“做线上的反面,探索线下的事情。微信刚出来的时候,是探索线下,附近的人都是探索者。现在,我们希望更多地专注于线上的探索。”线下生活。 2018年进行新的尝试,探索精彩的线下生活,是我们的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