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介绍:从现金交易,到消费前需要去银行取钱,到大规模的电子货币交易,只需通过手机简单支付一次,就可以买到想要的商品,这个过程只花了十年左右。 随着支付方式的演变,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 那么,您了解支付的发展流程吗? 接下来,本文作者详细分析了货币的发展历史,总结了支付模式的演变。
经济生活中的人们肯定会为满足日常需求的产品或服务付费。 以前我们都是现金支付,交钱,发货。 近年来,我们支付电子化,不再需要每天携带钱包,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支付体验。
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支付的发展历史,以便大家了解与大家息息相关的支付。 它的全貌是什么?
付款,又称支付、支付,多指付款。 这是买家和卖家之间发生的金融交换。 它是社会经济活动引起的货币债权转移的过程。 支付包括交易、清算和结算。 ——百度百科
一、货币发展史
说到支付,就不得不说到货币。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古往今来在交易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货币的发展历史。
1. 易货贸易
在古代社会,原始人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女人采摘水果,男人狩猎野生动物。
狩猎采集获得的材料只在部落内部流通。 每个部落的生存环境不同,获得的材料也不同。 随着部落之间交流的深入,部落之间就出现了物品的交换。
例如,中国古代常见的汉字“甲、乙、乙、丁、午、己、庚、辛、壬癸”分别为10个部落。 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特殊能力,并以这个汉字作为部落的徽章。 例如,“A”部落擅长制作盔甲和盾牌,因此该部落被命名为“A”; “B”部落擅长打结绳索,因此部落被命名为“B”。
部落之间互相交换物品。 有羊腿的人想换苹果,而有苹果的人也想要羊腿,这样他们之间的交换就能成功。
如果拥有苹果的人不想要羊腿,而是想要羊皮,那么拥有羊皮的人就需要被纳入到整个交换系统中。 那么这个交换系统就非常复杂了。
2. 实物货币
所以就有了一个中间替代品,那就是“一般等价物”,也就是货币。 用苹果换取货币,然后用货币换取想要的羊腿。
最初的“一般等价物”大多是部落生存领域的稀有物品,比如贝壳、盐、特殊的石头等。
《人类简史》作者赫拉里表示,区分人类和动物的标准并不是人类会使用工具,因为有些动物比如猩猩也能使用工具。 不同之处在于人类有虚构的能力。
人们可以将太阳视为祖先,将熊视为自然之神。 实物货币除了本身的实用价值外,还附加了人类的虚拟信用价值。 对于那些相信这一点的人来说,由于其价值,贝壳可以换取羊腿。 对于那些不相信的人来说,贝壳就是贝壳。
随着社会活动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入,“一般等价物”也在不断变化,让更多的人相信自己的信用价值。
实物货币的演变:
那么这些货币的信用价值是谁背书的呢?
它不是个人、组织或国家。 内陆部落的货币贝壳肯定不会被沿海部落使用,但是黄金可以跨地区兑换。 实物货币的背书者是实物货币本身。 一定区域内货币的稀缺性决定了其信用价值的资格。
民间流通的贵金属在交易过程中需要进行鉴定、称重和计量,并进行物理分割。 支付的效率和准确性还不够,所以国家开始生产可计量的硬币。
3、纸币
金属货币成为主流实物货币之后,存在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跨地区的远距离货币交付问题。 大额交易需要聘请押运机构押运资金。 支付效率和体验都很差,而且还很容易被抢。 非常不安全。
看到利润,聪明的商人开了一家“饺子店”,这就是银行的雏形。 银行在买方和卖方所在地设立站点,买方将货币存入银行,银行提供纸质票据证明货币所有权并收取货币托管费。
这种纸币就是纸币的雏形。 对于买家和卖家来说,只需交易纸质票据即可进行跨区域交易,而无需担心实物货币的交割。
随着交易范围的扩大和交易频率的增加,纸币逐渐取代金属货币成为市场上支付的“一般等价物”。 然而,早期的纸币仍然是金属货币的纸质反映,由银行发行并以银行信用背书。 ,目前还不是真正的货币。
此后,国家回收了部分金属货币并发行了纸币,纸币真正登上了历史舞台。
现代纸币不再与任何金属货币挂钩。 该国央行可以想发行多少就发行多少。 如果发行多了,通货膨胀就会引起通货膨胀,纸币的实际价值就会变低; 如果发行量少了,就无法满足市场货币需求,发展就会放缓。
纸币的信用价值不再由稀缺性来定义,而是货币的信用价值完全由国家和市场决定。 像津巴布韦的货币汇率:1人民币(CNY)=津巴布韦元(ZWD),这样的天文数字汇率反映了该国信用的崩溃。
纸币比金属货币更便于携带。 当然,如果你有几百万、几千万的话,携带就不方便了。 这个时候就需要出现电子货币或者数字货币。
4.电子货币
很多人可能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使用现金了。 他们早上出去买包子,坐公交地铁,中午晚上吃饭,周末去商场买衣服等等,看来现在可以用手机支付了。 人们出门不需要带现金。 需要收到收银员退回的零钱。
支付效率实现了质的飞跃。 只需轻点鼠标,动动手指,你手中的钱就能以光速流向世界其他地方。
目前大家的钱主要存放在三个地方:现金、银行账户、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账户。 现金在你手里,你银行账户里的实物资金存入银行,微信/支付宝的实物准备金存入央行。
电子货币和现金没有本质区别。 还是有国家信用背书的。 电子货币只是现金的在线数字表现形式。 纸币的物理限制被消除,支付方式从线下转向线上,从实体转向虚拟。 也大大提高了支付效率。
5、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包括央行发行的中心化货币和算法制定的去中心化货币,后面会单独章节详细讲解。
虽然中国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已经试点,但尚未投入日常使用。 但数字货币绝对是未来货币世界的重要形态,可能会改变整个世界的协作模式。
人类经历了物物交换、实物货币、纸币、电子货币,以及现在和未来的数字货币。 货币形态的演变越来越便利,支付效率的提高极大地提高了社会活动的周转效率。
2. 支付模式的演变
随着支付宝、微信的兴起,经常听到的一个词就是第三方支付。 那么什么是第三方支付呢? 支付相关机构那么多,比如央行、银行、云闪付等等,它们扮演什么角色?
