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下,企业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需求日益旺盛。无代码和低代码平台因其“灵活易用”的特点迎来了新一波的快速发展。艾瑞咨询相关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低代码/无代码产业规模将突破100亿。
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为了帮助大家消除疑虑,腾远将联合邀请清流联合创始人&CTO李婷婷、腾讯前端技术委员会委员、低代码负责人丁涛,共同探讨低代码、无代码的演进与应用。代码技术。领域,以及低代码、无代码和开源冲突的地方。
以下为演讲内容:
低代码和无代码技术的演变
整个软件开发的演化路径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代编程语言是最早的指令编程,第二代是汇编语言;第三代是现在常见的高级语言,如Java等;第四代是低代码和无代码技术。低代码和无代码并不是全新的事物。它更像是一个行业自然发展到一定阶段而自然诞生的一个概念。
从前端的角度来看,技术的发展和演进不断简化了研发流程。最初,网页的开发需要手写HTML、CSS,甚至需要操作DOM节点。 “库”的出现使得一些基本的DOM结构可以被直接操作。后来“框架”帮助我们进入了开发工程时代,像这样的公共封装工具出现了,进一步缩短了开发时间。然后是低代码和无代码平台,将一些基本的代码模块封装成“轮子”。人们可以直接使用这些轮子来快速开发和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开发效率。
然而,低代码和无代码技术在早期并没有得到市场的普遍认可。到了2018年,提出低代码/无代码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从2018年到2020年,大多数人通过学习国外软件来了解低代码和无代码。他们对两者的区别还没有清晰的认识,更不用说市场上区分是否明确,厂家之间还存在差距。没有达成共识。
直到2020年,疫情按下了低代码、无代码发展的加速键。疫情压力下,企业进行线上化、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尤为迫切。然而传统的软件开发从提出请求到最终实现需要经历一个非常漫长的周期。然而,使用低代码和无代码工具可以快速完成软件的实施和验证,同时完美满足企业的需求,让低代码和无代码真正在数字领域快速成长。
低代码和无代码技术的范围
从字面上来说,低代码和无代码最大的区别就是使用的代码量。这种区别也给了低代码和无代码的应用范围不同的偏向。
技术端——灵活布局,多终端覆盖
低代码主要针对专业IT开发人员,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与研发人员有更深入的交互,适用范围比无代码更具技术性。丁涛老师主要从布局架构和可覆盖的终端范围进行了详细讲解。
从UI布局架构来看,主要有两个布局范围:
首先是流式布局,即在低代码开发和编排过程中,由固定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布局比较规则。这种方法常用于内部管理系统的开发。 。
第二种布局方法是绝对定位。在这种布局方式中,垂直领域的图片、文字或者一些业务级的控件都可以自由调动,可以水平叠加,位置也可以随意放置。它广泛应用于业务活动中。比如传统的H5营销活动一般都会采用这种方式。
通过低代码和无代码技术开发的系统软件最终必须部署并运行在各种终端上。从终端角度来看,低代码主要涵盖以下五类:
技术侧低代码和无代码的应用范围比较全面,因此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对业务侧低代码和无代码的需求。
业务侧——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促进多角色协同发展
说到低代码和无代码业务应用的范围,很多人自然会想到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需的系统软件。确实,低代码和无代码因其门槛低、灵活易用而深受业务管理者的欢迎。与低代码相比,无代码的应用范围更倾向于业务侧。李婷婷老师从行业和场景两个维度介绍了无代码的应用范围。
行业作为横向维度,是指我们通常所说的垂直行业,如制造、零售、教育培训等;场景作为垂直维度,是指不同行业常见的场景,比如金融场景、客户管理、生产管理等。
无代码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使其能够跨越多个行业场景,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范围,但其应用也需要一个过程。以清流无代码开发平台为例,制造业是清流最早开发的产业。通过无代码平台,可以快速构建适应行业业务特点的系统软件,服务于制造企业。当应用路径成熟后,这种免代码工具的理念将会慢慢推广到各个行业。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无论是传统制造、教育培训,还是新零售,对无码的接受度都比较高。
从垂直场景来看,无代码的最高价值并不是在成熟SaaS已经覆盖的场景,如ERP、CRM等,而是在非标场景,如精益生产、设备巡检等。这些虽然很常见,但是不同的公司、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场景。市场上成品的SaaS无法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但借助无代码工具,可以根据企业需求灵活调整,实现完美适配。
无代码技术作为一种IT技术,能够更好地为业务赋能,使其在实际业务场景中发挥作用。这是清流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清流发现很多客户在使用无代码工具打磨和开发软件的过程中找到了一种高效的协作方式,我们称之为:圆桌开发。
传统开发的一般模式是业务提供需求,IT收到需求后进行开发,开发完成后交付业务。整个协作过程类似于甲乙双方坐在长桌的两端。不仅开发和实施周期较长,而且沟通成本也非常高。然而,使用无代码工具,业务、IT、数据分析师、架构师等多个角色可以围坐在“圆桌”旁,所有参与者可以用平等互助的方式快速沟通需求并协作产生结果。 ,不仅大大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也让各方角色实现了专业价值。
更多“圆桌开发”等资讯,可以关注7月6日的无代码探索者大会。清流将在国际知名数据中心IDC联合发布圆桌开发研究成果。
低代码/无代码应该开源吗?
