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雷军的造梦与价格挑战
随着小米汽车首款量产车SU7即将上市,雷军深知其市场影响力的重要性。 他在发布会上多次强调,SU7绝不是市场上一款注重性价比的普通汽车,而是寄托了小米对造车技术的高度期望和要求。 长达三个小时的发布会中,PPT上“全球最高”、“全球第一”、“国内唯一”等字样展现了小米汽车的技术领先和突破。 与SU7竞争的是百万美元的保时捷和特斯拉S。相比之下,人们对SU7的定价充满期待。
不过,雷军对于小米汽车的价格却有所防范。 他明确表示:“这样的车不可能卖到30万元,这样的性能和配置,要40万元以上。” 有猜测SU7高配版售价可能会超过30万元,与昨天不同。 较晚发布的姬氪007售价从20.99万元到29.99万元不等,形成鲜明对比。 雷军明确表示:“我们要打造的不是一辆普通平庸的汽车,我们要打造的是一辆可以与保时捷、特斯拉相媲美的梦想汽车。”
如此高的定位、高的要求,也预示着小米汽车的用户群体将不再是过去的“年轻人”,而是雷军口中的“时代精英”的新阶层。 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小米汽车对自家产品的信心,也预示着其最终售价的上调。
小米汽车已经进入小规模量产,但距离正式上市还需要一段时间。 发布会前,雷军在社交平台透露,SU7的定价尚未最终确定。 他承认“确实有点贵”,但他强调小米追求的是“合理贵”,在体验上会超出大家的预期。 。 而这正是雷军和小米汽车的技术底气所在——不仅来自于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更来自于与顶级供应商的合作。 如果我们要造一辆汽车,那么,只要聚集三四百人,花费十亿以上,在其他车辆的基础上做起来,启动这样一个项目并不困难。 然而,打造一辆真正伟大的汽车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 在本次技术大会上,雷军透露了小米在电动汽车技术方面的突破。 他明确指出,智能电动汽车五项核心技术是电驱动、电池、大型压铸、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 为了实现这些技术,小米选择了自主研发以及与外部顶级供应商合作的模式。
小米的电驱动技术并非完全自主研发,而是与汇川技术、联华电子合作开发。 工信部公布的信息显示,汇川技术、联华电子是小米驱动电机的供应商。 目前,这两款电机已实现量产,将搭载于首批小米SU7车型上。另一款自主研发生产的电机V8转速较高,预计2025年量产。
在电池方面,小米的策略也是自研与合作并重。 它并没有像一些汽车厂商那样完全开发自己的电池技术,而是选择与微信时代合作,使用微信时代的三元锂麒麟电池。 双方共同开发了800V高压电池组。 此外,小米还开发了自己的碳化硅高压平台、CTB集成电池技术,甚至还建设了自己的电池包工厂。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蔚来曾尝试自行研发电池,但在前期投入巨额资金后,今年却宣布放弃这一策略,转而采用自研和外包的方式。
在智能驾驶领域,小米投入巨资。 除了激光雷达、高算芯片等硬件由禾赛科技、英伟达提供外,其余底层算法均由小米自动驾驶团队自主研发。 发布会上,雷军展示了“变焦BEV技术”、“超分辨率占网技术”等几项引人注目的技术。 这些技术无疑展现了小米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决心和能力。
此外,雷军还对小米汽车的价格有所防范。 虽然他没有透露具体的价格区间,但通过小米在电动汽车各方面的技术突破和自主研发能力,我们可以预见小米汽车在未来市场的竞争力。 小米在自动驾驶领域展开大举投资,初期投资33亿元,目前已增至47亿元。 雷军透露,小米的自动驾驶团队已经突破千人,测试车辆超过200辆。小米的目标是到2024年跻身行业领先者之列。不过,与整个汽车行业的重量级投入相比,小米的投入仍然有限不足的。
蔚来过去几个季度的研发支出均超过30亿元,去年更是超过108亿元。 小米通过核心自研与外部顶级供应商合作,减轻初期资金压力,同时保持核心技术的掌控,加速首款车型的量产。
雷军坦言,汽车工业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水平极高,小米对此感到敬畏。 小米的目标是在未来15到20年内成为全球排名前五的汽车制造商之一。 要实现这一目标,小米的年销量至少需要达到600万台。
雷军将造车视为自己最后一次创业。 他表示,宣布2024年造车后,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不确定性:“造车太难了,一切都是未知和不确定的。” 近期市场分析指出,小米进军汽车市场时并没有进军汽车市场。 充分利用这个机会。 2024年,小米宣布造车计划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刚刚兴起,市场渗透率仅为10%左右。 华为智能车选车型刚刚与合作推出了SF5车型。 然而,仅仅三年后的今天,据乘联会统计,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超过40%。 理想汽车一年销量超过30万辆,华为与赛勒斯合作的AITO 交付量超过13万辆。 据媒体报道,他们明年的目标是销售60万辆汽车。
过去一年,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价格战。 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制造商正在以难以想象的价格展开激烈竞争。 这场价格战到了年底并没有停止的迹象,甚至愈演愈烈。 对于未来,不少车企负责人表示,预计竞争会更加激烈。
雷军原本在小米技术大会上表示只谈技术不谈产品,但会议进行到一半,他依然谈到了小米汽车。 发布会最后,两辆小米SU7无人驾驶汽车在国家会议中心四楼亮相。 不过,与小米SU7同类型的新能源轿跑市场,已经有极氪007、智界S7、新特斯拉、小鹏P7i、蔚来ET5等众多竞品车型。
发布会最后,雷军表示,小米汽车是小米集团从手机行业向汽车行业的重大跨越,也是小米集团的新起点。 不过,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小米SU7不会重现12年前小米1以1999元横扫市场的辉煌。 更加成熟的产业体系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意味着小米无法在汽车行业继续走高性价比路线。 蔚来创始人李斌也表示,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多样化的客户需求是当前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 蔚来品牌想要获得利润空间,就必须提升市场定位。
雷军也在小米汽车发布会上表示,光是电池成本就相当高,14.9万的售价根本无利可图。 他对小米汽车的价格有所防范,并对小米汽车未来的发展表示了信心。 他说:“我相信有一天,世界上的每条道路都会有小米汽车行驶!” 不过,就像小米冲刺高端手机市场一样,小米SU7需要得到“时代精英”的认可,雷军还需要努力。 尴尬的是,发布会结束后,有媒体用小爱同学识别小米SU7,却误将其识别为保时捷。 不知道那个时代的精英们是否会同意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