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经济生活的一切
导读:不可否认,“扫码支付”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一部手机走遍世界”已经成为现实。
图/视觉中国(资料图)
无论是高档餐厅、路边摊,甚至是日常菜市场,“扫码”支付已经随处可见。 移动支付已经完全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完全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场景。
这在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现在已成为现实。 移动支付尤其是微信支付已经深入寻常百姓家。
通过二维码和面部识别连接线上和线下的双重世界后,微信支付已成为高度嵌入式的支付工具,无论消费者进出餐厅、超市、结算费用、ETC还是医院就诊。 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近年来,得益于微信等移动支付的普及,我们似乎已经逐渐习惯了“一机通天下”的智能生活。
图片/新华社(资料图)
微信支付已经发展了6年。 六年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不算长的时间,对于新兴的移动互联网行业来说也不算短。 在互联网大潮中,需要不断演进才能占据下一个热点。 已有六年历史的微信支付也在不断发展,为连接万千商户设定了理想。 正在从个性化的C端支付向产业链B端场景延伸,成为企业数字化升级的有力工具。 这也强化了微信基础服务的基础,是互联网世界的水和电,但互联网世界已经过了消费互联网的上半场。
“互联网发展的下半场将属于工业互联网。”
腾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去年以来多次指出,互联网正逐步从提供信息、搜索、电商、购物、社交等服务向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转变。 这背后是腾讯的战略转型。
在这场转型中,腾讯致力于成为各行业的“数字化助手”,为各行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微信支付是腾讯“数字工具箱”的重要起点。
事实上,各行各业也在转型。 在产业升级过程中,企业关注的是成本和效益。 无论是C端还是B端,移动支付及相关服务都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绝佳工具。 因此,更多的移动支付场景必将出现。
在88智慧生活日活动期间,微信支付联合中国新闻周刊发布了《移动支付趋势报告》。 报告指出,随着移动支付企业进入深水竞争,支付技术创新和场景拓展将成为移动支付平台的主导。 扩大流量和用户的重要手段。 目前,基于B端的行业解决方案已成为各平台重点关注的重要赛道之一。
在C端拥有庞大用户基础的微信支付进军B端
图/视觉中国(资料图)
过去一年,腾讯开始了一系列变革。 为了更好地适应工业互联网的发展,2018年9月,腾讯宣布调整内部架构,成立新的云与智慧工业事业群。
腾讯希望利用在消费互联网积累的技术和用户潜力,更充分地应用于产业互联网。 为此,新事业群针对不同行业细分领域设立了部门,包括智慧零售、智慧医疗、智慧金融等。 、智慧教育等
事实上,腾讯补充B端业务的决心在组织调整之前就已经很明显了。 从新零售大战打响的那一刻起,腾讯进攻B端的方向就确定了。 后来,工业互联网成为更加明确的奋斗方向。 去年被腾讯高度重视的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上,腾讯推广的应用基本都是针对B端的。
在消费互联网快速发展后,招钢网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郎永春认为,工业互联网是下一个趋势,这也让企业的产业升级更加迫切。
面对产业互联网,腾讯拿出了“七大武器”,包括公众号、小程序、微信支付、社交广告、企业微信、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安全能力。 那么,微信支付在“七大武器”中扮演什么角色呢? 如何帮助企业变革?
