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品类内卷,品牌通过嗅觉建立记忆点

2023-12-28
来源:网络整理

毫无疑问,麻辣仍然是餐饮中最受欢迎的风味,但麻辣品类严重欠发达也是事实。 以火锅为例。 从食材到装饰,从锅底到甜品,创新的难度越来越大。 “臭豆腐香肠”的出现,开启了新的感知,从味觉到嗅觉的跨越,产品竞争达到了新的维度。

要知道,人类不仅是“视觉动物”,也是“嗅觉动物”。 相关科学研究证明,我们所能品尝到的所有味道中,75%到95%都是依靠我们的嗅觉。 所以,聪明的商家早就开始在“气味”上大做文章了。 比如西贝的菜品设计就会特别考虑气味对顾客的影响。 比如,店门口摆了一个大锅,用小火慢慢炖牛骨。 香椿面的沸油增强了风味,类似于星巴克店里咖啡豆的浓郁香气、各大烘焙品牌店里新鲜出炉的面包的香气等,都通过嗅觉刺激消费者,建立起独特的品牌形象。品牌印记。

对于那些经营肥肠、臭鳜鱼、臭豆腐、螺蛳粉的商家来说,在气味营销上就更有优势了,因为气味带来的“独特气质”很难掩盖,而“臭”瘾君子”人们常常是靠闻香来店里的。 气味更像是一种天然的交通分流工具。 每当你经过一家商店时,你的嗅觉就会被自觉地唤醒。 因此,“气味经济学”早已成为一门突出的科学。

三、重口味也会“上瘾”

就像吃辣一样,很多人吃重口味的食物是为了缓解压力。 这是“情绪化饮食”,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导致上瘾。 虽然有时吃臭食物需要克服心理障碍,但一旦接受了臭味,新世界就会打开。

而且随着消费频率的增加,人们对重口味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 越吃越臭,甚至根本不臭,但味觉却被训练出来,渐渐上瘾。 在咖啡中也发现了类似的逻辑。 每个人都涌向臭味食物,并热衷于挑战新的难度水平。 这自然成为商家手中的流量密码,导致“臭创新”变得越来越“离谱”。 那么当你看到螺蛳粉、青饺子、榴莲苏打水和臭豆腐雪糕后,你觉得“臭豆腐肥肠”似乎可以接受吗?

大肠面好吃吗_大肠面价格_大肠面抖音

肥肠积蓄力量

有望创造下一个“螺蛳粉现象”

或许只有痴迷“臭”的人才会想到“肥肠+臭豆腐”这种“上瘾”的产品组合,但无论CP如何变化,大肠才是灵魂。 毕竟螺蛳粉还是有口味瓶颈的。 不吃螺蛳粉的人很多,但不吃肥肠的人却很少。

可以说,无论南北、东方还是西方,几乎没有不喜欢香肠的人。 其他产品中存在的口味或地域限制在香肠中几乎不存在。 唯一不甘心的恐怕就是“大肠刺身”了。 。

另外,无论是正餐、火锅、小吃、快餐还是面食,无论是一个人还是聚餐喝酒,肥肠的场景感确实很强。 尤其是火锅里,肥肠是合格的工具,比如肥肠鱼、肥肠鸡、肥肠田鸡、肥肠血、酸菜肥肠等等。 无论你是单独作战还是集体作战,都没有关系。 这位油腻的老网红,有足够的实力来超越周期。 回到肥肠的“迭代过程”,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口味的发展和消费习惯的变化:

大肠面价格_大肠面抖音_大肠面好吃吗

-1.0版本中,早期的肥肠以单品和零食的形式存在,比如鲁菜的九转大肠、江油肥肠、微信的红烧肉肠,还有各地的肥肠面、肥肠粉等。阶段,肥肠的知名度高但价值感不强。

- 2.0版本进入“肥肠+万物”阶段,以火锅或干锅为主。 各地都有不错的品牌,比如重庆的小鹏肥肠鸡、成都的八两红云、微信的龙八两肥肠鱼、微信的八两肥肠鸡醉儿,这段时间都进行了大肆宣传。 肥肠火锅/烤锅单价大幅提升,肥肠品类存在感进一步强化。

