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梦想之梦折冠,踏上新征程。 12月21日,根据国家文物局印发的《博物馆等级评定办法》、《博物馆等级评定标准》、《等级划分表》(文物[2020]2号),四批国家级博物馆等级列表。章丘区博物馆获批国家级博物馆,标志着章丘区博物馆跨入全国先进行列。
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博物馆在综合管理和基础设施、藏品管理和科学研究、陈列展览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综合评级的最高水平。对于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优化博物馆体系布局,完善博物馆质量评价体系,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章丘区博物馆元旦2016年建成开放,从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功能设施、环境绿化等方面进行规划实施。国家第一博物馆已经创造了基础条件。同时,章丘区博物馆的藏品体系、深入的科学研究水平、精彩的展览陈列、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活动和文化传播实践,为创建全国首个博物馆提供了高质量的保障。级博物馆。
综合管理能力全面提升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章丘博物馆始建于1984年。2016年12月,章丘撤市。 2016年元旦正式开馆的新馆位于文博中心“五馆”中部。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9000平方米,馆内文物较多。有文物古迹37处,三级文物古迹334处。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展示、研究、宣传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章丘区博物馆藏品资源丰富,数量与质量并重。林林一般的文物都已经经历了千年。 、唐、宋、元、明、清、清、清、清、清、清、清、民国各朝代,包括陶器、瓷器、青铜器、玉器、金器、书法书画等,见证了章丘大地的古老与辉煌。智慧和勤劳。 2015年8月,作为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龙山文化卫星会议分会场,是我区重要的建筑地标和文化地标。也是济南东部最大的文化综合体。 《绝美汉王陵——罗庄汉墓文物特展》、《车马卫衣——砀山汉墓文物特展》荣获省博物馆第三届(2015年)十佳陈列展及第四届(第四届) 2016-2017)全省十大精品展览展览优秀奖章丘区博物馆现已成为展示章丘悠久历史底蕴的重要场所。丰富公民文化生活。
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加大自由开放力度
章丘区博物馆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不仅有大量当地市民前来参观,也吸引了许多外国公民和外国友人。节日、“5.18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等节日,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体发布节日活动,用宣传营造氛围,精心策划活动,积极开展开展文化惠民服务活动 每年开展宣传教育活动120余场次,举办展览下乡60余场,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除组织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外,为丰富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我馆还举办了“章丘历史文化图片展”和“章丘博物馆藏珍贵文物”图片展。社区和学校提高了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弘扬城市文明,我馆设立“章丘区博物馆志愿者之家”,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志愿者家属每周末都会来博物馆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为市民提供免费讲解、宣传教育、活动指导等服务。
为迎合时代潮流,满足观众对高科技产品的需求,章丘博物馆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掌博”专栏,开启“智慧”博物馆新时代。 “掌上篇章”栏目包括“全景掌博”和“文物3D”。 3D、VR技术推出的全景、虚拟现实服务,是创意与知识结合的“场所”。交互平台更加灵活、适应性和移动性。 “让文物活起来”通过新型展示方式、藏品数字化、多渠道共享信息等,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体来博物馆学习参观。
网站建设显着增强了章丘区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和文化辐射力。弘扬文化博客知识,为信息提供信息,深化开放服务,弘扬民族文化,助力博物馆事业发展。网站栏目信息量大、科学性强,深受广大网友和年轻朋友的青睐。
努力把章丘区博物馆打造成具有章丘特色的社会教育基地。联合齐鲁工学院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基地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这一重要举措不仅使学院为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精神保障和智力支持,同时博物馆也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实践环境,实现了互助共赢的良好局面博物馆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形成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深入学术研究,培养专业人才
科学保障收藏安全
近年来,区博物馆不断加大学术研究和专业培训力度,通过“外培”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出版有《章丘博物馆建馆30周年》、《山东章丘文物》、《承认我们的道德品格》、《让国宝告诉你》、《古人那些事》等书。其他书籍。其中,《山东章丘文物精华》精选藏品近300件,囊括新时期至清代文物精品,包括陶、瓷、青铜、玉、金、字画等。它是人类文化的巨大财富; 《章丘博物馆建馆三十周年馆藏》一书分为考古研究、文化博客研究、馆藏文物研究、田野发掘纪实、考古通讯五个方面。 80余篇文章集中展示了章丘历史文化学术研究成果,对于推动未来学术研究的发展和博物馆事业的不断进步大有裨益。 《承认我们的叛逆》《让国宝告诉你》是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与博物馆文物和稀有人物有关的小故事。 《远古那些事》从不同角度的45个小知识点入手,从先民的衣食住行中探寻,生动地展现了古人的日常生活风貌和生活习俗。
完善入库文物信息数据库,整理不同类别仓库的不同类型文物;修复部分陶器、瓷器,增强馆内文物安全;建立数字博物馆,编写和学校修改近3万字的数字博物馆文物描述文字;完成《山东章丘博物馆博物馆馆藏申报2018年流动文物保护项目及“文物山东”平台博物馆馆藏精品文物上传工作;定期检查并记录各展厅展柜,确保展柜内文物的安全,并定期对展柜内的温度、湿度进行检测记录。
坚持每日巡查、每周巡查、季度大比武,提高馆内安全防范水平。确保馆内各项工作和游客安全。
积累文物古迹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开展全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巡查工作和安全保护工作;落实辖区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区。占用的公共基础工程选址;积极处置突发事件,外出执法;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做好考古勘探发掘工作。
文化创意产品创新开发
活文物
章丘区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研发和运营始终立足于深入章丘历史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宣传章丘博物馆和文物精品的陈列展示。博物馆开发的文创产品以品质为保证,以“张博文”品牌为保证。文化创意产品品味高、文化内涵丰富。目前开发的文创产品有工艺品、茶具、文创产品系列、图书等类型。
章丘区博物馆文化旅游产品在馆内设有纪念品商店,在济南沃泰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产业基地设有营销点。2020年,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区博物馆和文化旅游,博物馆创意产品方面,区博物馆在济南客运西站设有实体销售店,开启了文创产品发展的新局面。
为满足公众文化消费需求,区博物馆在原有实体店的基础上,依托“微店”网络平台,推出“章丘区博物馆文创产品网上专卖店”。买家可在“微信APP”-章丘区博物馆文创产品“微信APP”中搜索“微信APP”进入店铺,点击喜欢的产品直接购买,快捷方便。
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我们牢记使命和城市。
一路耕耘,一路前行。
不变的是信心,
坚定的是决心,
坚持就是坚持。
大家融为一体,
助力济南新区强势崛起。
三十多年来,章丘区博物馆得到了艰难的肯定。面对一级博物馆带来的新挑战,章丘区博物馆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加健康的步伐,稳步迈向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