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开始布局国际卡收单业务。 近日,苏宁金融旗下苏宁支付通过VISA国际卡在线收单服务提供商认证计划(以下简称“QSP”)资质认证,实现在线全球收单。 目前,国内已有21家第三方支付公司获得此资质。 该资格每月更新一次。
早在2013年,VISA就发布了QSP计划,对从事VISA国际卡在线收单服务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资质认证。 对于已获得QSP资质的机构,境内相关收单会员可与其签署或继续履行VISA国际卡网上收单业务协议。
从2018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要求所有持有QSP牌照的境内机构也必须具备境内支付机构资质才能开展经营活动。 对于支付机构来说,他们只有第三方支付牌照和跨境支付牌照,不能直接接受国际卡交易。 从事相关国际卡收单业务需要获得国际信用卡组织VISA的认证。
易观数据报告显示,境内支付机构开展跨境支付业务必须首先持有央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 其次,需要外汇管理局允许试点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的批准文件。
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随着市场不断规范,没有《支付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将被从VISA中国QSP公布的名单中剔除,而那些仿冒、侵权等违规经营的支付企业,也将被删除。 、赌博甚至违反反洗钱的支付公司。
此前,联款通电子科技(微信)有限公司(微信)、微信鼎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GPAY)、微信富汇通信息网络有限公司(FHT)等被纳入QSP资格名单,在最新的QSP资格名单中已消失。
VISA表示,对于因未提交QSP资质认证申请或不符合QSP资质条件而未列入名单的机构,各收单会员应停止接受其授权交易。 请各收单会员机构定期查看VISA中国官网公告,确保合作的第三方机构具备QSP资质。
传统的国际卡收单业务主要是国内收单银行或支付机构通过POS机等设备为商户为持卡人提供面对面的收款服务。 随着互联网、跨境旅游、跨境电子商务等的发展,互联网国际卡收单业务开始逐渐增长,持卡人开始转向网上支付。
“目前,国内国际卡收单行业尚未形成任何机构的行业垄断,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尚未形成明显的竞争格局。” 苏宁支付跨境支付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一方面原因取决于目前国内国际卡收单市场需求。 随着国内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市场规模和潜力巨大。 另一方面,由于这项业务在市场、风控、运营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性,银行的作用多为后端国际卡支付渠道,而支付机构的作用则为前端市场拓展,而且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合作而不是竞争。”
此外,对于国际卡收单业务的风险,上述人士表示,在业务开展过程中,风险主要体现在国际信用卡退款风险、用户欺诈风险、品牌侵权风险等方面。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认为,对于商户来说,信用卡支付存在退款、欺诈等风险。 由于信用卡公司赋予持卡人退款权利,国际信用卡欺诈很常见。 黑卡、盗卡、复制卡在前期很难完全识别。 国际信用卡持卡人在被盗刷后半年内可以选择拒绝付款。 商户做什么获得的资金将被银行冻结。
在安全方面,支付公司在提供支付服务的同时也提供了严格的加密措施,比如与卡组织的黑卡库共享信息。 一旦遇到黑卡或被盗卡,系统直接拒绝持卡人付款。
对此,该负责人表示,通过事前风控准入模型、事中风控管理、位置画像、反欺诈地图、异常账户预警、事后预警等手段,可以最大程度地控制潜在风险。 ——事件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