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令人恐惧的场景上演了——李女士点开会议号码后,手机屏幕突然变黑。与此同时,那位自称为客服的人员始终在线,并不断对李女士进行安抚,声称这是取消业务流程中的常规步骤,只需耐心等待片刻即可。
李女士提到,手机上显示的是她的通话时长,下方有几行文字提示,要求确保手机电量充足,我们正在进行连接,同样有几行文字,但中间的那串字符却是全黑的,我尝试点击也无法操作,甚至没有取消的选项。
随着时间的流逝,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李女士开始觉得这一系列动作异常可疑。当她想要退出该软件时,才惊觉无论怎样尝试点击,手机却没有任何反应。
李女士手持无法使用的手机,匆匆赶至辖区派出所报案。警方迅速行动,对手机进行了关机重启,并恢复了系统。然而,在这起事件之后,李女士惊觉,自己银行卡中的130万元存款,竟然在瞬间被转走了高达95万元。
追踪资金流向
被骗钱款进入洗钱环节
接到报警后,警方立即启动了针对电信诈骗的紧急应对程序,对相关涉案账户迅速采取了冻结措施。然而,此时李女士的情绪已经跌至谷底,她深感懊悔,对于接听那通电话的决定充满了自责,因为她尽管小心翼翼,最终还是中了骗子的圈套。在懊悔之余,李女士更加忧虑的是,那被转走的95万元能否还有机会追回?
郑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的反诈中心民警在追踪资金流动的过程中,发现李女士被骗的95万元中,有一部分资金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已流入洗钱流程。
郑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反诈大队的民警谢耀军透露,在受害者被骗的95万元中,其中90万元已流入涉案的一级账户,此外,还有大约5万元被不法分子用于购买某大型商超的礼品卡。
案发20分钟之后,形势紧迫,警方迅速启动银行系统,对涉案的90万元资金实施冻结,并与商超平台协作,紧急叫停了约5万元的消费支付。经过半小时的紧急行动,成功追回了全部95万元涉案资金,目前案件仍在深入调查之中。
警方介绍,像李女士遇到的这类诈骗案件,具有很强的迷惑性:
犯罪分子会先行非法获取受害者的个人资料,接着假扮客服人员拨打电话,声称受害者不慎激活了某项服务。为了消除接听者的疑虑,他们还会精心编排一些言辞技巧。
民警透露,嫌疑人所使用的统一说辞通常是:你是否家中老人或孩子在使用你的手机时发生了误操作,或者是不小心点击了弹出的链接,他们强调要你相信他们,称其目的在于为你节省开支,减少年费支出,以此来赢得受害者的信任。
随后,骗子会继续引导受害者,宣称“只需在手机上轻轻松松几步操作,就能完成服务关闭”。此言一出,许多受害者往往便会放松了警觉。
此刻,骗子会发送一个假冒“官方服务”的链接,诱导受害者下载并部署一些看似专业、正规的App,以关闭扣费服务。但事实上,这些App实则是一种非法软件。一旦被安装并启动,不法分子便可通过该软件获取手机的控制权限,导致出现类似于李女士所遭遇的设备黑屏、失控的状况。
警方表示,这两个应用程序中内置了两种附加组件,其中一个是用于屏幕共享的插件,另一个则是用于远程操控手机的插件。这两个插件具备在被害人进行屏幕操作、无需密码输入银行卡密码的环节同步获取信息的能力,换言之,在随后的超过一分钟的黑屏期间,嫌疑人能够完全掌控被害人的手机,此时,无论是银行卡的资金转出还是转入,都脱离了被害人的掌控。
警方指出,此类诈骗犯常假扮客服或金融从业者,通过发送虚假链接诱使受害者下载非法App进行诈骗。要破解此类骗局,只需牢记一点:在下载软件时,必须通过手机官方应用商店等正规途径,绝不可随意点击来历不明的软件链接。
警方提醒:对于来历不明的应用程序,切勿随意下载;接到陌生来电,尤其是以00开头的国际来电,请勿接听;对于来历不明的网址链接,切勿轻易点击;个人银行卡信息切勿随意透露;更不要轻易向陌生人进行转账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