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压加气混凝土生产技术 实现结构保温一体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着重指出,需加快推动发展模式的绿色变革,落实全方位节约策略,培育绿色低碳产业,提倡绿色消费理念,促进绿色低碳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形成。显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指引下,建筑行业已站在新时代的发展前沿,必将迈向更加绿色和环保的健康发展轨道。而如何促进建筑行业的绿色持续发展,已成为全行业共同关注的重大议题。
在《三创直播室》本期节目中,大连市绿色建筑行业协会向观众介绍了两家行业佼佼者,分别是千晁(大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张小鹏,以及德睿盛兴(大连)装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徐世大。他们不仅将展示各自的科技创新成果,还将共同与我们深入交流,探讨科技创新如何助力建筑行业实现绿色发展,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千晁(大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张小鹏
蒸压加气混凝土生产技术不仅迎合了当前绿色发展的强烈需求,而且在促进建筑行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它所拥有的独特性能,诸如轻便、高强度、优良的保温隔热性能等,使得其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的生产工艺,该材料以其优异的保温和隔音效果,以及轻盈且强度高的特性,大幅减轻了建筑物的负荷。这一特性使得其能够满足对建筑私密性和舒适性有较高要求的现代建筑标准。此外,其出色的抗震能力显著提升了建筑的安全系数,因此,它已成为行业内部推崇的环保建筑材料生产技术。蒸压加气混凝土的生产技术及其产品凭借其卓越的节能特性,为建筑业的低碳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助力。此外,该技术的生产流程亦严格遵守环保标准,有效降低了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消耗。
此外,装配式建筑的政策已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关键趋势。我们的技术具备出色的加工能力和施工便捷性,完全符合装配式建筑的建设要求。运用蒸压加气混凝土技术,不仅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还大幅减少了施工成本,从而有力地促进了装配式建筑的进步。在绿色建材领域,我们依靠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卓越的环保特性,以及其广阔的应用潜力,已日渐成为该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伴随着我国对绿色建材推广力度的不断强化,蒸压加气混凝土产品的市场需求亦将稳步上升。
大连市绿色建筑行业协会 常务副会长 徐梦鸿
绿色建筑材料构成了绿色建筑向低碳化发展的坚实基础,而今天我们讨论的这两家公司均专注于绿色建材领域。当前,建筑行业正迈向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徐总与张总正引领各自的企业,在创新与创造的征途上不断疾驰,他们以奋斗者的姿态,满怀自豪地持续前行。因此,我认为,奋斗者的精神永远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国建筑业必须持续展现出旺盛的创造活力和强大的创新精神,这不仅是推动建筑行业持续卓越发展的关键,更是其坚实的基石。
装配式建筑 新式混凝土生产线及应用
过去,我们惯用的生产模式是采用单排单根支撑模板,随后逐个进行混凝土的浇注。这种方法存在诸多不足,如模板的使用效率不高,人工成本较大,导致生产的产品数量有限,同时也造成了资源、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长线法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的生产线,其长度为220米,宽度为7.2米。该生产线的研发成功攻克了行业内的技术难题,不仅实现了构件的规模化生产和满足施工进度的需求,还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目前,该技术已达到行业领先地位。
德睿盛兴(大连)装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徐世大
长线法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的生产线革新了传统的支模技术。我们独立研发了智能模板整体卡具安放设备,该设备实现了连续的整体机械化操作。通过组合卡具,各条模板得以稳固并保持垂直,浇筑混凝土时,实现了连续的整体布料。这种施工方式的优势在于,生产效率高,资源利用更加节省,混凝土的水化热集中释放,强度增长更为迅速。这种创新的装配式建筑在建筑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不仅施工速度快,还能有效缩短建设周期,同时降低建筑成本,提升建筑品质,对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们针对该流水线的生产技术和相关设备,成功申请了四项发明专利。这些专利目前已分别在华锦精细化工项目、鼎际得石化高端新材料项目以及太平湾产业园项目中得到实际运用,并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随着时代的演进与科技的持续革新,装配式建筑,作为推动城市进步的关键要素,其应用范围将日益扩大。
七贤荟 副秘书长 胡剑锋
近年来,“卷”成为流行词汇,各行各业纷纷卷入其中,竞争异常激烈。然而,你会发现这两家公司并未随波逐流。这是为何呢?原来,它们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创新能力。在我看来,这种状态实属难得。
这两家企业尤其契合我国目前推崇的新型生产力,正如大规模设备更新所扶持的企业便是这类。为何要扶持它们?原因在于整个产业需实现升级,提升效率、减少能源消耗,进而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而这正是它们正在努力实践的方向。他们不仅自身在提升运作效率、减少能源消耗,而且将这种做法推广至整个行业,我认为这一点非常值得称赞,期待未来他们不仅限于大连,更能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迈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