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信息模糊
在与近期一位咨询留学的客户交谈中,我发现他对许多重要信息一无所知。当问及之前申请的学校时,客户表示是中介代为申请的,他自己只知道收到了录取通知,但具体是哪所学校却一无所知。这种现象暴露出客户在留学申请过程中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对个人申请的具体情况缺乏必要的了解。
力推水项目
留学机构理应帮助学生增强自身条件、增强录取概率,然而现在不少机构为了确保宣传效果或赚取回扣,大肆宣传低质量项目。比如,有些金融专业的学生,GPA达到3.7以上,只因GMAT成绩未达到650分,机构便擅自降低他们的期望值,建议他们申请容易录取的专业,如教育、MPA等,并宣称能“保送名校”。
选校说法不一
不同留学机构的咨询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以3.5的GPA申请教育方向为例,A和B机构认为进入前30名的学校很有机会,而C机构则认为只能冲刺50到60名的学校。此外,C机构还推荐了一些知名度不高的学校,并且经常对学生语言成绩提出质疑,这让学生们感到迷茫不知所措。
盲目定位选校
学生刚开始与中介签约,完全听从中介的安排。在GRE考试中未能取得高分,咨询选校事宜时,顾问表示学生的条件并不理想,能被60多名合作院校录取已属不易。这一情况反映出该中介老师缺乏准确的选校判断能力,他们只为了确保最低录取,赚取申请费用,从而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老师不懂装懂
一些留学顾问老师表现出不懂装懂的现象。他们仅对常见申请项目有所了解,而对于冷门领域既缺乏认识也不愿意推荐,甚至诱导申请者向熟悉的方向申请。面对申请者关于冷门项目具体研究方向或未来就业的询问,中介们往往只会说些空洞的话,甚至懒得查阅相关资料。更有甚者,有些机构的顾问老师无视学生想要体验多元文化的愿望,一味推荐那些中国人扎堆的热门项目。
服务质量堪忧
众多中介机构执行的是流水线操作,负责指导的老师频繁更换,导致服务质量不一。有些老师在申请初期过分夸大其词,等到提交材料阶段却百般刁难,让学生感到十分痛苦。更有甚者,出现网络申请错误,承诺修改却并未履行。此外,提升背景的活动缺乏实质性,与申请目标不符;宣传中的免费评估,最终却以各种借口诱导学生参与付费项目。
在挑选留学咨询机构的过程中,你是否遇到过相似的状况?不妨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经历,同时也请为这篇文章点个赞并转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