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三年补贴近50亿年砸钱“投喂”超15款短视频

2023-12-22
来源:网络整理

头条的“崛起”,无疑让BAT玩家承受了压力。 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加大了在短视频领域的投入和布局,希望打造下一个“抖音”。

截至2018年6月,综合短视频平台和聚合平台活跃用户数分别达到4.72亿和1.61亿,流量值和用户价值大幅上升。

不过,在不少投资者眼中,“这并不是一个突然火起来的行业”。 以2016年Papi酱的爆红为标志,短视频行业已经火爆了三年。

如今,短视频面临着流量红利逐渐消失、商业变现困难、资本进入减少等问题。 数据显示,短视频领域2018年上半年净增用户近1亿,到第三季度活跃用户仅1300万,增速大幅下滑。

风起得快,去得也快。 回顾2018年,短视频一方面被BAT和今日头条不断“花钱”喂饱,另一方面又对商业变现感到焦虑。 当风停时,短视频能否打破泡沫,真正拥有飞翔的能力,留住资本的青睐?

“四方”三年补贴近50亿,花钱“喂饱”了超过15个短视频

我想BAT也没有想到,凭借绝对的流量优势,转眼间,今日头条就借助短视频异军突起。

“在互联网生态中,大家都还在密切关注流量,一旦某个玩家割掉了整个市场的一块,势必会给剩下的玩家带来压力。” 对于BAT在短视频领域的布局,洪泰基金娱乐产业基金合伙人金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道。

为了赶上短视频的“高铁”,BAT从2018年开始疯狂“补课”。据记者统计,2018年,BAT制作的短视频超过15个。

在推出大量APP后,BAT也毫不犹豫地在短视频市场“砸钱”。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上半年短视频领域融资案例多达19起,从融资金额来看,19起融资案例中融资金额最大的是腾讯领投,其次是百度等。

2018年抖音最火的视频_2020年抖音最新视频_2021抖音爆火视频

补贴方面,早在2016年,BAT、今日头条就开始对短视频进行补贴。 据记者粗略估算,2016年以来,BAT和“头条集团”仅对短视频的补贴就接近50亿元。

然而BAT却慷慨地“养活”了这么多短视频应用。 无论是MAU(月活跃用户)还是用户时长,都无法与“今日头条”的抖音抗衡。

截至2018年底,头条短视频产品仅有4个。 但凭借这四款APP的海量用户,“今日头条系列”在2018年的短视频竞争中保持着绝对优势。

相关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抖音在移动视频应用中用户使用时长排名第二,在短视频领域排名第一。

从数量和支持度来看,腾讯和今日头条已经开始了短视频领域的对决。 在腾讯意识到之前,今日头条率先通过大量财政补贴获得了流量。 当腾讯意识到这一点并开始大力扶持短视频时,今日头条投入的成本已经开始见效。

过去,腾讯的微信和QQ承载了大部分流量,在市场上拥有绝对的流量红利。 但抖音出现后,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 星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戈表示:“没有人想到今日头条会投入如此大的成本,最终形成一套体系,抢占并巩固市场主导地位。抖音的火爆是有历史特殊性的。”

对于腾讯来说,虽然投入了14款APP来应对短视频攻势,但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 杨戈告诉记者:“这有深层次的原因。腾讯​​进入短视频市场较晚,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是表面原因;深层次原因是由其基因决定的。腾讯的社交模式想要整合转型很难。”

对于资本涌入短视频行业的原因,杨戈认为,这背后的逻辑有待进一步验证,投资价值和市场空间有待衡量。

抖音广告报价:1万次点击1万元。 今日头条预计2018年广告收入为300亿至500亿。

短视频流行吗? 热的。 提现难吗? 灾难。

2020年抖音最新视频_2018年抖音最火的视频_2021抖音爆火视频

作为内容输出行业之一,短视频的变现方式无外乎几种:平台补贴、广告、电商和内容付费。 数据显示,2018年短视频营销市场规模达到140.1亿元。

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短视频都和其他内容行业一样:20%的龙头赚了80%的钱,而80%的基础市场是无利可图甚至亏损的。

至于短视频平台中竞争最激烈的“头条”(抖音、火山视频、西瓜视频)和快手,即使行业地位“名列前茅”,但商业化模式仍在迭代优化,目前尚无布局寻找真正理想的变现路径,我们还在探索商业变现最大化的路径。

