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来夺冠的!” 10月19日,世界技能大赛领奖台上,重庆选手、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生李小松身披国旗,胸前金牌闪闪发光。
李晓松.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供图
此前,他凭借过人的表现,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专项比赛中击败韩国、菲律宾、东道主日本等国选手,夺得光电技术项目金牌。这也是中国队在此项赛事中首次获胜。第一枚金牌。自2018年初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以来,李晓松凭借自己的热爱和力量,完成了从一个让老师头疼的“差生”到世界冠军的华丽蜕变。
全场唯一一个!他完成了所有设备安装任务
世界技能大赛是当今世界地位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职业技能大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运会”。
10月15日至18日,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专场赛在日本京都举行,李晓松参加的光电技术项目是本次比赛的新项目,具体分为光电应用终端产品制造和光电技术项目。应用系统 光电产品及应用系统实施、维护和优化三个模块共七个竞赛项目。
与普通光电技术人员不同,世界技能大赛对该项目参赛选手的要求非常严格。参赛者必须具备国际最高水平的光电技术和专业所需的知识、理解和实践技能。在比赛场上需要在世界最高水平上展示这项技能。
李晓松正在比赛。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供图
“比赛内容全是英文,有的甚至长达10页……前期背单词非常重要。”李晓松回忆,比赛期间,在智能灯光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项目中,7个小时的比赛时间让很多选手疲惫不堪,而早已经适应了高强度的节奏,顺利完成了比赛。 6小时内;在灯光环境场景设计、模拟仿真项目中,主办方临时将比赛时间从3.5小时缩短至3小时,并在技术标准方面加大了难度……这让不少选手措手不及。
最终,李晓松不仅成为唯一一位完成全部装备安装任务的选手,还获得了中国在该项目的首枚金牌。
上台领奖。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供图
屏住呼吸,精准控制每一次努力
“灯光控制系统的安装实施需要较高的体力和灵活性。由于李晓松之前身体比较瘦,所以从2020年3月开始,他每天都坚持跑步锻炼。”蔡云富教练介绍,在训练基地,李晓松小松用皮筋、皮球制作了一个简单的拳击练习器。每天闲暇的时候,他都会用这个设备来练习打拳,提高身体素质。
由于光电技术项目是一项新的竞赛项目,没有“前进方向”可以提供参考。李晓松和他的团队正在摸着石头过河。唯一的培训方向是主办方提供的技术标准文档和一套样题。
为了摸透、求稳,李晓松教练组开启了“广撒网”模式,将比赛涉及的每个知识点延伸到至少8倍训练量,增加数量和难度,及时添加。在上面做减法。
在培训过程中,劳动力和“技能”同样重要。在LED造型项目中,切割灯带一直是李晓松面临的难题。不仅切出来的形状多是弯角,不是尖角,稍微用力就会导致切得太深,损坏灯带线。
不断失败,不断尝试。教练组的老师们和他一起努力做到每一毫米都“真实”,将灯带微微抬起,然后一点一点地调整切割灯带的角度,屏住呼吸精确地控制每一个力量,最后没有表现出任何误差。 。效果精确至 0.1 毫米。
《灭族》传承“技能”
因为想知道玩具是如何移动的,里面有什么结构,李晓松从小就开始“拆”玩具,成为了大家眼中的“麻烦制造者”。
有一次,为了弄清楚电视机的结构,他趁父母不在家,偷偷把电视机拆了,然后又重新装回去。父母回到家只觉得电视声音太小了。直到一年后一位师傅来修理,他们才发现少了一个扬声器。
李晓松正在工作。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供图
拆开后,李晓松逐渐成为同学眼中的修电脑、手机的高手。
由于不喜欢学习,中学时的李晓松逃课,甚至翻墙偷偷出去玩。老师无奈,李晓松成了生活在批评之下的“差生”,中考成绩也如预料的不理想。
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李晓松利用高考后的暑假到上海一家电子设备加工厂打工。他每天工作13个小时的紧张工作,换来了月收入3500元。这时,他看向吉林大学的另一名同龄高材生,光是底薪就可以达到一万两千。鲜明的对比让他想起了父母因缺乏技能而遭受的痛苦,也让他想起了曾经被他斥为“听到”的那句话:“没有知识,没有技能,你就寸步难行。”
“既然如此,那我就去学一门专业的技术。”
回顾自己的冠军之路,李晓松说道:“上帝给了我一分‘天赋’,所以我用了99分的努力‘抓住了’!”
2018年10月,李晓松进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与此同时,他结识了自己的恩师蔡云甫。
“他是工作室的一个学生带过来的,由于当时大一刚结束军训,皮肤晒黑了,显得有些拘谨。”蔡云富回忆道。
这个领域让李晓松找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李晓松在工匠作坊里找到了童年的乐趣——“摆弄电子产品”。于是,我果断申请加入了这个小组。
李晓松(左四)在全国赛期间与队员合影。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供图
两个学期、300多个日日夜夜,李晓松始终坚持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学习、课后复习。他的学习成绩从专业垫底上升到第四,最后名列第一。
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李晓松就把训练室当成了自己的家。他在实践训练中“加练”,在理论学习中“赛跑”。每个学期他都通过提前自学挤出时间完成专业课程。
大一上学期,李晓松完成了51单片机的学习和电路板的绘制。接下来的寒假,他开始学习单片机的编程。大一后的暑假,他参加了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并获得了重庆奖。获市二等奖,近三年学校获电子技术类市级及以上竞赛奖项6项。
努力工作得到回报。 2019年,蔡云甫将唯一参加重庆光电科技国际邀请赛的名额交给了李晓松,他也不负众望,将金牌带回家。此后,李晓松便所向披靡。获得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光电技术项目银牌,获得国家队十五强淘汰赛第一名,获得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等奖如他所愿。 “票”。
从此,李晓松这个电工“小工匠”,开始了他培养人才、以身作则报国的“作弊”生活。经过400多个日日夜夜的“魔鬼训练”,他努力练就了令世人惊叹的技能。
“技能型人才与其他人才不同,需要十年磨一剑,遇到困难要沉着冷静,做事要持之以恒。”在蔡云富看来,技能训练的过程极其艰辛,不可能一蹴而就。既然走上了这条路,就必须不断前行。
三百六十行,他将成为第一书生!
为“技能型人才”李小松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