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对外公布了对快钱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及其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决定,共计发出三张罚单。
罚单上明确指出,快钱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涉及的违规行为主要包括:首先,违反了账户管理相关规定;其次,违反了清算管理相关规定;再者,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的职责;最后,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了交易。
对于上述违法行为,上海分行的人民银行对快钱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作出了处罚,决定罚款1004万元人民币,并要求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
党晓强,担任快钱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董事、CEO及总经理期间,对于公司未遵守客户身份识别相关规定的违法行为,承担相应责任;滕士军,当时担任快钱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助理副总裁,对于公司未遵守客户身份识别规定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等违法行为,亦需承担相应责任。
上海中国人民银行对滕士军实施了8.5万元人民币的罚款;同时,对党晓强也作出了3.5万元人民币的罚款处罚。
快钱支付作为首批第三方支付平台之一,于2004年正式成立。2011年,它成功取得了《支付业务许可证》,其最初获得的资质涵盖了银行卡收单、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以及全国范围内的预付卡受理等多项业务。在首次许可证续期过程中,快钱支付主动放弃了移动电话支付和固定电话支付两项业务。
近年来,快钱支付频繁遭遇被转让的情况。2014年末,快钱支付与万达集团达成一项战略投资协议,万达因此获得了快钱支付的控制权。到了2017年,关国光等原始股东全部离场,万达金融集团实现了对快钱支付的全额控股。然而,由于万达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布局遭遇挫折,加之“轻资产”策略的推行,自2018年起,有关万达出售快钱支付的消息便开始流传。据财联社消息,万达集团与苏宁、中石化以及具有外资背景的企业,在探讨出售快钱支付业务方面,已展开过多次交流。
据媒体报道,2020年,京东科技曾试图收购快钱支付,然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监管风向的转变,该收购计划未能继续推进。移动支付网指出,2021年,有行业内部人士透露,快钱支付可能被掌上汇通接手,但这一消息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