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当天,虚假信息充斥网络,但其中有一条消息却是千真万确的:微信支付成功加入了我国银联的大家庭。
银联在公告中公布了一项重要消息,即与财付通达成了合作协议,并正式开启了微信支付条码支付业务的合作项目。目前,包括光大银行、交通银行、通联支付等在内的多家机构,已经通过银联平台顺利开通了微信支付服务。概括来说,未来商家若通过微信扫码或出示付款码进行交易,其资金结算将必须在银联网络中进行,而过去微信(亦或财付通)直接与银行对接的模式将不再延续。
合作的基础源于中国人民银行于去年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规范支付创新业务的通知》以及《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规定非银行支付机构在进行跨行支付业务时必须借助人民银行清算系统或持有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同时强调各银行与支付机构之间不得相互开放或转接支付业务系统接口。
公告中银联提及了“已为其他机构提供转接清算服务的准备就绪”,这一信息不禁让人遐想,或许支付宝也将在未来接入银联的支付平台。
实际上,在三月上旬,市面上便流传着银联对微信及支付宝接入银联计划的培训消息;接口对接上,初期采用的是微信和支付宝现有的格式;银联对此信息也予以了确认;同时,已有不少银行开始将微信支付纳入银联清算网络。
一般民众对此可能并无明显察觉,但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在银行对账单上会看到,某些微信支付记录后附上了“中国银联”的字样。然而,日常使用的静态二维码转账业务,实际上并不需要通过银联的清算渠道。
不过,自4月1日起,《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中规定的静态二维码每日支付上限为500元,这一规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