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拿下“支付牌照”! 快递企业为何频频跨界“支付+”金融领域?

2024-01-07
来源:网络整理

中通快递荣获国内快递行业第二张支付牌照。

近日,央行官网更新非银行支付机构重大变更牌照信息,同意广西恒大万通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通支付”)主要投资人及公司变更更名为“中通支付股份有限公司” 。 这也意味着中通支付正式上线。

据记者了解,除中通快递外,目前国内快递行业仅有顺丰快递拥有支付牌照。 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圆通速递也在积极筹划获取支付牌照。 快递企业为何频频涉足“支付+”金融领域? 这对快递业务和快递生态系统会产生什么影响?

中通已获得多项金融牌照,致力于改善金融格局。

顺丰恒丰银行_顺丰恒通支付有限公司_顺丰恒通与顺丰金融

工商信息显示,被收购的万通支付成立于2008年,2012年6月获得支付牌照,业务范围包括全国互联网支付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云南省预付卡的发行和受理。 。

2024年10月,万通支付控股股东展迪科技将其持有的万通支付40%股权及其衍生权质押给綦江信息。 工商信息显示,綦江信息系微信中通数字商业服务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股权渗透最终为中通快递。 完成本次股权变更后,中通快递通过全资收购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

支付牌照是中通快递改善金融格局的重要一步。 截至目前,中通快递已获得小额贷款、商业保理等多项金融牌照。 近年来在金融领域不断动作,还打造了中通快递、中通国际、中通商业等。 ,中通金融板块构成了中通生态系统。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中通全年包裹量将达到243.9亿件,同比增长9.4%,市场份额扩大1.5个百分点至22.1%。 同时,全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4.8亿元,而同期一拖、韵达、申通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73.9亿元、52.9亿元,分别为26亿元。

记者了解到,在中通快递之前,顺丰速运早在2011年就已获得支付牌照。根据央行公布的信息,顺丰控股旗下拥有顺丰恒通支付有限公司,业务类型包括全国互联网支付和支付业务。银行卡收单。 此外,顺丰速运还构建了包括保理、融资租赁、小额贷款等业务的完整金融版图。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圆通速递也在积极推进支付牌照业务。

然而,快递公司要获得支付牌照并不容易。 即使是中通快递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也不能以企业法人身份申请,而是通过收购的方式获得。 据悉,自2011年央行发放第一批第三方支付牌照以来,已累计发放支付牌照271张。 不过,截至7月12日,央行共取消了83张支付牌照,这意味着市场上还剩下188张支付牌照。 “收购是一个比较现实的渠道,现在市场上的支付牌照炒得沸沸扬扬,关键是企业要找到合适的、价格合理的目标。” 双一咨询公司总经理、快递行业专家龚福兆告诉记者。

快递行业涉及大量支付场景。 支付牌照有利于打造生态闭环。

国家邮政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快递业务量将突破600亿件,同比增速超17%,快递业务收入预计将超过5500亿元,同比增长11.5%左右。 随着国内快递业务量大幅上升,快递业务场景不断丰富,支付服务成为快递行业的“刚需”。 各大快递巨头都在想方设法获得支付牌照。

从快递业务的日常场景来看,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都涉及大量的支付需求。 龚福照介绍,对于C端用户来说,寄快递、退货等都需要付费; 对于B端用户,商家还需要支付快递费用。 另外,内部流程包括向网点支付配送费、快递网点去总部购买刷脸单时需要支付刷脸单费用等,都涉及大量的支付场景。 有了自己的支付牌照,这些业务的效率就可以大大提高。

快递公司获得自己的支付牌照至少有两个好处。 第一,降低支付成本。 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由于没有自己的支付渠道,快递公司选择第三方渠道与商户结算,需要向商户收取约千分之六至十分之一的渠道费。 交易量越大,费用就越高。 服务费用会更高,这对商家和快递公司来说都是很大的负担。

二是打通信息流,建立信息闭环。 龚福照告诉记者,过去,快递企业采用第三方支付渠道,支付信息、物流信息、资金流信息不打通,导致部分业务无法变现。 有了支付牌照,所有这些信息都可以串联起来。 有效形成闭环。

金融监管风险或与快递业务有关

有分析指出,除了提高支付效率、降低支付成本外,拥有支付牌照的快递企业还可以在物流服务的基础上,提升数据和技术能力,拓展相关金融、电商等业务,开展适度的支付业务。多样化。 是其构建商业生态、提升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径。

有了支付牌照,快递企业就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但在当前收紧的监管环境下,快递企业涉足“支付+”金融领域可能存在监管风险。 例如,顺丰速运旗下顺丰金融就遇到了合规问题。 据此前媒体报道,2017年6月,顺丰金融旗下“丰腾-SFD”系列理财产品因涉嫌违规引发争议,该系列产品随后下线; 2024年11月,顺丰金融APP再次涉嫌侵犯个人信息。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举报了安全违规行为。

宫福照认为,快递企业涉足“支付+”业务时,应仅围绕业务场景来支持快递物流业务,从而规避监管风险。 由此看来,无论是顺丰速运、刚刚进入市场的中通,还是正在积极筹划的圆通,都需要谨慎开展相关金融业务。

快递物流专家、冠硕资本CEO赵晓敏认为,虽然越来越多的快递企业希望在金融、行业解决方案等领域发展自己的增值业务,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业务仍需依托核心业务,新业务何时反馈仍是未知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