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在上周刚刚结束的2023年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上,中国队再次夺得金牌,这也让人们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一直燃烧。金牌的背后不仅是运动员的奋斗,更是冰雪装备行业的进步。刚刚结束的两会期间,不仅有冬奥冠军代表发言,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代表也频频为冰雪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如今正处于冬奥会一周年的后冬奥时代,我国冰雪装备发展情况如何?
01.中国代工,冰雪装备更新换代
2023年冬季将迎来北京冬奥会后的首个冰雪季节,全国滑雪场、溜冰场将迎来大好春天。冰雪运动的持续流行,自然也带动了冰雪装备的普及。然而,在冰雪装备市场销量大幅增长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现实:目前国内冰雪个人装备和野外装备市场以国外品牌为主。与有着百年以上冰雪产业发展历史的欧洲相比,我国冰雪装备产业起步较晚,国外品牌已经在全球高端市场实现垄断。
图片来源:小红书搜索
冰雪装备制造业作为冰雪产业链的重要一环,连接着冰雪运动的所有参与者,其意义可以说是意义重大。这些拥有数十年甚至近百年生产经验的国外品牌自然成为普通消费者乃至各类冰雪娱乐场所购买装备的首选。在小红书等各种社交平台上,滑雪装备的推荐大多以国外知名品牌为主。
但鲜为人知的是,中国并不具备冰雪装备的生产能力。相反,中国的供应链支撑着全球庞大的冰雪装备产业。
图片来源网络
素有“中国手套名城”之称的山东嘉祥以及滑雪镜产业带完整的广东、福建等地生产的各类产品销往世界各地,成为全球冰雪运动背后的强大制造力量。雪地装备市场。
不仅如此,世界中高端滑雪服、滑雪头盔、滑雪靴基本都是中国生产。而拥有数十年运动鞋生产经验的吉林燎原企业,几年前也开始为意大利蒙特贝卢纳小镇的企业加工滑雪靴内衬。要知道,蒙特贝卢纳小镇是世界著名的冰雪运动鞋制造基地。世界上大约75%的滑雪靴和65%的溜冰鞋都是在这个小镇生产的。
来源:官网
以滑雪板品牌为例,其全球滑雪板市场份额达到70%,在中国滑雪板市场的份额也高达30%至40%。这家世界顶级品牌曾表示,早在2018年,该公司的大部分滑雪板都是中国制造的。雪镜背后的生产工厂也为美国运动品牌加工。此外,法国百年滑雪品牌、拥有行业顶尖技术的雪镜,背后也有中国制造的影子。
因此,事实上,很多国际大品牌的冰雪装备都是中国制造的。虽然国内企业生产的设备从原材料到技术再到质量都与国外品牌相同,但国外品牌仍然深入人心。国外品牌深耕行业多年,更了解消费者的运动需求,善于依靠强大的自研能力在产品细节和体验上进行创新。因此,在高端和中高端市场,我们与国外冰雪品牌产品还存在差距。
02.中国冰雪制造产业国产化的突破之路
虽然全球冰雪装备产业大部分依赖中国的供应链,而且我们的生产制造能力毋庸置疑,但我国冰雪运动热潮毕竟刚刚兴起,在研发和生产方面投入的经验还不够。冰雪装备发展相对不足。真正的瓶颈是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因此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自主研发也意味着高昂的成本。对于当时冰雪运动普及率仅为1%的中国来说,过多投入研发还不如直接进口划算。
你能想象吗? 1980年中国体育代表团首次参加冬奥会时,运动员只穿不防风、不防水、仅起到保暖作用的“东北老秋裤”。它们甚至如此简单,以至于外国运动员一度认为这些来自神秘东方的滑雪裤拥有什么鲜为人知的特殊功能。
冰雪运动竞赛的背后,是科技实力和制造实力的竞争。赛场上运动员们与时间赛跑的步伐,正如中国制造业永不停歇的进步。几十年后的北京冬奥会上,我们再次让世界看到了一支用高科技、中国制造“全副武装”的中国队。因此,随着中国冰雪产业的快速发展,北京冬奥会无论从政策还是市场角度都为冰雪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次重构的契机。
