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疆路试谍照曝光,小米汽车最终上市的日子或许真的很近了。 毕竟,从路试照片的拍摄来看,该车已经进入了量产前的最后阶段。 虽然现在还处于测试阶段,但小米汽车自然还没有进入工信部的申请流程。 不过,根据以往的行业经验,小米汽车明年上半年上市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不过,除了关心小米汽车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和大家见面。 小米汽车的产品信息和价格预期显然是目前更多人关注的。 那么从这次路试的谍照中能否挖掘出更多相关信息呢?
小米的高端之路,英雄造车时气喘吁吁吗?
小米之所以如此强大,其整合供应链的能力不容忽视。 这里不讨论小米跨界汽车行业以及更大规模的上游供应链对小米整合能力的考验。 但这又回到了小米试图突破自我、成就高端产品的目标。 掌控供应链的核心能力也成为小米实现自我价值的桎梏。 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核心手机业务上,小米最初只能通过更大的屏幕来迈过3000元的门槛。 直到小米9,小米的数字旗舰才真正站稳了3000元价位。 最终,在小米12系列上,成功找到了影像的突破,真正奠定了中高端旗舰手机的地位。
我们为什么要谈论这个? 因为不熟悉数字世界的朋友,看到“小米+XX”的组合时,往往会期待它与“性价比”挂钩。 这也不能怪消费者,毕竟小米生态的一系列产品基本都是这种风格。 但在汽车领域,小米的产品力预期和消费者对“性价比”的理解似乎从一开始就错位了。 从中国汽车市场的消费比例来看,10万-20万元的价格区间无疑是绝对的焦点。 但从之前对小米电池容量和800V架构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确得出结论,其电池部分的成本预计将超过10万元。 即使按照动力电池占整车成本约40%的粗略公式计算,小米汽车的制造成本也将达到25万元左右。
更重要的是,从一路上披露的消息来看,小米首款车型将彻头彻尾定位中型车。 这个级别的车型在国内基本都是在20万元的价格门槛左右生产。 即便小米愿意用多年来攒下的全部钱来“亏本卖车”,根据之前曝光的产品点来看,最终的售价恐怕也很难拿到接近20万元的价格。 甚至有传言,小米这次将直接将智能手机的高端定位移植到新的汽车领域? 或许,最新的谍照还是为小米汽车可能的“性价比”留下了空间。
低端机型可能没有激光雷达
虽然这批谍照据称是由4辆小米汽车组成,但仔细辨认细节后,我们可以确认至少提供了2种不同的配置。
第一个是车辆“额头”有激光雷达凸起、空心Y形轮毂、黄色制动卡钳的版本。 这里可以称为高端版本。
与之相对应的是,第二种配置的正面“非常干净”。 轮毂的造型虽然不像早期纯电动车那样,但密封程度却特别高。 但与之前的镂空设计相比,还是可以看出它是一个更注重减少空气阻力的设计。 甚至制动卡钳也没有经过专门喷漆。 所以这个版本可以称得上低调。
如果说续航、快充等产品能力的最终目标是动力电池,那么激光雷达无疑是在智能化下一个层面展开竞争的具体且高成本的硬件。 对于2024年才发布的小米汽车来说,产品配备激光雷达并不奇怪。 但这张谍照让人意外的是,小米汽车极有可能会提供不带激光雷达的版本。
此前,有关小米汽车和激光雷达的信息一直比较模糊。 唯一“准确”的是,它不会缺席。 但究竟是三激光雷达方案还是单激光雷达方案一直存在争议。 从最新一批路试谍照来看,两种配置的前保险杠和大灯的伪装几乎没有区别。 由此可以推断,小米汽车的量产版可能只提供单激光雷达+无激光雷达的选择。
当然,后者更为确定。 毕竟在车顶雷达位置的布局下,假设小米汽车的全套配置是三颗激光雷达,不太可能退一步采用双雷达方案。 因为从效果和性价比上来说,是没有差距的。 至于顶配版是三雷达还是单雷达,我们可能还要等待进一步的消息。 但可以推测,小米汽车很可能会采用与同级别小鹏P7i类似的做法,不在低端车型上使用激光雷达。
单电机+小型磷酸铁锂电池,还担心价格降不下来吗?
由于L3法规还没有最终放开,硬件成本也没有降低,激光雷达在整个行业的使用只能说是呈上升趋势。 因此,减少激光雷达的使用只能说是小米汽车降低增量成本的方式。 那么如何降低库存成本呢? 这只能从三电系统入手。
虽然路测谍照中无法展示电机和电池,但从前面讨论的轮毂的变化中其实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与激光雷达一样,以小米在智能手机和其他智能生态系统中“堆叠”的传统为例。 小米在其汽车上使用了来自全球主要供应商的多活塞制动系统,并且还带有特殊涂层,这也是令人期待的。 以小鹏P7i为例,可以选装制动系统。
但从谍照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套制动系统很可能并不是全系标配。 成本差异当然不仅仅局限于制动系统,而是隐藏在其背后的性能差距。 在纯电动汽车领域,同一产品差异化性能的最佳方式就是提供单电机和双电机四驱版本。 当然,小米的首发车是纯电动的,基于其年轻化、性能化的定位,即使是单电机,也大概率是后轮驱动版本。 只不过单个电机搭配一组风阻较低的车轮,显然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续航成绩而存在的。
但这不就是之前小米汽车曝光的电量超过100千瓦时的大容量电池组吗? 此外,性能输出预计也会减少。 既然如此,是否还需要进一步降低风阻呢? 答案也是显而易见的。 这种大容量三元锂(根据我们之前的计算)电池组可能不是标配。 不过,这里你可以提高一下标准,因为我们前面讲的小鹏P7i无论是单电机还是双电机,电池组都是一样的。 但对于小米汽车来说,100多度的电池容量明显高于小鹏P7i。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电池容量不降低,其带来的积极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然后,按照之前同样的逻辑继续计算。 既然需要“缩水”,那么直接削减电池容量的方法显然不如更换电芯的方法来得直接有效。 也就是说,磷酸铁锂电池用在低端车型上。
如果是在一周前,这个推论可能就仅限于思考的阶段了。 因为改用磷酸铁锂,与小米汽车的核心产品强项——快充存在冲突。 但这个矛盾上周被微信时报解决了。 后者刚刚发布的“神行电池”,直接让磷酸铁锂电池拥有了4C的充电速度。 微信时代基本确定将是小米汽车的电池供应商。
不过,根据去年披露的信息,除了微信时代,小米汽车的电池供应商可能还包括比亚迪的刀片电池。 这部分信息固然与我们根据谍照的推断一致,但对于磷酸铁锂电池的充电速度,我们或许可以借鉴小鹏汽车的方法。 即磷酸铁锂电池支持3C速度,只有三元锂版本支持4C。
总之,随着路测的曝光,关于小米汽车的各种猜测也开始变得更加清晰。 而这个逐渐剥离、澄清的过程,也可以概括为一个“省钱”的过程。 除了以上推测的信息外,加上采用一体压铸技术,小米汽车的起售价已经降至20万元以下,或许还是值得期待的。 加之上市时间和车型级别接近,小米汽车可能从一开始就面临取代特斯拉3的考验。 在定价策略和产品力的选择上,小米汽车或许还有翻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