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雷军和小米汽车来说,这场战斗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出品| 电子商务首页 | 作者赵云鹤
小米在造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拥有雷军一生的种种荣誉,小米的造车项目一开始轰轰烈烈,后来却变成了低调的小米造车项目。 近日,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大年初二,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华在微博辟谣“小米造车遇到困难,小米汽车品牌未获认可”的传闻,并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顺利。
辟谣后不久,就有消息传出,小米汽车取得了关键进展。
目前,小米正在同时开发两款车型,其中一款是中型溜背轿车(内部代号),分为两个版本。 与此同时,小米还正在研发第二款量产车(内部代号勒芒),计划于2025年上市。
首款车的两个版本在三电系统、智能驾驶等方面存在差异。 根据目前内部讨论方案,低价版起售价约为26万-30万元,而另一个版本则定位在35万元以上。
此前,雷军曾在微博上向粉丝发起了对自己第一辆车定价的投票。 符合小米一贯高性价比的品牌调性,10万元以下售价的机型得票比例最高,且价格越高得票数越少。
目前,小米首款汽车的价格与米粉信的低端价格不匹配。 但按照雷军的思路,大众市场竞争激烈,尚未形成规模的小米汽车在性价比上将很难竞争。 在高端市场,小米汽车才刚刚起步,没有积累足够经验的小米很难与技术领先者竞争。
20万-35万元市场的产品相对较少,用户对价格不那么敏感。 对小米来说相对更友好,更容易做出好产品。
目前,首辆车正处于样车试制测试阶段,“摩德纳”的两个版本也已拖车至黑龙江等地进行道路测试,以验证车辆在极寒气候条件下的性能、耐用性和可靠性。
按照计划,小米汽车预计将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发布首款小米汽车。
雷军对小米首款汽车充满信心。 在小米汽车全员大会上,雷军表示,“这款车肯定会爆款,我唯一担心的是,如果电池价格再涨,我们可能会变成超级豪车。”
但小米汽车能否像雷军想象的那样成功,还存在一个问号。
小米造车面临重重困难
“我决定亲自带领团队,这是我人生中最后一个重大创业项目,我知道做出决定意味着什么,我愿意把一生中积累的所有成就和声誉去争取小米汽车。”
2024年3月30日,小米发布会上,雷军泪流满面,宣布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并喊出了“为小米汽车而战”的口号。
同日,小米发布公告,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项目,并将设立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 首期投资100亿元人民币,未来10年预计投资100亿美元。
从此,小米踏上了轰轰烈烈的造车之旅。
后来者小米在过去的一年里雷厉风行,不断进行投资和收购。 截至目前,小米已投资超过50家汽车产业链公司,涵盖智能驾驶、车载芯片、动力电池、整车等多个产业链核心技术领域。
与此同时,小米也在加速招聘,引进了原极虎事业部总裁余立国、原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林等汽车行业人才。 目前,小米已建立了一支由1800多名专业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
随着智能新能源汽车成为趋势,小米在入局之初就制定了全栈自学习算法的技术布局策略,全力发力自动驾驶,并提出到2024年成为自动驾驶第一。梯队的短期目标。
去年8月,小米宣布自动驾驶团队规模已达500人。 相比之下,理想的自动驾驶团队有700人左右,而蔚来的自动驾驶团队有1000多人。 最后加入的小米在团队建设方面也不甘落后。
但外界对小米自动驾驶研发的质疑却从未停止。
同样是在去年8月,小米以视频的形式公布了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最新进展:小米已经完成并验证了无保护自动驾驶、斑马线让行人、自动代客泊车、连续坡道自动下降、和机械臂。 自动充电等30项自动驾驶相关功能。
不过,随后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段自动驾驶技术路测视频存在明显的后期剪辑、拼接痕迹,并没有真正体现小米自动驾驶技术的流畅程度。
不久之后,有消息传出,小米汽车的开发项目进展不及预期,最终可能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 而且,由于早期自动驾驶测试成绩不佳,不少员工对小米汽车的首款产品缺乏信心。
同时,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小米汽车生产销售资质许可证的获得问题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虽然小米方面表示进展顺利,但距离小米汽车正式量产已经所剩无几了,而且牌照问题还没有解决,这让人很难放心。
小米造车举步维艰,主营手机业务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造车之路
在宣布造车的发布会上,雷军提到,公司拥有1080亿元的现金储备、全球排名前三的手机业务、全球最好的智能生态系统,公司赔得起钱。 这些都是小米为汽车打造的因素。 重要的支持。
雷军在内部讲话中还表示,近两年来,集团的支持让小米汽车能够“心无旁骛,按照原计划坚定前行”。
但问题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小米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
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小米总营收794.7亿元,同比下降9.7%。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由盈转亏为-14.74亿元,调整后净利润21.17亿元,同比减少。 59.1%。
(来源:小米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
小米营收和净利润连续三个季度下滑。 2024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小米调整后利润分别为28.6亿元和20.8亿元,同比下降52.9%和67.1%。
在智能手机主营业务方面,受多重因素叠加,去年第三季度小米手机出货量下降9%,小米智能手机营收425亿元,同比下降11.1%。
据统计,小米销量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排名第五,市场份额从2024年同期的14%下降至13%。
核心业务遭遇遇冷,基于小米手机建立的生态链也随之萎缩。
财报数据显示,小米IoT及消费产品营收由去年同期的209亿元下降9.0%至191亿元; 互联网服务收入由去年同期的73亿元下降3.7%至71亿元。
集团业绩不容乐观,汽车制造是公认的烧钱项目:近两年,小米汽车在研发和工厂上的投入达60亿元。 到第一辆车交付时,已花费约180亿元。 元。
尽管雷军曾表示,小米不缺造车资金,但该公司的发展现在正处于瓶颈,高昂的造车成本将变得难以承受。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小米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一批忠实的“米粉”,而这群米粉将是小米汽车的核心支持者。
不过,按照规划,小米首款汽车的售价将超过26万元。 这并不是最适合米粉群体的市场。 米凡是否愿意掏钱也是一个难题。
无论如何,都没有回头路了。
如今,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开始萎缩,得到集团全力支持的造车业务成为被寄予厚望的第二增长曲线。
对于雷军和小米汽车来说,这场战斗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看到它就是命运。 添加群聊,扫描二维码,加入跨境社区,认识更多人。
铁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