要想在与国际品牌激烈竞争的冰雪装备市场中脱颖而出,自主创新无疑是中国冰雪装备的王牌。借助举办冬奥会的契机以及冰雪产业的不断升温,国内冰雪装备行业做出了回应。
冰雪上的中国制造,无论是装备还是铠甲
我国在现代滑冰鞋的研发方面一直落后于西方。技术含量不高,在顶级滑冰鞋领域从来没有出现过中国滑冰鞋。
但事实上,我国的滑冰鞋技术在20世纪50年代曾有过一段辉煌时期。在一次溜冰鞋的对比测试中,国产黑龙溜冰鞋因填补了挪威产溜冰鞋的空白而名声大噪。当时,瑞典、加拿大、美国等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黑龙溜冰鞋。脚印。
黑龙滑板
但由于制造成本和技术原因,国内高端冰刀刀片基本依赖进口钢材。冬奥会前夕,老牌国产冰雪黑龙滑冰鞋再次率先出击,向关键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发起进攻。最后,他们首次研发出钛合金T型高端速度滑冰鞋。通过冰鞋结构的创新设计和关键材料的国产化,实现高端冰鞋的全面自主制造。这款冰刀的出现,不仅打破了国外在技术和市场上的垄断,而且填补了我国自主冰刀品牌在国际高端市场的空白,改变了依赖国外冰刀的局面。
传统毛皮滑雪板
与此同时,我国“强冰弱雪”的局面也逐渐被打破。从一万年前滑雪运动发源地新疆阿勒泰的古老岩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冰雪的征服。从几千年前的传统毛皮滑雪板到如今的高科技滑雪板,中国制造从美好愿望转变为实现愿望。
黑龙江省研制出我国第一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采用航空设计理念的小回转竞技滑雪板,填补了我国高端滑雪板设计制造的空白。我国在雪上运动方面逐渐形成了以前薄弱的优势。随着雪上比赛越来越激烈,迫切需要能够自主生产适合体育比赛的专业自由式滑雪板。黑龙江省企业再次投入研发,采用航天级复合材料和多项先进航空设计技术设计滑雪板,力争下一届冬奥会让运动员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自由式滑雪板。
随后,安踏自主设计了全球最轻、最透气的短道速滑服,其强度比钢丝强15倍。也是首次采用智能仿真技术进行设计并创造了项目史上的最佳记录。钢架雪鞋。东北袜业与国家体育总局等合作开发的自发热滑雪袜。每一件冰雪装备的研发都涉及多个领域的学科和技术。中国制造正在与时间赛跑。短短几年时间,它已经从冰雪领域的陌生,到展现出最先进的成果。
冰雪上的零的突破是创新与超越
如果主要以溜冰鞋、滑雪板、滑雪服为主,这类更贴近普通滑雪者的冰雪运动个人装备一直在稳步发展。那么冰雪场设备,主要是雪蜡车、压雪机、制冰雪设备,实现了零的突破。
中国自主研发的除雪机(来源:央视网)
全国首台“所过之处,如平地行走”的高端大功率除雪车已在崇礼多家滑雪场投入运营,填补了我国除雪车领域的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生产大功率高端除雪车的国家;首辆“国内首创、世界领先、完全国产”的国产雪蜡车已足迹遍布全国多个省份,为多项赛事提供保障;并实现了冰刀研磨精度从毫米级到微米级的冰刀研磨机。
从小到大的滑雪板、溜冰鞋,到大型的雪蜡车、雪道疏导车,每台设备创新的背后,都是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重大突破。这也是我国冰雪装备迈向中高端的艰难一步。唯一的出路。冰雪装备行业的大踏步是从冬奥会开始的,而不仅仅是冬奥会。北京冬奥会只是实现产业目标的一站。如今,冰雪运动场上的这些国产装备不仅保护了运动员和消费者,也展示了我国冰雪装备产业的快速发展。
03.冰雪世界也是金山银山,冰雪装备是成长的烦恼。
冬奥会赛事就像一剂强心剂,有效助推了国内冰雪产业的发展。不仅打破了“中国冰雪运动不进山海关”的惯例,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制造,让中国冰雪装备走红了。但同时,冰雪装备国产化之路也面临着诸多成长的烦恼。一是行业标准,二是品牌影响力。