-3.0版本,肥肠在品类创新上取得突破,如以鹿掌掌、咸和庄为代表的炖火锅,以盛香亭为代表的麻辣烫,热焖轻食等,主打“肥肠+火锅/肥肠+主食”食”,走品类整合之路。

- 4.0版本是口味创新和传播的突破,如以臭豆腐肠、螺蛳粉肠为代表的创意香肠,将小众口味拓展到大众市场; 今年,在抖音上火爆的红烧大肠加盟店开始通过抖音来放大品牌知名度,其主要盈利模式是招收加盟商,通过培训招收学徒。

总结一下:如今,肥肠食品和面条市场已经饱和。 长此以往,肥肠的生长可能就在火锅和零食中。 在火锅部分,红烧火锅现已成为主流,尤其是川渝火锅。 市场份额从2024年的3%增长到2024年的15%; 作为火锅的细分领域,肥肠火锅如今势头强劲。 ,“臭豆腐肥肠”这个网红品类被肥肠火锅人普及。

零食方面,与肥肠相关的品牌纷纷获得融资。 肥肠连锁品牌赶食记今年初完成5000万A轮融资。 其招牌肠粉去年销量达500万份; 去年迎来了高光时刻,盛湘婷、卢湖江、卢阿姨、热卢世光、卢林传奇等火锅新锐品牌相继获得融资。

大肠面好吃吗_大肠面价格_大肠面抖音

肥肠具有通用性强、价格高、频率低的特点。 到目前为止,市场上还没有领先品牌。 大多数区域品牌的规模普遍较小。 小鹏肥肠鸡两年才开了40多家店,龙霸只有24家; 香肠产业最发达的四川江油制定了年产值超百亿的目标,但其发展重点是零售而非餐饮。 它守卫着金饭碗,却没有发展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香肠品牌。 。

从产品上看,肥肠并没有突破重油、重辣的传统特点,对于追求“健康、轻肥、微辣”的Z时代消费者来说,确实不够友好; 从品牌角度来看,它符合当今年轻人的审美和品味。 调色香肠品牌更是稀缺,香肠品类“油腻”的品牌形象并未得到改善。

此外,高客户订单仍是制约该品类发展的最大障碍。 比如,抖音上火爆的红烧肉肠专卖店一般售价90元一斤。 在消费能力下降、消费日益谨慎的当下,回购量将是巨大的。 问题。

概括

与酸菜鱼、小龙虾、牛蛙等大单品相比,香肠品类升级步伐相对缓慢,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目前还没有一个品牌拥有优秀的车型。 但无论从产品的通用性、口味、话题点,还是供应链的成熟度来看,肥肠都有潜力成为下一个爆款。

但阻碍肥肠发展的绝对不是“臭”,因为越是有争议的品类,越容易形成分歧,打破向内的次元墙。 螺蛳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据《微信螺蛳粉行业大数据洞察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5月,饿了么平台螺蛳粉外卖店数量将接近5万家,较2024年翻一番。2024年,微信螺蛳粉销量达1.3亿份。仅在饿了么平台销售。 让人“脸红”的螺蛳粉,早已成为产值百亿的超级单品。

未来香肠品类升级的方向在于产品差异化和品牌化,尤其是目标人群的精准识别。 要知道,喜欢吃肥肠的人有很大一部分与螺蛳粉、榴莲的消费群体重叠。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臭豆腐肥肠”如此受小姐姐们的喜爱。 在“爽点”消费的迭代中,灵魂在于“一秒顶”,臭豆腐如此,螺蛳粉如此,肥肠亦如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