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没看微信群的错吗?
1.
今天会议提前结束,我在电梯里碰巧遇到了一位同事。
他问我今晚是否愿意去参加晚宴。
啊? 什么晚宴? 我有点困惑。
我说你不看微信群吗?
我有十多个微信群,但我看不到。 看到他有些责怪和埋怨的语气,我心里有些害怕,但还是微笑着给他解释了。
情况确实如此。 截至目前,我的微信已有三四百人,还有十几个杂乱的微信群。 谁天天盯着微信群就没问题。
回到公寓,我拿出手机,打开微信,滚动着一串条未读消息,终于找到了这个群。
原来今天下午有人在群里打电话约吃饭,但是没有人回复。 既然发起者不是群主,也不属于艾特,难怪被我忽略了。
我有点无奈。 微信群在给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增加了一点麻烦。
2.
最近公司新建了一个内部食堂,这对于我们外地人来说是一大利好。 我们不再需要绞尽脑汁去想一日三餐如何吃。
一天下午,当我忙完一天的工作,头都快炸了,肚子也饿了,赶到食堂时,却发现单位里外地的年轻人一个也没有来。 做饭的阿姨特意问我:为什么就你一个? 其他年轻人呢?
我摇摇头,摊开双手来表达我的无知。
吃完饭,我挺着圆滚滚的肚子回到了公寓。 我拿出手机,突然发现单位小伙子创建的微信群里还有一两百条未读消息。
点进去才发现,当天下午他们就在群里讨论去哪里办牙仪式,并号召感兴趣的人下班后到一楼集合。 而且我工作太忙,根本没有注意到。
不久之后,和我同住一个房间的同事参加完晚宴回来了。
原来你太忙了,没时间见我。 看你在群里不说话,一脸忙碌的样子,我以为你不愿意自己去,所以就没有单独给你打电话。
没关系,我只是太忙了。 看到她那略带歉意的表情,我感到很尴尬。
说实话,我有点羡慕他们在群里聊得那么开心。 但我知道,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还是没有时间拿着手机和他们在微信群里聊天。
每个单位都存在着忙得要死、忙得闲不下来的情况。 不幸的是,我属于前一组。
微信群太多了,所以我只置顶了与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两个群。 其他群体只能自生自灭。 把一天积累的未读消息全部看完,不到半个小时。
每当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躺在床上玩微信,看着屏幕上未读消息的小红点,我就忍不住想,为什么总有人能在工作中如此悠闲。
然而,生活不会因为你的抱怨或嫉妒而发生任何改变。
3.
微信群什么时候最活跃? 抢红包的时候你最活跃!
当你向小组中的每个人询问某件事并提出一个话题但没有人回应时,你认为每个人都在忙于他们正在做的事情。 结果红包发了,瞬间就被抢了,看得你一头雾水。 即使是从来不说话的人,拿到红包也会作弊。
看到微信越来越火爆,春晚也与时俱进,推出了摇一摇抢红包活动,为已经火爆的抢红包活动又增添了一个维度。
春节假期应该是人们抢红包最疯狂的时候。 在外工作的亲戚也都回来了。 除了在家打牌、打麻将、玩乐等活动外,生活很无聊。 这个时候,抢红包就成了消磨时间的最佳工具。
虽然在街上看到一毛钱我都懒得弯腰去捡,但在抢红包的游戏中,哪怕是一两毛钱我也很乐意抢。 偶尔,拿到两五块钱,我的心情就像中了彩票一样兴奋,想要告诉全世界。
红包接龙游戏拯救了无聊的人类,连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都喜欢玩。
除夕夜,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了春节联欢晚会。 事实上,只有我一个人在看。 我的父母忙着抢红包,无法自拔。 他们不时惊呼,像孩子一样跳舞,炫耀自己抢到了多少钱。 只有我一个人专心看春晚。
并不是春晚有多么吸引人,而是春晚已经成为我从小到大过年的保留节目。 即使不尽如人意,我也会继续耐心地读下去,不然总觉得缺少了年味。
正当我兴奋的时候,妈妈突然说:XX(我的名字),大家都在群里抢红包(指家庭群),你怎么不加入呢?
我正在看春节联欢晚会。
明天我们可以看春节联欢晚会吗? 全家人都在玩红包游戏,你却一言不发。
你知道我在看电视。 另外,我不喜欢看重播。 看完之后我就没有再看下去的欲望了。
妈妈摇头叹息,我也无能为力。
我觉得有点委屈。 虽然每个人都爱钱,但他们花很多时间玩红包游戏。 说实话,我! 不! 幸福! 欢乐! 除非我玩微信的时候碰巧抓到了红包接龙,我才会参加。
手机占据了大部分的碎片时间,我希望能有完全属于自己掌控的时间。 那么到底是我们改变了手机,还是手机改变了我们?
也许有人会说我不善交际。 诚然,微信这样的社交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进感情,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但在我看来,通过网络维持的关系确实很脆弱。 在微信上聊一两个小时还不如通过电话或面对面交谈。 十分钟获得的信息量远远大于网上交流。
微信让我们更加熟悉,也更加陌生。 你在朋友圈看到的自拍照是经过处理的,你看到的风景是经过过滤的,文字是经过当事人深思熟虑后发出的。 你看到的一切都是对方想给你看的一面,并不一定是真实的生活。
我宁愿在想着对方的时候打电话。
你好,你有空吗? 出来聚一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