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索泰在RTX 30系列显卡中推出的全新产品。脱胎于RTX 20系列的“ PLUS”系列,更名为“”,并推出了化身 Ji。今天评测的是索泰RTX 3080 Ti OC显卡。
作为自家的次旗舰显卡,系列继承了原代 PLUS的优点,并在做工和用料上进行了改进。同时“天启姬”的融入让整个显卡更加时尚科技。
索泰 RTX 3080 钛天启 OC
电商链接:>>>索泰RTX 3080 Ti OC
作为这一代的旗舰游戏显卡,RTX 3080 Ti在性能上仅次于RTX 3090,但由于其硬件配置的原因,它比RTX 3090更具性价比。在评测开始之前,笔者先列出这款显卡的特点供大家阅读:
索泰RTX 3080 Ti天启OC显卡在“叠料”的基础上加入了天启元素,让原本厚重的30系显卡多了一丝精致之美。附送的两个“天启之翼”小风扇不仅有助于散热,还能间接增强背板光效。性能方面,作为这一代的旗舰游戏显卡,可以处理4K分辨率的AAA游戏。
01 旗舰Core-225-A1
我们先来看看架构上的变化。官方白皮书中的对比对象是RTX 2080 Ti。与上一代架构相比,该架构下的RTX 3080 Ti每个时钟执行2次着色器操作,而1倍之内,RTX 3080 Ti的着色器性能达到了34单精度性能,相比之下为14。
第一代RTX架构下的RTX 2080 Ti
第二代RTX架构下的RTX 3080 Ti
该架构使射线-三角形相交吞吐量翻倍,RT Core 达到 67 RT,而 RT Core 为 43 RT。而第二代光线追踪最重要的不仅仅是性能的提升,还有游戏中运动模糊场景的光线追踪计算的加速。
第三代Core自动识别并消除不太重要的DNN权重,处理稀疏网络的速度提高了一倍,计算能力高达273 vs. 114。
RTX 3080 Ti仍然采用与RTX 3080/3090相同的核心。下面我们就来看看RTX 3080 Ti都有哪些变化。
完整的核心
完整的GPU由7个GPC(图形处理集群)、42个TPC(纹理处理集群)和84个SM(流处理器)组成,而RTX 3080 Ti的CUDA数量为1,因此可以推断RTX 3080 Ti屏蔽了两组TPC,所以SM单元只有80个,而全核的CUDA数量应该是1个。
为了方便查询,笔者列出了这些显卡的核心参数。可以看到RTX 3080 Ti和RTX 3090的核心参数非常接近。两个SM单元的区别是1套TPC和256个CUDA。其实在实际应用中差别并不是很大。最大的区别是RTX 3090比RTX 3080 Ti多了12GB显存;而且相比RTX For 3080来说,提升非常大。
02索泰RTX 3080钛天启OC外观
包装周边及配件
作为索泰首款拥有IP形象的系列,天启显卡包装内还附赠了天启姬外设、钥匙圈和3D冰箱贴。另外,考虑到部分用户的电源适应性,包装内还额外增加了两项物品。电源适配器电缆。
首先,显卡正面采用了装甲式设计。原本的黑色基调上覆盖着银色的铠甲点缀。与原来的 PLUS相比,整体镂空面积有所增加。
索泰 RTX 3080 钛天启 OC
索泰RTX 3080 Ti OC显卡整体尺寸为315×122×61mm,大约会占用3个插槽。与其他RTX 30系列显卡相比,整体显得修长。原本的黑色基调上覆盖着银色的铠甲点缀。与上一代版本相比,设计上更有质感和棱角。
索泰 RTX 3080 钛天启 OC
RTX 3080 Ti OC 显卡导流罩部分。接通电源后,显卡中间的风扇灯效会亮起。龙鳞形状的部分就是天启之环。同时,新版粉丝标志由原来的“”改为天启系列。标识。 。
索泰 RTX 3080 钛天启 OC 背板
索泰RTX 3080 Ti OC显卡背面采用铝合金背板,保护PCB不变形,同时还能散热。此外,我们还可以在背板上看到“天启之翼”的喷漆。两位粉丝的位置正好对应了《天启姬》的形象设计。
安装散热风扇后的效果
除了天启周边之外,包装内的背板上还安装了两个小风扇,不仅辅助散热,也让整体背板感觉更像是“天启之翼”。