国内冰雪装备制造虽然拥有国外品牌数十年的生产经验,但大部分都是按照欧洲标准生产。以鞋子为例,中国人的脚型与欧洲人不同,穿着欧洲标准滑雪靴时会明显感觉到不适。不仅仅是鞋子,欧洲滑雪服的质量标准是适应低至-10℃的温度,而日本则是-8℃。国外标准显然不适用于我国北方冬季气温低于-20℃的情况。还有欧洲品牌生产的雪镜和头盔,不适合脸型比欧洲人扁平的亚洲人。冰雪运动装备涉及人身安全,如果不合适,就会存在一定的隐患。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说明适合中国人体结构的冰雪装备市场还存在相当大的缺口。未来,国产装备品牌的针对性优势也将凸显。
只有建立自己的行业标准,冰雪装备国产化才有基础。技术和标准同样重要。当前国内装备市场,亟待加快我国冰雪装备技术行业标准的建立和完善。
即将于3月底在张家口召开的冰雪装备行业标准化工作组成立会议将给出标准答案。未来,冰雪装备消费市场将趋于成熟,并受到行业标准和政策的保护。行业大踏步前进的时机已经到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冰雪运动爱好者能够穿上满意的国产品牌。
然而,在技术和标准不断提高的同时,国产冰雪装备还缺乏的是品牌形象。多年的冰雪装备生产经验,让中国冰雪产业供应链拥有绝对优势。但国产品牌的发展却有些艰难,陷入了产品力大于品牌力的境地。长期占领市场的外资品牌已经深入大众的消费认知,但起步阶段的国产品牌尚未形成相当的影响力。因此,迫切需要提高自主产品的知名度,增强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信任度。
虽然冰雪装备国产化才刚刚开始,但国产品牌的力量已经慢慢崛起。国产装备作为冰雪产业最基础的环节,一步步从面料技术和原创设计开始。国产品牌的崛起也让消费者无需承担高额的品牌溢价。国产冰雪设备不涉及关税问题,国内加工成本更低,价格明显更有优势。以滑雪为例,购买一套基本的运动装备大约需要元。购买同档次的国产品牌可以节省5000元左右。被国外品牌垄断的冰雪装备市场最终将被低价、高品质的中国制造打破。
在“2023中国冰雪旅游发展论坛”公布的“冰雪国潮:2023年十大冰雪装备品牌”中,“冰雪”、“冰雪”、“安踏”等品牌赫然上榜。
其中不仅有主机厂转型、老国货和原创新品牌,国内运动品牌也通过收购、合作等方式积极布局冰雪装备市场。随着人们对冰雪的热情不断高涨,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内运动户外装备品牌加入并进行研发创新。国内冰雪装备产业前景广阔。
结论
从无到有、从有到卓越,我国冰雪装备制造业的成长,体现了我国从冰雪装备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进步。也彰显了“大国重器”在冰雪装备制造领域的信心和优势。
回顾我国冰雪装备的发展,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科技研发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冰雪运动背后是国家科技实力与制造的竞争能力。冰雪装备产业的腾飞,也是中国制造的又一成功突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向冰天雪地。冰雪运动装备或许不再是“小众消费”,冰雪运动也不再只是“四年一次难得的比赛”。冬天虽已过去,但中国冰雪运动的春天刚刚到来。
参考:
1.贾成秀男。 “破冰”前景无限——访齐齐哈尔黑龙国际冰雪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侯宇光[J].奋进,2022(17):49-51.DOI:10./23-1001/d.2022.17.009。
2、中国整车厂垄断了全球90%以上的滑雪装备。为什么他们不能发展出知名品牌?资料来源:莱斯商学院 作者:
3、冰雪装备企业急需解决“成长的烦恼”。消费者对国产品牌认知度较低。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