2018年,抖音一口气推出热搜榜、MCN合作、广告订单平台星图和企业蓝V计划,进一步强化平台广告营销能力。 据悉,抖音首轮星图平台已签约四家机构作为官方服务商,负责接单和运营达人广告。 同时,已有21家抖音认证MCN机构入驻。

日前,记者向做抖音广告的广告主询问,得知抖音上的广告分为两类:一类是CPC(按点击收费),预计2元/次点击,1万一个万元点击预计展示1000万人次; 另一种是CPM(千人展示),预计10元/CP,就是1万元,预计展示100万人。 至于广告的实际效果,对方没有直接回答。

虽然今日头条没有透露具体的广告收入数据,但根据国信证券11月研报,字节跳动目前的商业模式主要以“短、平、快”的移动广告变现为主,广告收入预计2018年在300亿左右、500亿元之间。

至于快手,如果你稍加留意,就能发现明显的变化:2018年9月之前,用户在快手上看到广告并不容易,但最近,快手上的广告出现频率明显增加。 快手告诉记者:“快手推出了快手营销平台,将包括快手广告和快手商业开放平台两部分,具体数据不方便提供。” 快手将自己的商业化称为“老铁经济”,更注重围绕用户社交关系的商业化。

“抖音和快手两个平台最初的定位逻辑不同,因此背后可以探索的商业变现模式也不同。比如抖音基于平台定位更倾向于通过广告、宣传来变现,而抖音则更倾向于通过广告、宣传来变现。”快手离直播变现的模式还很远,最近我们也在关注用户的粘性和意愿能否形成品牌价值和广告价值。” 光点资本合伙人付峥向记者分析。

星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短视频行业现在是大平台下的“千团大战”。 在商业变现方面,基本都是基于短视频做一些服务型的工作,比如搜索/孵化IP、寻找/孵化网红、抓取内容等附加功能。 “我觉得这更多的是个人创业,而不是平台创业。”

头部短视频平台在2017年至2018年密集推出商业平台,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商业变现。 但随着短视频流量红利逐渐消退,艾瑞认为,新兴腰部平台在未来2至3年内实现大规模商业变现的可能性较小,短期内很难看到爆发式增长,同比增速有逐渐放缓的趋势。

2018年抖音最火的视频_2020年抖音最新视频_2021抖音爆火视频

短视频创业者最焦虑的是什么?

“如何赚钱并生存?” 这是短视频行业的集体焦虑。

今日头条曾在《2017年短视频创作者商业变现报告》中指出,47.9%的短视频团队没有盈利,而30.25%的团队略有盈利。 当时,平台补贴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占比72.58%。

“头部平台完全有可能实现盈利,但如果只生产短视频内容,大多数平台根本入不敷出。” 面对热闹背后的短视频,洪泰基金娱乐产业基金合伙人金城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纯粹以内容为主的短视频收入大部分只能依靠广告投放。 与短视频平台的广告收入、电商变现等方式相比,短视频行业内容创作者的盈利模式较为单一。

一位短视频内容从业者分享了他的感受:“如果说短视频的上半场可能是一场流量和资本的单边竞争,那么下半场的重点是如何开发产品、如何开发技术、如何寻找商业模式……”

“就纯内容制作而言,上半年有资本参与,但很少有商业模式建立。” 洪泰基金娱乐产业基金合伙人金城表示:“值得一提的是,在某些细分领域,垂直内容的短视频表现不错。但这些项目通过短视频吸引流量,延伸到产业覆盖,然后依靠行业来进一步变现。这种模式是可行的,就是不依靠短视频本身来变现,而是依靠短视频内容涉及的行业来变现。”

其实,短视频的价值并不在于“你拍的视频里有有价值的东西”。 在杨戈看来,“你要思考的是如何让数千个短视频组成的生态系统价值最大化。” 他进一步解释道:“所以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平台化。什么样的玩法最终能够形成平台,我们才会更有可能去投资。”

业内人士认为,2024年,短视频产品将开始全面大众化、差异化。 所有的直播平台、所有的电商平台、所有的音频、微信渠道,甚至所有有点内容的平台都会推出自己的短视频模块或者独立的短视频APP。

然而,在瞬息万变的娱乐圈中,谁能说明年不会再有新的事情发生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