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天马文化与五凉文化引领旅游新潮流

2025-01-14
来源:网络整理

武威,这座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有着悠久的历史。瑰丽的天马文化、星光璀璨的无梁文化、博大精深的凉州儒学、独特的边塞文化、典雅的西凉乐舞……赋予了这片神奇的土地无穷的魅力。

中国旅游标志——青铜奔马,是武威响亮的“名片”。如今的武威,以“敢教日月,铸就新天”的精神,创造出更多闪亮的“名片”。

武威充分发挥文旅资源优势,积极融入全省旅游战略和大循环,着力打造“5+N”文旅产业链,培育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进一步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加快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丰富滋养人民精神家园。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市共接待游客281.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2亿元。

文化旅游产业链更加稳定

汉文化历史体验馆、天马体验馆、凉州诗词体验馆……近日,记者走进武威雷泰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建设工地,看到汉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雄伟建筑。人们很惊讶。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文化旅游项目,武威雷泰文化旅游综合体是集遗产保护、历史教育、旅游休闲、文化创意基地、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5A级城市中心文化旅游景区。其他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深入挖掘和弘扬无量文化、天马文化、长城文化等核心价值观,加快产业空间维度升级,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链形成,着力打造文化旅游新高地。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这只是武威文旅一体化项目建设的冰山一角。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无量文化博物馆、李明翰故居、翰林园等一批文旅融合项目加快或竣工开业;新城内,一批博物馆、体育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拔地而起。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武威旅游网站建设项目_武威旅游网站建设_武威旅游资源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项目开发为重点,持续加大重点景区建设力度,文化旅游产业链进一步夯实;以引进培育骨干连锁企业为抓手,打造优质文化旅游产业链,做强文化旅游产业链。 ;以提高旅游效益为目标,努力提高要素供给水平,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以品牌为桥梁,加大品牌宣传推荐力度,优化文化旅游产业链。

文旅融合增强旅游活力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只有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这样的旅游产品才更有生命力。

今年“5月19”中国旅游日期间,凉州区祁连路小学师生组织参观市博物馆“亲爱的动物”文物和动物印象展,体验生肖雕刻。孩子们“画、画、写、画”,感受到家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市西夏博物馆开展“走进武威文庙,了解儒家文化”学习活动。观看展品,学生近距离接触历史、触摸历史、了解历史;市体育馆适时开展全民健身项目展示活动,引导市民和游客科学锻炼。

我市围绕“了解中华文化 畅享美好旅程——赋能乡村振兴、旅行武威”主题,精心策划多项主题活动,落实旅游惠民政策,有效推动了高水平旅游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据统计,5月22日,我市雷台汉文化博物馆、武威文庙、天梯山石窟等文化旅游景点迎来今年新的旅游高峰,当天各景点游览游客均超过2000人次。

与此同时,以当地短线游为主的踏青赏花、徒步露营、户外野餐、汉服摄影、文化节、亲子游学等乡村旅游深受消费者欢迎。 “门门”休闲、郊区“微度假”成为“新宠”。

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全面提升

武威旅游资源_武威旅游网站建设项目_武威旅游网站建设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与交汇,让诗与远方从美好的憧憬变成愉悦的体验;文化与旅游的叠加效应,赋予文化旅游产业强劲的发展动力。

文化和旅游融合绽放出更加绚丽多彩的魅力,人民群众文化和旅游的获得感显着增强。市民马小娟告诉记者:“这座城市越来越美丽,文化越来越丰富。” “我是通过朋友和抖音了解到天竺的,这里太美了,是一个可以放慢脚步的地方。”外国游客吴雪说。

近日,记者驱车来到天柱县天堂镇天堂村。一路上,山峦叠嶂,苍松翠柏,峡谷中溪水流淌,微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不远处,白牦牛悠闲地踱步,藏族村庄若隐若现。当车驶入天堂村时,雄伟的天堂寺矗立在我们的面前。许多游客在这里拍照留念,记录下这美好的一刻……

今年以来,我市加强短途旅游、乡村旅游、休闲旅游目的地宣传营销,开展“武威人游武威”活动,鼓励文旅产业创新二次消费,增加国内消费,增加旅游收入。同时,针对消费市场疲软和大众消费需求,通过融合“影视+”、“科研+”、“体育+”、“商业+”等各类跨界元素“会展+”,规划旅游产业项目,提升产业链效应。

全媒体记者孙丽娟、王秉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