毫无疑问,微信支付在C端有着非常扎实的积累。 在第三方支付领域,微信早已是第一军团。 复杂的全品类交易为微信支付积累了足够的用户和数据。 在此基础上,微信支付在服务B端方面潜力无限。
首先,支付是企业盈利的关键环节。 微信支付大大扩展了支付场景,让那些我们原本认为不是电子支付的场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事实证明,电子支付的主要场景是在线,比如电子商务等领域。 这部分直到今天还只占社会经济活动总量的10%左右,而90%的经济活动发生在大范围的线下零售、日常交易、商店支付以及人际转账结算中。 因此,可以说,微信支付可以到达传统支付可以到达的领域,微信支付也可能到达传统支付无法到达的领域。
其次,微信支付可以整合腾讯生态中的其他工具,为企业智能化升级提供组合拳。
例如,在线上场景下,公众号是品牌的门面,可以帮助品牌获得粉丝。 小程序可以连接线上线下,实现销售转化。 微信支付最终可以实现交易,形成商业闭环。 在线下场景中,通过微信的社交广告能力,结合LBS技术,可以精准定位门店附近的用户,也可以为品牌线下门店引流,最终通过微信支付形成闭环。 可见,在协助企业转型的过程中,腾讯的C to B模式让微信支付比同行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微信B端的大逻辑是企业服务,因此“企业微信+微信支付”也有其一席之地。 企业微信可以链接企业,成为供应链上下游的沟通工具。 同时可以使用微信支付完成收款。 确认付款,这个还有很大的空间。
总之,就服务工业互联网而言,微信支付的优势在于它超越了支付。
《移动支付趋势报告》提到,业界普遍认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对商户尤其是部分中小微商户的服务供给仍显不足,公共部门服务覆盖面有限。 B端企业的赋能,特别是工业互联网的建立还有很大的空间。
报告还指出,去年以来,各支付机构加速向B端扩张,目前主要体现在支付机构为B端商户提供的支付产品,包括智能POS机等硬件产品以及扫码枪和企业收款。 代码等支持、涵盖功能和方向基本相同。 随着断网和准备金集中存管两项政策的实施,各银行对支付机构的费率将趋同,费率竞争优势将不复存在。 届时,支付机构将精细化、差异化覆盖B端企业。 专业化的增值服务能力将成为新的竞争优势。
微信支付的未来想象是什么?
图/涂冲(资料图)
货币的本质是信用。 从古至今,货币有贝壳、黄金、铜板、纸币、电子货币等。 大家都使用它,因为大家都信任它,所以它是一种信用。 同样,支付行为也与信用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C端市场多是点对点、点对多的业务,而B端企业的线下场景和供应链则更为复杂。 招钢网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郎永春表示,经过消费互联网20年的发展,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在C端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但现在B端信用评价体系尚未完全互联。 B2B双方的客户只能通过银行解决信任和安全问题。 “以钢铁行业为例。 2B涉及货权的确认、转移、电子收货,包括后续的仓储、物流、财务支持环节等,较为复杂; 虽然B端企业的数量比消费者多。 人少得多,但在交易过程中,数据的沉淀、分析、流转等,增加了信用评价体系建立的难度。”郎永春说,“在2B领域,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任何公司能够使用像微信支付这样非常强大的平台来解决信任和安全问题。”
事实上,微信支付全面、多维度的支付数据可以为企业征信提供参考。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黄震认为,移动支付为解决当前中国全社会的信用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信用评价方式。 比如蚂蚁金服有芝麻积分,微信支付有微信支付积分,各个平台都在根据自己的数据对用户进行信用分析、信用评级或者信用评分。 “当然,没有取得征信许可证就不能要求征信,而是应该对缴费行为进行评分。” 他认为,这是解决中国信用问题的新思路。
微信支付正在实践这方面。 数据显示,近三个月微信支付积分为用户节省存款超百亿。 各行业商户接入微信支付积分后,行业坏账率降低了91%。 某共享充电宝商户历史存款已支付80%。 用户已经通过微信支付享受到了免抵押的权利,微信支付正逐渐成为商户的“得力助手”。 微信支付团队表示,“在微信支付交易中,微信支付提供风险判断、自动扣费、消息接入、联合奖惩等能力。 在维护用户体验和利益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支持商家升级服务。 ,与客商合作共赢,共建诚信社会。”
除了安全和信用问题外,定制能力对B来说也是一个挑战。2B和2C最大的区别在于2C的产品是标准化的,大家买的一模一样,但2B的服务往往是非标准化的,存在的问题企业在数字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情况也不会完全相同。 《移动支付趋势报告》指出,移动支付下半年的竞争已由广度走向深度,服务B端支付链的场景类型复杂,难以触及任何一个环节。仅靠产业链。 支付机构竞争的焦点在于如何深入了解行业客户的不同痛点和需求,利用定制化解决方案和增值服务帮助行业客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对此,微信支付也在积极布局。 今年年初,微信支付提出“深耕36个行业”的理念。 微信支付针对每个行业成立了团队,提供针对性服务——零售、餐饮、教育、交通、政务等被视为36个行业的重点领域。 。 面向各行各业,微信支付正以日益开放的姿态助力。 比如在零售领域,微信支付今年打造了智慧超市和智慧商圈两大场景。 停车层面的标杆案例,重新定义了人与货的关系; 在出行领域,微信支付与智慧停车企业合作,通过无感支付停车,因地制宜打造智慧停车解决方案。
如果说移动支付的上半场是让用户习惯,那么移动支付的下半场就是让移动支付无处不在。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