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研究报告 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研究报告 XX中国人民银行:根据人民银行的要求,我协会对本协会农村支付结算方式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一、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现状 (一))现状 1、现代支付体系建设。 2009年“新一代系统”上线后,协会先后为全国16个营业网点开通了“农信银行”业务系统和“农民工特色终端”业务,办理异地卡、贴息等业务。以及全国农村信用社的提款。 全国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卡的查询服务、小额现金提取服务。 今年,我们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了乡镇信用社、分社、信用联社接入大额支付系统的申请。 干预后,县级、乡镇级营业网点之间将实现业务畅通。 提高小额支付系统利用率,利用小额支付系统办理公用事业缴费、各类农业补贴资金、农民养老金缴费等,让农民真正享受到现代化支付的快捷便利系统。 2.现代支付方式建设。 截至4月底,联社共发行银行卡1张,其中农村地区1张。 辖8家乡镇信用社全部安装ATM机,提供24小时金融服务。 为远离信用社的村庄安装17台农民自助服务终端,解决偏远地区农民的金融需求。 今年以来,我们积极贯彻落实人民银行指示精神,为实现“双百”目标,大力推广农村地区银行卡取款服务,为农村客户提供便捷的银行卡取款服务。足不出户即可办理取款、转账、余额查询等服务。
截至4月,累计批准农村服务点41个,其中28个已建成。 在服务点开展刷卡有奖活动,提高顾客用卡意识。 向农村个体商户、中小超市、烟酒经营店经营者等客户群体推广手机银行(短信版)、个人网上银行等现代支付结算方式。 (二)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从各种支付方式的使用情况来看,农户自助终端由于安装时间较长,已被当地农村客户接受,使用较多。 由于手中财富卡使用方便,能够满足随时随地的资金转账需求,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 虽然银行卡取款服务点位于农村超市、副食店、诊所等交通便利的地方,但由于持卡人数量少,农村客户刷卡意识淡薄,担心刷卡不安全。丢失银行卡且无法随身携带。 由于用卡习惯、记不住银行卡密码等原因,即使刷卡有奖励,但使用率仍然不高。 截至4月底,28个服务点中仅有2个已取款。 个人网上银行在农村年轻人中可以广泛使用,但对于老年客户来说,掌握难度很大,使用情况也不是很理想。 二、晋升困难 从目前工作情况看,困难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 首先,客户难以接受新的支付方式。 大多数农村客户受教育程度较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较慢。 虽然年轻的农村顾客很快就接受了,但他们大多在外打工,家里的也多是老年人。
他们的思想和观念还是比较陈旧的。 他们习惯使用存折,可以看到账户信息、信托网点,习惯去信用社网点办理业务。 因此,他们拒绝接受新的支付方式。 二是企业成本问题。 由于新推出的业务无法被广大客户接受,使用率较低,大量的投入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造成巨大的成本损失。 例如,一个农民独立服务终端的成本约为2万元,工作人员每月补贴为1500元。 一台POS机大约500元左右,加上各种辅助设备、开展刷卡有奖活动的费用等,但收效甚微,给银行带来了较大的负担。 因此,农村信用社以外的商业银行很少参与农村支付建设。 这两方面的困难阻碍了农村支付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三、下一步的重点是进一步推进农村支付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双百”目标。 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创新工作方法。 一是扩大信用卡奖励影响范围。 4月份以来,联社在农援取款服务点开展“取款无忧,刷卡赢大奖”活动,中签率100%。 自发起以来,该活动收效甚微。 5月后,将在下属网点、农村服务点、行政村显着位置张贴海报,在农村市场发放宣传单,增加活动影响力,营造热闹的活动氛围,带动农村客户刷卡消费。他们的卡片。 二是加强新业务、新知识的讲解。 组织员工深入基层,利用农村市场开展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在网点设立咨询台随时接受客户咨询,增强农村客户对新业务、新知识的了解,并提高其利用率。 三是完善考核,提高员工积极性。 建立健全考核办法,在注重消极激励的基础上,强化正向激励,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