以下章节简要解释了支付模式的演变以及参与实体的作用。
1、单方支付(本人现金)
下图是移动支付兴起前买包子的场景。 小王早上去包子店买了包子,一手递现金,一手拿包子。 这个场景的参与者只有买家和卖家。 它简单明了。 该模型中的资金流和现金流是统一的。
2、第二方支付(商户+银行)
下图为涉及银行的支付交易:小李妈妈通过微信给正在读大学的小李1000元生活费。 在这种情况下,面对面支付现金是不可能的。 小李的妈妈只能借助银行的帮助给小李付款,而银行则扮演着资金流转的角色。
以上是单一银行模型。 如果小李妈妈和小李持有不同的银行账户怎么办? 如下所示:
不久后,小李的母亲用A银行的账户支付了小李在B银行收到的生活费。 由于银行间资金划转不是实时的,小李收到的生活费由B银行垫付,A银行尚欠B银行共计1000元。
资金的流动并不随着信息流动的完成而结束。 资金流和信息流是有区别的。
那么这1000元在两家银行之间如何结算呢?
如果两家银行相互信任,那么选择一个时间点,比如每天17:00,计算前一个工作日17:00到当日17:00的交易差额,A银行将转1000元至B银行。
如果两家银行互不信任,则必须使用保证金模型。 银行A和B都在对方银行存放保证金头寸以满足交易,从而保证了赖账的发生。
在早期,当银行数量还比较少的时候,以上两种模式都是可以的。 然而,随着银行数量的增加,成对交割变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例如3家银行需要交付3次; 4家银行需要交付6次; 10家银行需要交付45次; 50家银行需要交付1225次。
如果遇到A欠B10元,B欠C10元,C欠A10元这样的场景,显然是不需要发货的。 按照正常的交付流程,必然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如果采用保证金模式,那么每家银行都需要在其他银行开设账户,资金的管理会变得非常不方便。
净额结算:对于方向相反的多笔交易,在结算或平仓时,各方的债权可以等额抵销,只支付余额。 例如,A欠B 10元,B欠A 8元。 最终结果只需要A支付B2元。
鉴于上述问题,需要有一个机构来统一处理各银行的资金结算问题,于是央行就出现了扮演这个角色。 所有银行都必须在中央银行开设保证金账户或存款准备金。
备付金:客户备付金是指支付机构在办理客户委托的支付业务时实际预收的货币资金。 最初,支付机构的准备金是设立在各银行的。 目前,支付机构准备金100%存放央行,银行按照存款准备金率向央行上缴资金。
3、第三方支付(商户、银行、支付机构)
进入21世纪初,电子商务发展十分迅速。 以前,人们必须去购物中心或找人代购产品。 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到自己想要的产品。
但当时的在线支付体验还是很不友好。 我曾经在网上买过一台望远镜,唯一的支付方式就是去邮局转账。 那时,人们不相信网上购物。 对于线下购物来说,信任是通过一只手付款、面对面送货来建立的。
然而,网上交易的买卖双方互不认识,无法建立良好的信任。 买家和卖家彼此不信任。 如果买家先付款,他担心卖家不发货,如果卖家先发货,他又担心买家不付款。
于是就出现了支付宝、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公司。 第三方支付公司通过担保账户模式解决买家和卖家之间的不信任问题:买家先付款,卖家不会立即收到货款。 只有当买家收到货物并检查无任何问题时才会触发收货确认。 此时卖家收到结算货款。
另一方面,为了方便用户快速支付,第三方支付机构直接对接多家银行。 用户可以使用银行卡进行网上支付,无需去银行转账或使用网银等不良支付方式。
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蚂蚁金服》这本书,里面详细介绍了快捷支付的诞生过程。
此时的资金流向与两方支付不同。 例如,买家通过A银行付款,B银行收到购房款,则详细资金流向如下图所示:
用户可以先充值到第三方支付余额账户,也可以直接用银行卡支付。 此时,第三方支付公司充当账户机构的角色。
这时,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第三方支付公司充当银行清算机构。 假设第三方支付接入A、B、C三家银行,并且这三家银行都有备付金账户。
若买方在A银行有账户,卖方在B银行有账户。买方付款:实物资金转入A银行第三方支付准备金账户; 卖方结算时:实物资金从A银行第三方支付备付金账户结算至卖方C银行账户。
这种情况不利于国家监管,所以国家对此进行了整改。 整改计划如下:
支付公司准备金账户由银行改为央行,准备金需要100%上缴央行准备金账户。 此举旨在纠正和防止支付机构挪用、占用客户备用金的行为,保障客户资金安全。 云闪付网络版网联上线,直连银行。 支付机构不再需要与各个银行进行沟通,三方模式演变为四方模式(商户、支付机构、清算机构、账户机构)。
