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平台“全面监管”!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强调将平台企业支付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

2024-01-12
来源:网络整理

6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加强大型支付平台企业监管促进支付和支付领域规范健康发展工作方案》。金融科技”等文件。

会议提出,推动大型支付金融科技平台企业回归本源,支持平台企业在服务实体经济、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 依法对平台公司的所有支付等金融活动进行监管,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和平台公司参股金融机构的监管,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加强平台企业竞争监管。

对此,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未来支付机构如何积极拥抱支付技术,做好支付+实体工作同时适应新的监管环境,从而更好地发挥服务业数字化的价值,是一个新的重要突破。

支付监管持续加强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中国支付行业年度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支付机构法人224家,分支机构总数1569家,开立活跃支付账户57亿户。为客户。 去年,73.20%的支付机构实现盈利。 此外,支付市场上还有不少外包服务机构、金融科技公司、软硬件设备提供商等。

支付公司是做什么的_支付公司_支付公司交易量排行榜前十名

近年来,我国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在线支付业务发展迅速。 《中国支付行业年度报告2024》显示,2024年,我国银行机构共处理网络支付业务1022.78亿笔、金额2353.96万亿元。 移动支付业务增长尤为迅速。 2024年,国内银行处理的移动支付业务数量和金额将比2012年增长200倍以上。

国家队工资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数字人民币。 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不断扩大。 截至2024年底,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808万个,累计开通个人钱包2.61亿个,交易金额达875.65亿元。 蚂蚁金服、京东、携程、美团等互联网巨头积极参与数字人民币试点,开发出多种新的数字人民币消费方式。

但支付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风险和乱象,如“二次清关”、危害用户资金安全、涉足灰黑行业、从事洗钱等。为促进各行业健康发展,国家对支付行业的监管日益严格。 2010年至2024年,支付监管体系逐步建立。 2024年以来,监管政策不断细化,支付机构回归本源已成为行业趋势。

深深发改委第二十六次会议强调,平台公司一切支付等金融活动都要依法依规接受监管,以服务实体经济为重点,坚持持牌金融业务经营,完善支付领域规章制度和风险防范。 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各环节监管。

目前,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实行严格的牌照监管。 第三方支付牌照由央行颁发,每五年更新一次。 如果支付机构未能成功续展,将面临退出行业。 而且,央行不再发放新的支付牌照。 其他行业的企业如果想进入支付领域,往往是通过收购持牌支付机构来获得牌照。

针对行业中的一些乱象,2024年6月,央行发布了《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2024年10月,《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正式发布,要求加强银行卡受理终端、条码支付受理终端、特约商户管理。

支付公司交易量排行榜前十名_支付公司_支付公司是做什么的

除了持牌第三方支付机构外,支付市场上还存在大量的外包机构。 过去,大量外包机构是风险事件的重灾区。 2024年,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收单外包服务机构登记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收单外包机构向支付清算协会登记。 据协会披露,截至2024年底,外包机构大家甲已完成注册。 E级外包服务机构80%以上退出市场,行业得到规范和完善。

杨涛认为,对于支付行业来说,2017年以来的监管趋势是整顿单一重要环节,规范整个支付流程的发展,旨在实现支付产业链的闭环监管,最终使能支付功能。支付交易、清算和结算。 环节清晰,参与者相应的风险和责任更加明确。

“这两年的监管改革明确了基本思路,就是明确金融业务、技术服务、数据支撑等各自的权责,减少交叉领域的风险积累。”实际上是对现有监管实践的进一步总结,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把握风险与效率之间‘跷跷板’的基本原则。” 杨涛告诉记者。

加强金融控股公司监管

随着支付行业的快速发展,一些大型支付平台利用数据等优势向多个金融领域拓展,控股多家从事金融服务的公司,形成大型金融平台。

比如蚂蚁集团、腾讯金融,除了最基本的支付业务外,还进军消费信贷领域,投资私人银行,在金融领域有广泛布局。 随着穿透式监管的加强,此类大型平台也需要进一步规范。 因此,监管部门对金融控股公司的设立提出了要求——控股或实际控制两个及以上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公司、仅开展股权投资管理且达到一定规模的公司应申请设立一家金融控股公司。

支付公司_支付公司交易量排行榜前十名_支付公司是做什么的

深圳市发改委第二十六次会议还指出,要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和参与控股金融机构的平台公司的监管,加强对互联网存贷款、保险、证券、基金等领域的监管。和其他业务。

今年,首批两张金融控股牌照正式颁发。 3月17日,央行批准中信金控股份有限公司(筹)和微信金控集团有限公司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牌照。此外,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的申请已受理。获中国光大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微信兆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受理

杨涛指出,金融控股公司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约束,复杂嵌套的产融结合和资本运作模式将难以为继。 构建有效的风险“防火墙”已成为内外部要求的重要原则。 新形势下,金融控股公司需要更好处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关系,根据自身特点定位,实现差异化发展,而不是传统依靠杠杆的资本扩张式发展。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过去,一些集团依靠资本市场的力量,参与并控制大量子公司、分支机构,形成内部交易流动的‘金融帝国’, ” 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对于平台公司的发展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告诉记者,规范化发展是未来的重要趋势。 近年来,金融科技平台专项整治和反垄断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解决了很多问题,但仍在进行中。 总体方向明确,就是通过加强监管,化解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引导其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同时,尹振涛还指出,本次会议肯定了平台经济。 技术平台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统一市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杨涛认为,经济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大势不可阻挡,大平台公司也是重要的推动者。 虽然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如何促进平台公司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何引导金融科技更好地支持实体也是当务之急。 前期各方都产生了一些疑虑。 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在规范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平台公司和金融科技的重要作用,这极大增强了合理推进创新的信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