开源是生态协同发展的良好形式。 “低代码和无代码产品是否会开源”这个话题也是很多行业内外朋友非常关心的问题。丁涛老师和李婷婷老师也分别从低代码和无代码的角度对这个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低代码——开源项目的四个必备模块
据丁涛老师介绍,腾讯的低代码是公司一直在共同致力于的一个开源项目。并举例说明了开源的四个基本因素:
首先,必须有开源项目。开源项目是做开源的核心点。您必须拥有代码和项目才能开源。对于低代码来说,如果没有开源代码,整块就没有意义。
其次,要有一个载体。无论是官网、公众号,还是像这样的托管平台,都是开源的载体。
第三,要有开发商。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开源贡献者。开源项目的贡献者数量越多,项目就会发展得越好、越活跃。还有一类用户开发者,他们是维持和促进我们整个开源生态繁荣进步的关键。
第四,要有一个开源和项目的交流社区。该社区为开发者提供了技术或产品讨论的平台。开发者可以在这里自由讨论相关技术和相关功能能力,也可以自由组织相关技术沙龙活动等。
只有在这四个板块的基础上,整个低代码开源生态才能繁荣发展。
无代码——“轻代码”扩展了能力的边界
无代码是否应该开源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清流深耕无代码领域7年。我们认为,无代码系统一定不是封闭系统。它应该与其他系统连接和交互,打通传统代码开发和制造的“数据烟囱”。
伪开源无代码产品无法维护。当厂商更新代码时,会出现代码一致性问题,造成代码差异和冲突,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但无代码产品的借口能力和API能力需要重点关注。因此,在无代码产品上实现的二次开发非常类似于“套接字”和“积木”。二次开发定义的代码块与API和无代码产品相同。与之交互的产品。为此,清流近年来一直在打磨“轻码”。
轻量代码是面向开发人员的部分。开源社区中有很多很好的能力扩展。如果这些能力扩展可以直接运行在轻代码上,就可以快速扩展无代码平台的能力。我们希望用轻代码聚集更多有编程能力的伙伴,用可插拔的方式拓展无代码的边界,在原本无代码无法触及的领域实现更多可能。
目前,清流轻代码版块已覆盖连接中心、代码块、自定义组件、账户系统等模块,帮助企业快速实现系统集成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完成系统权限的自动分配和变更,提高复杂业务的处理能力。场景处理能力。
同时,对于业务人员来说,他不需要关心这个能力是如何实现的。是前端代码的扩展,还是只是API提供的服务?更重要的是,这个模块正是我所需要的,而且可以通过插件中心,简单操作后就可以使用了。在轻代码的辅助下,IT人员和业务人员不需要深入了解对方的工作内容。他们只需要负责各自的专业板块,在各自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专业价值。
近两年来,清流无代码平台邀请了一些合作伙伴和开发团队进行了初步尝试。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开发者加入到无代码开发的进程中,不断丰富和拓展无代码平台。编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