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出售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信息在业内朋友中广为流传。 牌照转让价格为8.7亿元,业务范围包括互联网支付、手机支付、银行卡收单等,牌照期限为2024年之前,转让方出售转让****股权。
在普通人眼里,一张权威机构颁发的支付牌照可以卖到8.7亿元,这是一个天价。 哪怕降价100倍,卖870万,也能击败90%以上的人群,覆盖整个中产阶级。 因为,按照有关方面制定的中产标准,一个家庭的年收入在2万到30万元,已经是一个比较高的标准了。 即便如此,870万元也需要数十年不吃不喝才能达到。 一张牌照就够一个普通家庭奋斗几十年了。
事实上,这仍然是一个超低的价格。 据业内人士透露,覆盖5个业务的牌照要价可达30亿元,合理价格至少12亿元。 无论是互联网支付、手机卡支付,还是银行收单业务,只要业务涵盖**,单张营业执照可高达7亿元,公允价值超过4亿元。 如果真的卖30亿元,覆盖90%以上的企业,而且是营业收入,而不是利润。 如果是盈利的话,应该在95%以上。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这些支付牌照并不是企业。 企业是企业家一步步建立起来的,他们付出了很多心血,甚至一生的心血。 所以,即使卖得再贵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对于一个人来说,努力是无价的。 支付许可证由主管部门颁发,是某些领域行政特许权的象征。 如果授予,则有效且有价值; 如果不授予,则无效且毫无价值。 这些行政特许权的真正价值来自于它们的使用。 由于受赠者不再使用它并且不再发挥作用,因此它应该没有价值,必须收回。 为什么它可以变成商品并在市场上出售? 叫卖的结果不就和出售行政特许权一样吗? 行政特许权是否也可以作为商品进行市场交易?
显然,这是难以想象、难以接受的。
我们说电力部门给予某些单位行政特许权,是因为这些单位致力于在这些领域从事业务,并通过业务的发展,发挥行政特许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旦这些单位不再能够继续发挥行政特许权的作用,有关方面应及时撤销这些行政特许权,而不是允许其向社会转让。 至于其他希望获得行政特许权的单位,也可以根据企业的能力和现状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而不是高价接受特许权。 如果允许高价转移,必然会出现腐败,以及权钱交易、利益转移等问题。 我们甚至可以怀疑当局在作出这些行政让步时可能存在一定的交易成分。 否则,为何允许高价转让优惠?
一个不需要太多成本和精力的行政特许经营权,更不用说像创业那样费很大的力气,很容易就能卖到几亿、几十亿、几十亿元。 可见,行政特许权已经是多么扭曲了。 即使公司在申请这些优惠时支付了一定的价格,那也是不正常的价格。 给予行政特许不能用经济成本来衡量。 以经济成本衡量的行政特许权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问题。 如果每个部门、每个权力都通过市场销售来进行,那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还有什么意义呢? 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根除腐败呢?
正因为如此,出售支付牌照的行为必须立即停止。 任何人想要通过市场交易转让支付牌照,只有一种处理方式,那就是被发证机构收回。 不仅如此,超过一定期限未使用的支付牌照也必须无条件撤销。 行政特许权决不能成为少数人谋取暴利、致富的工具。 否则,市场就无法公平,腐败就难以根除。 消除特权、杜绝腐败,是各领域必须坚守的基本底线。
对于管理机构来说,支付许可证该发放就发放,该征收就征收,两个渠道都不能缺少。 相关方不得不暂停或严控支付牌照发放的根本原因是此前的发放流程过于过度、无法遏制。 正是因为这种混乱,才需要收紧。 随后,支付牌照成为热门商品,并被高价出售。 归根结底,微信网站建设新闻也是管理漏洞造成的。 既然管理存在漏洞,就必须堵住、改进、检讨、改进,而不是让其蔓延。 否则,一个漏洞不堵,就会出现另一个漏洞。 那么,如何防范金融风险、规范市场秩序呢? 因此,有关方面应对现有支付牌照进行全面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支付牌照予以撤销。 如果市场出现叫卖等现象,一律撤回。 行政特许权不得变成商品或者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