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展现卓越科研能力

2025-01-11
来源:网络整理

高水平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和能力。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本科阶段接触到科学研究,展现出强大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近日,中国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分校本科生李晨曦、朱宁、江一晨、申选林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知名期刊IEEE on、IEEE on和and上发表多篇论文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国电子科技大学均为第一作者。单元。

2021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李晨曦与清华大学王欢博士合作的论文《-by for》9月发表在工业信息领域顶级期刊IEEE上。

该论文探讨了大规模视觉语言模型()在专业工业视觉监控(IVM)场景中的适应性,并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视觉语言IVM解决方案。这是第一个基于大模型的晶圆图像识别模型。可准确识别36种晶圆缺陷并提供相应的文字描述,为工业大模型的开发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论文提出的基于对比域自适应的大型工业视觉监控模型架构

2022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朱宁在清华大学王欢博士指导下撰写的论文《An on for》于2020年9月27日在IEEE发表。

随着光伏发电在全球的普及,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缺陷对光伏系统的整体性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准确检测并区分正常与异常细胞,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流动模式假设的新型对抗性隐藏层空间受限晶体硅图像异常检测框架,用于太阳能电池板。它专为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缺陷检测而设计,理论上最大化了变分角,证明了隐含层空间低维表示的约束作用。

论文二作有用吗_写论文有意义吗_写论文用

本文提出的基于流模式假设的对抗性隐藏层空间受限异常检测框架

2022级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江一辰在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唐红艳教授的指导下撰写的论文《A High Gain on for》于4月在(重要国际会议)发表,并被9月底成功被IEEE收录。

内窥镜检查是消化系统疾病最直接的医学诊断方法。传统的有线内窥镜诊断只能对胃肠道的一部分进行成像,这种系统可能会让患者感到不舒服,并且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因此,需要无线胶囊内窥镜(WCE)来解决这些问题。它可以将体内内窥镜捕获的数据图像无痛、无创地传输到体外的接收器。通过HFSS仿真软件的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希尔伯特分形的高增益宽带共形天线,用于胶囊内窥镜应用。该天线是胶囊内窥镜应用的理想选择。

天线结构及馈电点位置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唐红艳教授指导下2022级通信工程专业学生沉选林撰写的论文《A-like on》于4月在(重要国际会议)发表并成功被收录IEEE 九月底。

随着电子通信技术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可吞咽式医疗器械在胃肠镜检查中受到广泛关注。因此,无线内窥镜系统(WCE)应运而生。天线作为实现体内WCE与体外接收设备可靠通信的必要设备,天线的性能直接影响WCE传输信号的质量。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分形理论的准宽带胶囊天线。其性能优异,在工作频段内具有良好的回波损耗和增益值。

天线结构及馈电点位置

写论文有意义吗_写论文用_论文二作有用吗

一篇篇充满智慧和创新的论文相继发表,不仅是成都学子不懈努力的见证,也是格拉斯哥学院精心培育和深厚学术基础的结晶。

四名学生就读的格拉斯哥学院成立于2013年1月,由中国电子科技大学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联合建立。采用“4+0”培养模式,双注册、双学位、全英文教学,中英教师各负其责。核心课程的50%。学院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全部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和英国IET认证。

学院立足工程实践,实施项目驱动的教学新模式,在校内率先试点挑战性课程全覆盖。充分发挥成都科技大学“宽口径、厚基础”的优势,引进成都科技大学“减少课时、增加自学”的模式,实施“退学”三课堂一体化。 “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进入,第三课堂创造”,实现“教、学、用的深度融合与创新”。

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与完善的实验平台体系有着重要的联系。格拉斯哥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跨学科视野和前瞻思维的创新人才。先后建立了电子科技大学-华大基因九天联合实验室和全国首个海思创新实验室。人才培养基地、华为首批鸿蒙创新实践基地等鼓励学生在本科阶段进行科学研究,让学生将奇思妙想变为现实并大放异彩。近五年来,学生参加IEEE等国际会议162次,发表论文234篇,授权专利62项,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702项,探索学术前沿,实现卓越梦想! (部分数据截至2024年5月)

展望未来,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分校将继续推动科研与教育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科研与教育效能。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成都学子在这片沃土上自信绽放,用高质量论文书写自己的学术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