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快教育”年终回顾
新设立深圳工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佛山科技大学更名为佛山大学;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两所高职院校成功“升格”;高校联合企业等各方,打造产教融合新生态;各高校开展数字化转型探索,着力推动广东教育数字化转型模式形成……刚刚过去的2024年,广东高校在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从一流大学到一流学科建设升级等方面做出了诸多亮点。高职院校向本科生、产教融合、数字化转型。本期第一期 起来回顾一下这些新变化。
关键词1
高校新生
新增研究型大学和合作办学机构,加快“双一流”建设
近年来,广东持续深入实施高等教育“争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2024年4月16日,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同年5月30日,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深圳技术大学。
深圳理工大学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重点开展基础前沿科学技术研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学校借鉴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的办学模式,走“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办学、学科交叉专业建设”并将“三校融合(学院、研究院、学院)人才培养”作为其办学特色构建国家战略。发展需求、服务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学科和专业体系。 2024年,深圳理工大学将招收广东省首批本科生。在广东省本科批次中,学校最高分664分,最低分624分,最低分9667分,位居广东省普通高校普通类(物理)第4位。首次招生就取得了“开门红”。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秉承香港城市大学“教研一体”的教育理念,引进香港城市大学的学术标准,做到“两所学校,一个品质”。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率先开设4个本科专业和10个硕士专业。学校2024年的“首秀”招生也相当抢眼,共录取本科生125人。其中,广东省普通本科(物理)录取最高分632分,录取分数线611分,排名全省第一,最低录取排名广东省第六,分数超过华南理工大学。技术。
2024年佛山大学也将“新”出。2024年5月29日,教育部发文同意佛山科技大学更名为佛山大学。佛山大学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兼有研究生教育的公办普通本科学校。实施“双学院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和“大学+中心+企业示范点”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贯穿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更名后的首次扩招,佛山大学扩招计划大幅增加13.56%。所有普通物理专业均已超特殊控制线录取。最低排名较2023年跃升约5.3万位,成为夏季高考最受欢迎的本科招生中心。一匹“黑马”。
关键词2
高等职业晋升
2所高职院校成功升格为本科,计划新建3所本科院校。
2024年是高职院校“升本”之年。教育部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20日,我国共有职业本科院校51所。今年,广东两所高职院校正式升格本科,另有三所高职院校宣布升本科计划。
2024年5月底,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肇庆医学院。肇庆医学院以肇庆医学院为基础,是一所公办本科院校。是目前广东省唯一一所以“医学院”命名的大学。肇庆医学院率先开设护理学、药学两个普通本科专业。
2024年6月,教育部正式同意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基础上组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层次由专科升为本科。广东迎来第二所公办本科职业大学。 2024年秋季,学校首次招收本科生,首批设立现代精细化工技术、合成生物技术、软件工程技术、机械电子工程技术、产品设计、现代物流管理。
除上述两所院校顺利升格外,2024年10月8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设置须申报事项的公告》,拟向教育部申请教育部设立3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其中在广州职业技术大学的基础上设立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设立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是在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组建的。这意味着广东将再新增三所高职本科院校。值得一提的是,这三所高职院校均为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乙级)。近年来,他们不断发力本科专业升级,实力和招生成绩备受关注。
关键词3
产教融合
高校、企业等多方联手“办活动”,打造产教融合新生态
产教融合是办好职业教育的核心,是企事业单位联系的重要纽带。 2023年出台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打造产教融合新载体,包括以产业园区为基础的市级产教融合联合体、聚焦重点行业,打造领域产教融合社区。此后,广东多所高职院校、应用型大学结合学校发展特点和区域产业优势,联合企业等各方“重组”,成立市级产教融合联合体或产教融合共同体。
2024年初,广东高校牵头的“国家低空智能网联与无人机”产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国家数据智能与无人机”产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三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共同体正式成立。智慧政务”行业行业行业。一时之间,各种产教融合的新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024年3月,广东省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会议透露,全省已成立市级产教联合体28个,产教融合社区79个,成员覆盖上千家行业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如果说校办工厂、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1.0版,那么现在市级产教融合联合体、产教融合共同体就是产教融合2.0版”。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常令静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建立的产教融合平台更注重匹配产业链的需求,而不仅仅是单个企业或行业的需求。
2024年12月15日,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研究分会2024年度学术研讨会召开。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何一梅在会上指出,深化产教融合关键是构建协同育人新机制,产学研科研成果相互支撑和转化。学校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形成互利合作。致胜的良性循环。
2024年12月28日,广东省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2024年年会在广州举行。会议透露,到2024年,广东高职院校将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共管多元产业。全省有现代工业院校146所,职业院校订单班4000多个。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管理现代产业学院526所,省级示范产业学院共建项目182所,涉及电子信息、集成电路、装备制造、机器人等行业、新材料等,85% 工业学院直接服务广东“双十”产业集群。
关键词4
数字化转型
积极探索并推动数字化转型模式的形成
教育数字化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轨道、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 《广东省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3-2027年)》提出,力争到2027年,力争在全省范围内实现教育优质数字资源供给充足并普及应用,基本形成以数字化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数字智能及数字智能融合的教学模式。以学习模式和数字智能为支撑的教育评价方法,形成了广东省教育数字化、均衡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2024年,广东各高校将陆续制定数字化转型相关规划并进行具体探索。其中,中山大学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数智融合、教学评估、资源共享等方面全面发力,把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摆在学校发展的突出位置。 ;广东工业大学积极开展“创新应用、高效服务”为目的的数字化建设探索,基本实现了学校智慧校园的整体建设。同时与企业合作,共同推动以5G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技术赋能教育的创新应用,探索新数字时代人才培养新模式。 。
2024年10月,广东省教育厅发布了《表彰2024年广东省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优秀案例的通知》评选结果。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赋能,多场景支撑,推动全面数字化转型”等帮助案例和惠州工程职业学院“用“数”赋能,打造一站式“心”服务”成功入选。
2024年11月2日,2024年教育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州召开。来自广东60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与众多教育信息化、数字化领域的龙头企业代表齐聚一堂,聚焦教育数字化装备。双方就产教更新、融合发展、广东教育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等话题进行交流。
总体来看,过去的一年,广东高校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转型,经过多方探索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采写:新快报记者 徐少娜 ■摄影: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