8+8pin供电接口
供电方面,索泰RTX 3080 Ti OC依然是8+8pin。想换显卡但又担心电源不兼容的用户可以放心购买。不过需要注意的是,RTX 3080 Ti作为本代旗舰游戏卡,功耗较高。建议使用750W以上的电源。
索泰 RTX 3080 钛天启 OC 视频输出接口
视频输出接口方面,索泰RTX 3080 Ti OC采用了DP*3+HDMI 2.1的4接口设计。全新的HDMI 2.1接口可支持单线8K视频输出。
03 理论性能测试
首先介绍一下测试平台。为了保证本次评测能够发挥出索泰RTX 3080 Ti OC显卡的最佳性能,主板和CPU均采用11代桌面旗舰配置,具体如下:
测试结果方面,采用基准测试,游戏性能测试采用游戏本身。同时,为了减少误差,每个测试结果测试3次,取平均值。
GPU-Z参数
首先我们来看看GPU-Z的参数。索泰RTX 3080 Ti OC采用核心,三星8nm工艺,芯片面积为628平方毫米,拥有CUDA,频率为 ,而公版为 ,略有提升。采用12GB显存,位宽为,显存带宽达到912.4GB/s,光栅单元和纹理单元分别为112和320。
以下是用来衡量显卡DX11理论性能的FS套件:FS、FSE、FSU分别对应显卡在2K和4K时的理论性能。显卡成绩实际测试结果如下:
3D MARK FS设定测试
在显卡DX11性能的FS包测试中,我们选取了上一代和本代的四款显卡进行分数对比,以更好地体现被测显卡的性能水平。
可以看到,由于RTX 3080 Ti和RTX 3090的性能相似,因此两款显卡的跑分成绩非常相似。不过,索泰RTX 3080 Ti OC的部分跑分成绩甚至超越了RTX 3090,与RTX 3080相比,提升幅度约为13%左右。
3D MARK TS 设定测试
在DX12环境的Time Spy和Time Spy测试中,索泰RTX 3080 Ti OC的分数增长放缓,相比RTX 3080提升了约7%。
3D MARK光追测试
这是专门针对光追性能的测试项目。在这组测试中,索泰RTX 3080 Ti OC的表现更加接近RTX 3090,并且相对于RTX 3080的分数提升非常大,约为18%。
04 游戏性能测试
游戏性能测试中,我们选择了《刺客信条:英灵殿》、《无主之地》、国产游戏《无主之地》、《光明记忆:无限》的基准软件。
另外,在游戏测试中,由于显卡驱动的版本更新和游戏更新对游戏帧率影响很大,所以所有跑分均以此结果为准。
《刺客信条:瓦尔哈拉》游戏测试
在《刺客信条:英灵殿》的测试中,帧数异常,在分辨率下甚至领先RTX 3090 8帧。不过这种现象在游戏中还是比较常见的,一版一神。
《无主之地3》游戏测试
《无主之地3》是一款采用卡通渲染风格的游戏。它对性能要求的下限很低,上限很高。分辨率下,索泰RTX 3080 Ti OC的帧数与RTX 3090相同。2K分辨率下,帧数与RTX 3080相同,但基本在正常浮动范围内,而在4K分辨率下,更符合性能规则。
《光明记忆:无限》游戏测试
《光明记忆:无限》是飞燕群岛工作室开发的《光明记忆》新系列。正式版已经开售,售价仅48元。是小级别游戏中的大型制作。
另外,由于我们在测试过程中无法关闭光线追踪选项,因此所有测试结果均在“RTX最高/DLSS质量”模式下进行。该演示涵盖了大量光线追踪元素,并且大多数显卡的运行分数较低。即使是 RTX 3080 Ti OC 在 4K 下也只有 40 帧。
边境游戏测试
在另一款国产游戏《边境》的基准测试软件中,情况与《光明记忆:无限》基本相同,测试条件均在“RTX最高/DLSS质量”下进行。
05 功耗及温度测试
功耗测试中,我们选择了进行拷贝测试的软件,并使用GPU-Z来检测温度。功耗仅根据显卡本身计算。
功耗测试(点击查看大图)
根据我们的实测,索泰RTX 3080 Ti OC的单卡满载功耗约为350W。建议使用750W以上电源。
温度测试