是面向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在线支付清算平台。 作为全国统一的清算系统,主要办理非银行支付机构发起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上支付业务,实现非银行支付机构和商业银行的一站式接入,提供公开、安全、高效、经济的交易信息传输和资金清算服务,组织制定和实施平台系统和网络支付市场相关统一标准和规范,协调仲裁业务纠纷,提供风险防控和延伸服务等专业配套设施。
第三方支付迅速推动了支付的发展,极大提升了支付效率和支付体验。 以前出门必须带钱包。 在购买大量商品之前,你必须去银行取款。 ATM 机已成为常见的地方。 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改变了一切。
当然,对人们来说有一个缺点就是,钱曾经是真正的纸币,但现在只是支付宝、微信、银行账户中的一串数字。 不经意间就花掉了,就没了。
4、四方模式(聚合支付)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第三方支付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除了支付宝、微信之外,还有易支付、易支付、银联、易支付等,整个支付市场已经形成2+n的格局,各个平台都会有优惠活动吸引用户注册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都开设了很多第三方支付账户。
更不用说小型支付平台了,大多数人都有两个第三方支付账户,支付宝和微信。 商户还需要多家支付公司的收款账户,并将微信、支付宝等多家支付公司的收款码放在柜台上。 用户在支付时必须有选择地打开支付应用。
这样的情况对于商户和个人来说都不好,于是智能商户应运而生,对接多个支付平台,向商户提供聚合码,支持用户使用微信或APP扫描聚合码进行支付——这个商户就叫聚合支付。 服务提供者。
聚合支付:又称“综合支付”,是指依托银行、非银行机构或清算组织,在银行的帮助下,仅从事“支付、结算、清算”服务的“支付服务” 、非银行机构或清算组织。 支付渠道和清算结算能力利用自身的技术和服务集成能力,整合多家银行、非银行机构或清算组织的支付服务。
为商户提供包括但不限于“支付通道服务”、“集体对账服务”、“技术对接服务”、“错误处理服务”、“金融服务指导”、“会员账户服务”、“操作流程软件”等服务服务”、“运维服务”、“终端提供与维护”等服务内容,以降低商户接入和维护支付结算服务所面临的成本,提高商户支付结算系统的运行效率、收取增值收益支付服务--百度百科
一些聚合支付服务商不仅提供支付相关服务,还涉及实物资金结算(即资金二次清算),严重影响买卖双方的资金安全。
国家为打击聚合支付服务商滥用支付渠道,对黄赌毒等非法行业进行服务。 严格要求第三方支付平台和银行渠道做好商户资质审核工作,禁止将商户进货资质审核外包给四方聚合平台。
而且聚合支付服务商不具备获取订单的资格,无法触及实物资金和清算。 他们只能作为信息传递方,聚合多种支付渠道,为商户提供服务。
比较著名的聚合支付服务商有书钱吧、付贝、哆啦A梦等,他们以代理起家,对接大量商户,为商户提供支付相关服务,但不接触实体资金。 另一类聚合支付服务商是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它们天然有资格获取订单。
一方面聚合了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 另一方面,为商户提供结算账户。 商户只需在收单机构开立结算账户,无需在各个第三方支付机构开立账户,极大方便了商户的使用。
上述四方模式是指支付服务提供商、收单机构、清算机构、账户机构的聚合。 2018年支付机构切断直连后,加入清算机构。 涉及的相关方包括聚合支付服务商、收单机构、清算机构、清算机构、账户机构等。
由于这个名称在2018年直连停止之前在业界很常见,因此将使用四方模型。
5、互联互通
上述聚合支付解决了商户统一收款的问题,也部分解决了用户拥有多个支付应用的问题(用户可以使用微信或支付宝或其他支持的应用扫描商户聚合支付码完成支付),但是还远未完成。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日常使用的主要支付应用不可能是单一的微信、单一的支付宝、单一的银行应用。 不同的应用程序可能用于不同的场景。
那么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我的钱在微信上,我如何付款到我朋友的支付宝账户上? 我的钱在招商银行,不通过微信如何支付到商户的微信账户? 这些场景是交叉支付机构之间的支付交易。
目前跨机构互联还处于试点阶段:清算机构制定统一编码标准,使得不同支付机构能够相互识别。 相信用不了多久,全行业的互联互通就会普及,届时用户的支付体验将会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