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李安轩 配音:三三
你还记得假期里发的微信群消息吗?
今年我不再群发了。
我相信你也是。
因为,群微信里,看似每个人都被照顾到了,但实际上却没有人真正被照顾到。
我想说的是:这个春节,虽然我没有给你发群微信,但我心里真的有你。
为什么我不再发微信群消息了?
因为微信上的人越来越复杂了。
因为朋友圈里的动态与我越来越无关了。
明明是自己的社交平台,却渐渐找不到熟悉的身影。
打开通讯录,有很多陌生的人。
我不记得哪张脸对应这个名字。
谁在何时何地添加的,我不知道。
那些没有笔记的人就失去了联系。
没有联系的人就不是朋友。
想一想,你是不是也一样——
通讯录一片狼藉,很多人的脸都模糊了。
有的是在交换杯具时加的,节目结束后就失去了联系;
有些是出于客气的礼节而加上去的,分开后就没有再联系了。
你只是我生命中的一瞥,而我在你生命中只是可有可无。
有时候我真的忍不住想问一下,被人情纠缠、被工作束缚、被生活困住的自己:我有三千个微信好友,看似热闹,但有什么用呢?
我们都已经度过了青春和无知的时光。
当你收到一条群短信时,你就不再把它当成宝贝了。
这种情况下,不群发比群发要好。
因为我知道,随手抄来的祝福,其实都是敷衍。
因为我知道,祝福没有差别,我的真情就打了折扣。
在我心里 -
给你的爱人你应得的祝福。
给父母应有的祝福。
给你的朋友你应得的祝福。
即使文字不一致,也比网上摘录的要好。
即使是几句话,也胜过千言万语。
有人是微信常青树。
微信上有人沉默了。
想想那句话:
只有能陪你想你的人,才能陪你年复一年。
其实,以前我也是一个爱群发短信的人。
微信取代短信后,群发又开始了。
假期里,我们在微信上群发消息,内容丰富多彩,情感慷慨激昂。
有的发给领导;有的发给领导。
有的发给同事;有的发给同事;有的发给同事。
发送给客户。
甚至有的人,是熟人或者熟人,都点头称是……总之,通讯录里有多少人,祝福就发给多少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很多曾经给我群发短信的人现在已经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退出似乎是一种命运。
短信交换了很多次,却从未表露过自己的真实感受。
这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充满热情,但我的真情却很少表现出来。
真正安定下来的,是三五个知心好友。
想起毕业那年,我一个人来到微信工作,朋友在高铁站跟我告别。
我一上车,就收到朋友发来的微信:“如果你一个人上微信,万事小心!没钱的时候找我,孤独的时候找我,你想哭的时候我来!”
我微笑着回答:“是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确实是朋友们陪伴我度过了最低谷、最无力的时光。
你看,时间带走什么、留下什么,真的很清楚。
时至今日,我想没有人会以这个人给我发了多少群消息作为标准来判断一段感情吧?
真正关心的人不会只是说说而已。
真正关心的人不会只是走过场。
为什么我们不再对海量的微信消息印象深刻?
也许大家越来越觉得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祝福缺少了一点温暖和用心。
就像我表姐一样,她同时有两个崇拜者。
一个出身小康的男人,但是性格傲慢,性格有点自命不凡。
家庭出身普通,但性格温和,为人细心体贴。
起初,家里人都更喜欢前者,认为他前途光明,条件更好,但现在却都倒戈了。 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件小事——
他们都在微信上发送了除夕祝福。
只不过一个是群发,一个是私发。
无忧无虑的选择群发,细心的选择私信。
表弟问粗心的男孩:送一份真诚的祝福就这么难吗?
他只说了一个字:“忙。”
看看后者,可以看出是花了很多心思的。
对表弟的祝福充满了爱。
我对表弟父母的祝福也是真诚的……
这样一比较,自然就知道谁胜谁负了。 谁输谁赢不是一目了然吗?
以前我很听别人的话,后来慢慢学会了认真。
因为谁是真诚的,谁是敷衍的,谁是真诚的,谁是搪塞的,一条祝福微信就足以说明一切。
真正关心的人不需要通过群微信来证明什么。
如果你不想盲目跟风,那真的没关系。
平日里朝夕相处的时光,此时此刻胜过千言万语。
细节中的流露胜过一切华丽的言辞。
如果你还想送祝福的话,那就要小心了。
即使晚一点,我想屏幕另一边的人也不会在意。
即使消息更短,我认为收到消息的人也不会责怪它。
懂你的人自然会懂。
即使那句话说:
你真正关心的东西是在你内心深处的。
即使我没有第一次联系你,我的心里永远都会有一个属于你的角落。
即使你没有别人那么有才华,我也会在心里永远真诚地祝福你。
真正的爱情不在于时机,而在于相处。
朋友不再华丽,而是简单。
三毛说道:
如果你给别人的和你给我的一样,那我就不要了。
我能理解这种感觉。
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渴望一些真诚的东西,渴望一些特别的东西。
点亮文末的“在看”,告诉每一个你爱的、关心的、关心的人:这个春节,虽然我没有给你发群微信,但我心里真的有你。
-结尾-
晚上听
为爱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