温度方面,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拷贝后,索泰RTX 3080 Ti OC的温度稳定在69℃左右;内存温度处于正常水平,在82°C左右。
06 为游戏而生
从系列来看,索泰RTX 3080钛天启OC继承了原有系列的优点,同时进行了升级。偏转装甲的设计更符合年轻用户的审美,天启二维形象的融入让产品更加人性化。随卡附赠的《天启》外设也显得更加温馨。
索泰 RTX 3080 钛天启 OC
性能方面,索泰RTX 3080 Ti OC是一款旗舰游戏卡,因此在低分辨率下会出现明显的性能瓶颈,难以发挥其实力。这款旗舰游戏卡主要在2K/4K分辨率下表现。战场。
索泰 RTX 3080 钛天启 OC
此外,RTX 30系列显卡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也是一大福音。更强的光线追踪和AI学习能力在专业创作软件中优势更加明显。虽然RTX 3090被贴上了创意学习显卡的标签,但在新的架构和软件加成下,如果不要求8K素材的极致渲染,RTX 3080 Ti 12GB大显卡搭配专业软件使用是没有问题的。 。
07 附录1-光追和DLSS效果
上面我们测试了一些游戏的光线追踪和DLSS性能。这些效果在游戏中具体表现如何?下面我选了两款游戏给大家展示。
《光明记忆:无限》RTX ON(点击查看大图)
《光明记忆:无限》RTX OFF(点击查看大图)
《光明记忆:无限》中温泉场景的光追效果对显卡性能的消耗最大。不难发现,最大的变化来自于水中的倒影,而这组倒影的计算是非常困难的。由于不是平静的水面,首先要考虑水面光线的变化,其次是岸边卵石对光的折射效果。最后,将前两种效果组合起来照亮池底。
《赛博朋克2077》RTX ON(点击查看大图)
《赛博朋克 2077》RTX OFF(点击查看大图)
在《赛博朋克2077》中,光线追踪效果随处可见,游戏中也使用了不同的光线追踪效果,包括最常见的光线追踪反射和阴影,以及环境光遮挡、漫射照明和全局照明。等待更高级的效果。
RTX ON(点击图像查看大图)
RTX OFF(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在网络游戏《逆水寒》中,由于光追效果处于实验阶段,所以并没有像宣传视频中那样出现水面倒影。但画面整体的阴影更加真实,比如头顶上树木的阴影,荷叶在水面上的效果。并且由于光追效果较少,开启该功能后帧率并没有明显下降。
《堡垒之夜》RTX ON(点击查看大图)
《堡垒之夜》RTX OFF(点击查看大图)
《堡垒之夜》的光追踪效果相当明显,还添加了反射、全局照明和路径追踪等效果。开启光追后,卡车车身上的反光更加明显,人物身上的环境光也变得更加真实。如果仔细观察,远处建筑物的玻璃也反射光线,整体图像质量大大提高。
《魔兽世界9.0》RTX ON(点击查看大图)
《魔兽世界9.0》RTX关闭(点击查看大图)
《魔兽世界9.0》也是一款卡通渲染的网络游戏。魔兽争霸更古老。这次添加的光追效果在整体视觉上没有《堡垒之夜》那么明显。不过远处的树影和近处的石台下的影子更加明显。
“控制”RTX ON(点击查看大图)
“控制”RTX关闭(点击查看大图)
《》游戏中使用的引擎物理效果非常好,光线追踪开关的对比度也肉眼可见。包括玻璃上人的倒影和远处地面植物的倒影都比较清晰。同时,开启光追后,屋顶的明暗对比也更加明显。
在DLSS对比测试中,第一个是《光明记忆:无限》。在这组对比中,从画面差距来看,从DLSS关闭到DLSS,性能仍然没有变化,但在超性能模式下,墙壁和轮廓的清晰度有所下降。
当然,总的来说,虽然DLSS的贡献很大,但可以看出《光明记忆:无限》在优化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这对于一个人主导的游戏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赛博朋克2077》DLSS模式对比
