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养宠物却没有时间和精力?针对都市人的“严苛需求”,线上发明了“云支撑”模式。所谓“云养”,一般就是在网上观看宠物的日常图片或视频,可以作为“精神食粮”。有人看到了“云养”的商机,推出了“云养猫”、“云养狗”服务,确实吸引了很多人购买。
近日,有市民发现广州某公司开设淘宝店,销售“云维修”服务。与网上“云猫狗饲养员”不同的是,这家公司声称与动物保护基地合作,“云饲养员”支付的部分费用用于动物保护。
有市民认为,这种创新方式很好。不仅满足了市民“云农”的需求,也为动物保护做出了贡献。然而,公民质疑其强大的商业影响以及资金去向可能缺乏透明度。
云阳淘宝店截图“云阳”第一季度99元导盲犬
抖音上,“国际志愿旅行”发布了“领养自己的导盲犬”视频广告。视频一播放,就会弹出淘宝链接——“在云端养一只属于你的导盲犬”。
“云阳”是淘宝店推出的一项名为“责任旅行”的服务。在宝贝详情栏目中,将“云养”介绍为“新型文化体验服务”,并强调“云养”不是“领养”。 “云养是一种互动的支持方式,导盲犬不会被带进家里饲养,而是会生活在与其现阶段相匹配的地方。”
那么,“云养”能得到什么呢?对此,该店表示:“与简单的捐赠不同,我们会让云养动物的主人深入了解这个动物或者这个群体的现状,并从云端参加它的线上家长会。甚至是线下见面会。”换句话说,“云养”的意思是“虚拟养”,并不意味着拥有一只导盲犬,最多只是线下探望导盲犬。
“云维护”服务根据价格的不同,服务内容也不同。一种是99元/季度或200元/年。您可以获得电子版导盲犬季度云饲养证书,加入导盲犬“家长群”。一个是每年500元。除了以上服务外,您还可以获得免费参与导盲犬基地体验的名额。该配额原价为128元。
南都记者了解到,与“云养”的成本相比,导盲犬的成本较高。一只狗只要成为导盲犬,光是训练费用往往就需要10万元以上。
对于“云养费”的去向,该店表示,“云养”将分为“导盲犬救助”(占比65%):支付给导盲犬的食物、药品、营养、基础护理等“生活硬件、人工费、工具费、科普费等”和“价值观传播(35%):专业传播团队费用(多平台视频策划录制、稿件撰写、媒体传播)、领域数据收集统计和现场报告监督费用等”
除了“云养”导盲犬外,店里还提供“云养”候鸟、流浪狗、长江江豚、大象等。服务是相似的。
南都记者发现,这种“云农”模式似乎颇受欢迎。例如,截至1月15日,产品“云羊”导盲犬月销量为118只。很多购买过的网友都留下了好评。 “这个活动很有意义,我帮女儿申请了名额,希望刚步入社会的女儿能有更多的社会责任和爱心。”一位网友评论道。
有市民质疑:真的是在与动保基地合作吗?钱的去向是否透明?
不过,也有市民对这种“云耕”模式提出质疑。杨阳(化名)最近在“抖音”上看到了该公司推出的“云支持”服务。他热爱小动物,曾是动物保护组织的志愿者。所以,他立刻就被“云阳”吸引了。
“如果这种‘云饲养’服务是真的,确实可以帮助动保组织。事实上,很多动保组织确实面临着运营资金紧张的问题。”不过,了解了这项服务的内容后,他又有了一个疑问——这家公司真的与动保基地合作吗?消费者购买“云维护”服务的钱都去哪儿了?
对此,南都记者以买家身份咨询了该店。对方称,他们颁发的“云繁育”证书是“中国导盲犬南方示范基地”颁发的。对于记者提出的财务透明度问题,对方回复称:“我们每个月都有财务简报,周四刚刚和家长开了财务会议,现在会通过邮件发送,并和家长组开会。”下一步月会将转至公众号,您可以在公众号查看。”
公司:“云支援”不是慈善捐赠,而是商业服务
南都记者发现,提供“云支援”服务的公司是提供国际志愿者旅游服务的广州畅二旅行社有限公司。办公地址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杨协成电子创意园。南都记者近日走访该公司,采访了该公司负责人凌女士。
凌女士表示,他们确实与导盲犬南方示范基地进行了合作,但目前只是口头协议,本周将尽快拟定书面协议。她说,他们的“云养”服务才上线近两个月。购买“云养”服务的客户将被拉入一个群组。比如导盲犬项目,群里会有训练师共享云饲养服务。狗狗的日常,“导盲犬已经到了什么阶段,学会了什么技能,通过考试了吗?”
