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创业大赛(科技创新专场)决赛启动仪式暨“青年为中国现代化担起责任”交流展示活动在武汉举行。 (共青团省委供图)
“很高兴参加这次‘青春创造’大赛!我们不仅可以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还可以找到合作伙伴。” 9月26日,参加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青年创作大赛(科技创新专场)决赛的广东工业大学创业大学生梁兆凯告诉湖北日报记者。
比赛期间,百余位青年创客积极参与交流展示、竞赛、参观、项目转化等活动。李德仁、刘胜、陈学东等院士专家勉励年轻人争当科技强国奋斗者、创新创业。江城掀起青春热潮。
推动好项目融入湖北产业发展
本届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专题科技创新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6000多个项目团队参加。参赛项目数量创历史新高,最终颁发金牌25枚、银牌49枚。
今年科技创新专项聚焦国家战略和重大需求,聚焦重点领域,包括“光电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医疗与工业交叉领域”与生命健康产业”、“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北斗、未来产业等”五个赛道。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岩凭借其项目“突破昆虫包围,守护健康”荣获金奖。该项目旨在解决利什曼病这一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问题。
李艳介绍,利什曼病主要通过昆虫白蛉叮咬传播。感染该病后会出现皮肤损伤、内脏器官损伤等。如果不治疗,死亡率超过90%。对于利什曼病,目前的治疗方案存在很多问题。常用药物价格昂贵,副作用大。
依托华中科技大学严重人畜共患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岩及其团队研发了三类核心产品:一类用于治疗利什曼病,一类用于预防利什曼病,一类用于预防利什曼病。一种用于预防利什曼病。对于暴露后预防,可以通过事前预防降低发病率,通过暴露后治疗降低死亡率。
“走出实验室、走出大学,这次比赛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公司运营商业模式。”李艳表示,希望在专业机构的帮助下,积极融入湖北生命健康产业发展集群,加快产品上市。 。
“创青春”是实现创业梦想的舞台
“当年,我的节能新材料项目在首届‘创青春’大赛中获得了金奖,这对我的创业项目起到了帮助作用。”活动期间,武汉拓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卢鹏健重返“创青春”比赛现场。心情复杂。
吕鹏健在大学开始创业。当时国内在关键新材料领域的研究常常受到国外的限制。
他创业的初衷是努力研发高纯半导体材料。他全程自主研发设备和工艺。产品原材料也均采购自国内,在源头不受国外限制。
创业初期,产品卖不出去,他就从“试用”开始,将样品送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多批次鉴定,不断研发和提高产品质量。经过反复的测试和尝试,他们终于接到了第一份红外成像芯片制备订单。
经过多年的努力,公司现年收入接近3亿元,拥有各类专利45项,已成为国际主流高纯金属材料供应商之一。
“创造青春”不仅仅是一场比赛。
近年来,团省委在竞赛带动下,大力打造“创新湖北·清力清威”工作品牌——
围绕支持原始创新,与省委人才办等单位合作启动“青年拔尖人才工程”,分3批共369人,总资助金额1.339亿元。
围绕服务青年创新创业,深化“青年创业园”建设,优化“青年创业贷”项目,提升“青创”、“挑战杯”等赛事影响力。
25个项目达成实施改造意向
提供办公场地、工商登记、结算等服务;协助申请或参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才项目支持...
9月26日,融鑫(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贾鲁杰与武汉光谷人才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她带来的项目致力于解决新能源市场的痛点,让每个人都能用上更安全、廉价、好用的电池产品。
她介绍,由于锂电池本身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一旦遇到热失控,可能会发生爆炸。而且电池内部材料及其他化学物质可能分解产生多种助燃、有毒气体,加剧爆炸,污染环境。
水系锌电池以水作为电解液溶剂,避免了有机溶剂引起燃烧和爆炸的风险。具有安全、快速充电、成本低、环保等优点。
“湖北是创新创业的热土,人力资源丰富,如果项目能够在这里落地,相信未来会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贾鲁杰说道。
为推动更多青年科技创新项目落地转化,在本次大赛中,团省委组织成立了“青年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经纪人”团队,邀请了5个省市60余家企业参赛。知识产权、验证试点平台、投融资等类别,知名创意服务机构参与。
复赛现场,“代理”团队代表观摩项目路演,观摩机构共向131个复赛项目发出合作意向邀请。
总决赛期间,“创青春”项目落地转化对接会邀请了67个创青春项目组和51家“创青春”项目落地经纪人机构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现场,25个参会项目与武汉光谷人才集团签署实施转化意向协议,39个项目与投融资机构签署意向投资协议,24个项目与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核查试点平台、青年人签署意向合作协议创业园。协议。
“共青团省委将以中国青少年青年创作大赛(科技创新专项)为引领,继续唱响‘创新湖北·清丽清’品牌,组织广大青少年凝聚青春力量,展现青春科技创新成果。”团省委党组书记刘志田说。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曾亚庆、实习生周志佳、通讯员张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