《赛博朋克2077》游戏中以2K/RTX ON/DLSS关闭原生画质为标准。开启DLSS画质模式后,可以看到整体图像几乎没有变化,广告牌的边缘依然非常清晰。 。在DLSS平衡和DLSS性能模式下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状态,整体画质与原生没有什么区别。
《逆水寒》DLSS模式对比
图像质量描述
在《逆水寒》的DLSS测试中,我们将画面设置为4K分辨率,画质设置为最高预设。通过三种不同的模式比较帧速率和图像:关闭、快速和超级性能。
首先,关闭DLSS时,游戏帧率为原生画质26帧,开启DLSS快速模式后为41帧,开启DLSS超性能模式后为57帧。通过放大图片,很容易看出原生画质与DLSS快速模式差别不大。但在DLSS超级性能模式下,角色背后的装饰会变得模糊,木箱的纹理边界会发生明显变化。但帧率提升非常明显。
《永劫》DLSS模式对比
在《永劫》的DLSS对比中,原生画质中,可以关注角色发带的编织纹理。每根发丝的边缘都比较清晰,肩膀上的衣服图案也有比较明显的凹凸感。 DLSS开启后,由于其工作原理是放大,然后通过AI算法放大进行边缘重建,在质量模式下,头发会丢失一些细节,但如果不看的话很难发现仔细看看。同时,发带的细节也保存得相当完好。
在DLSS性能模式下,头发的质感较差,发带的编织感明显降低,腰部配置的边缘也会变得模糊。最后,在DLSS超性能模式下,整体人物会比较模糊,无论是头发还是服装,所以如果你不是一个非常追求高帧率的玩家,不建议开启DLSS超性能模式。
08 附录2-新功能
好的硬件没有软件的加持,就相当于有长柄而没有枪头。想要发挥100%的威力,就必须软件与硬件相匹配,反之亦然。此次发布会还推出了以下内容,值得您关注。
以往我们关注延迟时,大多了解到显示器几毫秒的极快响应,但这只是最终的显示输出效果。您是否考虑过从系统内部到您看到的实际图片的延迟?
20系列显卡中反复提到的“帧能赢”,在30系列显卡上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突破。除了推出自家的电竞显示器G-SYNC之外,还有技术。
过去,如果您想测量系统延迟,您需要高速摄像头和定制的 LED 鼠标电路。使用有技术的显示器都会内置精确的延迟分析工具,可以优化CPU和GPU中的渲染管线,大大减少延迟时间,将系统整体延迟降低到30ms以下。但如图所示,为此你需要一个支持反射延迟分析的鼠标。
是一款简单易用、专业的直播软件。它的强大之处在于,主机不再需要任何后台布局,只需要一个普通摄像头和一张RTX系列显卡。
宠物派对直播
这款软件可以瞬间把你杂乱的房间变成直播间。内置音频降噪、背景模糊、虚拟背景、头部追踪等功能。工作原理是通过DGX超级计算机利用AI算法进行深度学习。
编码
同时RTX 30系列显卡拥有目前最好的硬件解码器。大多数用户电脑在直播时开启OBS推流时,CPU占用率会直接飙升到50%左右,而基于GPU的解码可以大大减轻CPU负担。
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说到软件,大多数人可能只会想到与内容创作相关的软件,但专门为内容创作者推出的驱动程序才是连接创作软件和显卡功能的关键。
驱动程序进行了更新和优化,为最新版本的系列软件提供更稳定的支持,并具有更出色的创意功能。利用CUDA技术,GPU加速的特效可以实现更快的实时视频编辑和加速渲染输出,让原本只能通过软件编码和输出的视频得到硬件的轻松支持。此外,AI计算的优势,包括剪辑自动标记、特效追踪、人脸识别等功能,速度都有显着提升。
在 GPU 上渲染需要 14.98 秒,在 CPU 上渲染需要 11 分钟
当然,加速创作的公司不止一家,在、、、、D5等专业软件上有非常突出的表现。不仅可以提供强大稳定的运行环境,还可以通过GPU加速,有效提升创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