当网友质疑购买服务的资金去向时,凌女士表示,这笔钱将用于基地运营,比如请培训师。 “(导盲犬训练员)总体收入不是很大,工资也很低。没有太多。 “付款记录都在那里,有需要的话你可以查一下。”
凌女士坦言,他们公司不是公益组织,不具备公开募捐资质。因此,“云支持”服务不是公益捐赠,而是商业服务。 “(我们)提供媒体服务,我们是媒体方。”她说云阳是为了公益组织传播的目的。 “与导盲犬基地签订的协议中还签约了我们作为传播方、互联网传播和视频制作方”。
在这项“云支持”服务中,凌女士的公司占了用户支付费用的35%。她说这包括他们基本的沟通费用。那么,公司从这个项目中盈利了吗?她表示,目前项目刚刚启动,“尚未实现收支平衡”。
凌女士表示,购买过“云阳”服务的顾客普遍给予好评。 “如果任何用户觉得自己的服务不好、服务不到位”或者对财务使用方向不满意,可以申请退款。
对于“云繁育”项目,南都记者还向位于海珠区雅髻沙岛的中国导盲犬南方示范基地求证。基地负责人张女士表示,双方确实有合作,基地主要提供科普服务。
私营动物救援组织遇到财务困难。公益组织:“云育种”帮助他们
此前,南都曾报道过救助流浪猫狗的民间组织面临的资金困境。这些救助组织大多是自愿设立的,不是依法注册的慈善组织,也不具备公开募捐的资格。资金来源往往仅限于一小部分有爱心的封闭圈子。
与广州众多民间动物救助组织不同,广州市越秀区阿派关爱小动物社会发展中心于2018年在越秀区民政局注册,是广州当地知名的从事动物保护的非营利组织。
该负责人陈强告诉南都记者,目前阿派的资金来源之一是通过慈善协会。 “我们的组织不能发起公开募捐,所以我们通过慈善协会与他们合作。”陈强说,为了筹集资金,他们发起了“三十天救援计划”,历时一年。 “有些参与的公众每月都会捐款,他们每个月都会定期向我们捐款100或30。我们提供最低费用来帮助动物。”
但筹款项目并不能让动物权利组织实现收支平衡。 “事实上,每个月的支出都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算。最严重的一个月,支出超出了我们的预算4万多元。”陈强说。
“我们的宣传其实比很多人和很多团队都做得好很多。还有很多团队公众根本不知道,对他们来说就更困难了,只能靠朋友圈、微信。”组,并发送链接,请帮忙,他们得到的帮助很少。”陈强认为,向公众宣传有助于公众更好地了解动保组织,缓解资金的燃眉之急。
不仅是民间救援组织,像南方导盲犬示范基地这样注册的非营利组织也面临着运营资金困难。
“(我们)没有公开募捐资格,所以除了企业赞助之外,我们很难筹集到资金。”导盲犬南方示范基地相关负责人张女士表示,他们也希望利用一些网络平台来筹集资金。 “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知道支持导盲犬。”
非营利组织:资金必须公开透明
南都记者了解到,大多数动物救助组织比较分散,往往位于一处角落,公众难以知晓。这往往会造成“一个人做慈善”的局面,难以为继。
阿尔派成立前,陈强一手救助动物。 “结果,他一年的积蓄都花光了,连生活费都没有了,还要还信用卡、负债累累。那时我就明白,无论怎样,都走不远。”
她同意教育公众让更多人参与动物救援的重要性。她提到,短视频平台上有很多国外的动物救援视频,而且此类视频的点击量基本都在10万以上,说明很多人都关心救援动物。 “国内很多组织都在做同样的事情,而且做得同样好。但为什么国内组织没有宣传呢?”陈强认为,缺乏宣传渠道。
南都记者从陈强处获悉,目前,阿派关爱小动物社会发展中心正在与上述广州畅儿旅行社有限公司就“云繁育”项目洽谈合作。 “我们还在讨论,有初步意向。”陈强表示,在她看来,“云养”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然而,“云募”模式虽然是一种商业服务,但很容易被公众误认为是慈善捐赠。虽然实际性质不是募捐,但购买服务的人也有权利知道钱的去向。
陈强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也提到,目前他们还在与广州畅儿旅行社有限公司就具体合作细节进行沟通。比如,“云养”动物必须透明,“云养人”要了解动物的整个生命过程,以及资金问题。
“一旦合作正式,就必须有明确的协议。”陈强说,“我们的支付一定要非常详细,怎么公示,怎么监督,我们对此非常非常谨慎。” “我们已经收到了所有的款项,不能亲自收到,我们必须通过公众来进行,所以我们必须非常公开和透明,如果过程中有人提出质疑,我们可以随时追踪所有行踪。”
采访与写作:南都记者陈杰森、实习生吴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