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小米汽车量产的临近,小米汽车背后如何获得生产资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业内外的关注。
11月10日,市场传出小米汽车将与海马汽车合作的消息。 针对该消息,海马汽车今日回应称,公司目前暂无相关消息。 海马汽车始终保持开放态度,积极争取和开展对外合作。 如有相关合作事项,公司将按照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事实上,今年以来,关于小米汽车与海马汽车合作的消息不时传出。 不过,海马汽车每次都辟谣。 海马近年来在市场上的表现并不强。 为什么市场上有海马汽车与小米合作的传言? 这可能与海马汽车早期为小鹏汽车代工有关。 2017年,由于小鹏汽车尚未获得生产资质,其首款量产车型小鹏G3由海马汽车生产。 双方合作多年,随后小鹏汽车于2024年通过收购广东福迪汽车获得生产制造权,与海马汽车的合作至此结束。
当然,海马汽车并不是唯一一家传闻与小米汽车合作的车企。 近两年,北汽集团也频频传出与小米汽车洽谈电动汽车生产合作的传闻。 这一消息首次在市场上爆出是在8月份,当时有报道称两家公司正在研究不同的选择,包括小米收购微信现代二号工厂的股权,该工厂拥有在中国生产汽车的许可证。 由于小米目前迟迟未能获得自主生产汽车的牌照,双方正在探讨合作方式。 当时,针对此消息,北汽蓝谷投资关系部相关人士回应称:“我们尚未收到相关准确消息。” 此外,据传小米汽车正在与华晨、奇瑞等多家汽车厂商洽谈合作。

众所周知,近年来,车企获得汽车制造资质的条件越来越高,这个问题也成为了很多车企需要面对的问题。 早在2017年,国家相关部门就开始收紧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申请和审核。 2018年后,国家发改委基本不再批准新车制造资质申请。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厂商的新车势力都是通过并购获得生产资质的。 毕竟,要生产电动汽车,首先要遵守国家发改委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和工信部的《新能源汽车准入规定》。
当然,不少车企因生产资质问题不得不做出调整。 例如,百度和吉利成立新品牌来解决资质问题。 双方其实早在2024年就宣布生产汽车,当时还推迟了首款车型ROBO-01的上市。 但由于生产资质问题,该车型后来改为极岳01并推出。 毕竟,百度是双方较早合作的龙头,但其并没有生产资质,因此极都汽车并不具备生产和销售的能力。
尽管外界对小米汽车的生产资质存在担忧,但10月,雷军就小米汽车的造车流程发文称:小米汽车目前进展非常顺利,将于明年上半年正式上市。 到时候我会向大家汇报。

小米似乎已经为造车做好了一切准备。 不过,关于如何获得造车资质,目前官方还没有明确的消息。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即使小米汽车选择代工,也维持不了多久。 虽然选择OEM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生产资质问题,但从长远战略角度来看,自己获得资质,自建工厂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此外,选择代工厂还需要支付巨额资金。
以上内容均来自《电车报道》。 全文不用于商业用途,仅供参考。 如有侵权将被删除。
如果您喜欢,就点击观看吧。
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