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我国涌现出一批新兴的智能体初创企业,一时间,智能体(AI)这一术语迅速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若将AI大语言模型(LLM)比喻为人类大脑,它具备储存知识与逻辑推理的能力,却无法亲自进行操作;那么,建立在LLM之上的智能体(AI)则如同一位数字化职员,它能够独立完成任务,并参与日常工作的决策与执行过程。
当前,众多互联网巨头竞相投身智能体领域,字节跳动旗下的Coze、腾讯的元器、百度的文心等智能体平台已展开激烈竞争,智能体技术正逐渐融入各个行业。
然而,目前阶段,多数人仅仅对智能体有所耳闻,真正将其应用于实践或从零开始研发智能体的案例并不多见。
企业对于智能体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Boss直聘的数据表明,不仅百度、字节跳动等大型互联网企业发布了众多与智能体相关的招聘信息,即便是规模较小的初创公司,也急需招聘智能体开发工程师,而且普遍开出的月薪超过了两万元。
正因为存在这种供需不匹配的现象,智能体这一充满潜力的领域,使得智能体就业培训师成为了最早一批乘风破浪的从业者。
众多短视频平台上有众多“AI培训师”自媒体博主分享智能体培训知识,以此吸引大量关注。此外,部分培训机构已实现大规模盈利。然而,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呢?
真培训还是割韭菜?
智能体培训如此火热,似乎只要有法子进入这个赛道就能赚钱。
一财商学院观察到,当前市场上关于智能体培训的课程种类繁多,然而,这些课程的质量却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在各种社交平台输入“智能体”关键词,最先跳出的便是与智能体培训相关的视频内容。视频中,博主极力强调“智能体成为了普通人实现逆袭的最后契机”,随后便开始教授如何制作一个基础的智能体。在视频下方,还附带了智能体培训课程的购买链接,课程售价为99元,而试听费用仅需9.9元。
这种策略让人不禁想起AI兴起初期流行的“韭菜三件套”——包括AI资料包、培训指南、快速学习课程,还有那些背后售卖课程的“李一舟”们。他们贩卖的是缓解大众焦虑的良方,所押注的是用户购买后课程便被束之高阁的命运。
多数智能体讲师其实是在此领域中途转行,缺乏AI领域的专业背景。他们挂着诸如“商业观察者”、“AI智能体教育者”的头衔,高喊“三步打造智能体,2025年翻身致富”的口号,进行狂热的市场推广。而他们所教授的核心课程内容,不过是掺杂了一些成功学边缘知识的皮毛,缺乏实质性的有用信息。
萌萌(化名)去年完成了培训机构的学业,并成功获得了人工智能三级训练师的资格证书。目前,他担任AI智能体开发工程师一职。在与一财商学院的交流中,他透露,目前市场上的AI培训课程的实际价值并不大,学员在缴纳学费后,无需参加实际课程,只需通过刷题即可获得证书。
一财商学院发现了一家公司,名为“智能体来了”,专注于智能体培训业务。其创始人黎跃春表示,他们的培训机构与市场上的多数同行有着显著的不同。“我们的教学内容都是真实可靠的,学员需亲自从零开始,逐步掌握多个智能体。”他认为,在业界,像他们这样专注于智能体培训,且在技术层面上实现工作流培训的机构,不超过五家。
通过学习“智能体来了”的课程内容,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其中涵盖了构建智能体的方法论、工作流结构的构建、数据输入输出的处理以及插件的实际应用等多个方面。而且,该课程的线下教学以项目制为核心,注重实践操作。
可以发现,课程的核心在于指导学员利用现成的智能体平台(诸如Coze、腾讯元器等)自行构建智能体,而并未深入探讨多模态数据的处理、大模型的适配以及API的编排等智能体基础的逻辑问题。“从本质上讲,这涉及的是智能体的应用层面,对于智能体应用开发的工程师来说,这些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萌萌这样说道。
据一财商学院的调查,目前国内外知名的智能体平台包括Coze(在中国称为扣子)、腾讯元器以及Dify。在市场上,大多数的培训课程都倾向于使用Coze,这主要是因为它的组件功能齐全,用户可以轻松上手,而且它还支持将智能体部署到微信小程序中,从而实现无需编写代码即可开发微信小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平台工具对公众全面开放,其功能基本上能够迎合初级开发者的需求。同时,智能体培训机构致力于教授学员如何运用这些平台工具。
“今年营收几千万,明年过亿”
谈及培训业务的规模,黎跃春直言不讳地透露:本年度培训领域的收入有望达到数千万元,而到了明年,预计收入将突破亿元大关。
黎跃春指出,“智能体来了”目前聚焦于两大业务领域,其一为智能体相关领域的培训服务,涵盖了青少年及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培训,以及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培训;其二则是为实体商家和企业提供一套旨在实现全员营销和客户获取的智能体系统。
当前,培训业务占据核心地位。展望未来,培训与全员营销获客的智能体业务或许将各占一半份额。在本年下半年,借助招商加盟策略,我们自研的全员营销获客智能体系统预计将实现约2000万的收入。
据相关消息,“智能体来了”所提供的课程涵盖了网络教学和实体教学两种形式,课程费用跨度较大,最低199元,最高则未作具体说明。
线上课程售价为199元,此类面向全体用户的录播引流课程,大多可在微信小程序中找到。课程采取会员制收费,消费者只需支付1980元成为超级会员,便能够解锁并学习平台上的全部课程。
线下课程针对性更强,但价格也高出许多。
此课程专为职场人士的晋升和企业家的基础知识教育设计,定价为3980元,授课时长为两天三夜。而面向大学生的线下就业辅导班,其培训时长达到十周,收费标准则相对较高。
对于尚未步入职场的在校大学生而言,这笔钱并非微不足道。他们参加智能体就业培训班后,真的能顺利找到工作吗?还是最终会落得一场空?
黎跃春向一财商学院透露,他们为大学生开设的线下就业培训班,培训结束后将提供“就业保障”,这意味着参与培训的学生将享有高达100%的就业成功率。
众多企业已向我们提交了人才预订申请,且开班不到一个月,众多学员便已被成功预订。黎跃春指出,智能体学员在完成就业培训后,可直接被安排至企业,从而有效解决就业难题。
谈到学员的职业规划,黎跃春指出,这主要涉及两大领域:一是智能体开发岗位,例如智能应用开发工程师和智能体产品经理等;二是短视频运营、文案创作以及设计等相关职业。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AI的迅速走红,市场上声称能够“保证就业”的培训机构数量不少,然而这些机构所采用的手段却让人感到眼花缭乱。有些合作企业的质量堪忧,AI标注的岗位竟然假扮成开发岗位;还有些所谓的“包就业”合同中存在模糊不清的条款,一旦机构违约,学员即使投诉并要求退款也难以得到解决。究竟真相如何,还需我们仔细辨别。
据相关消息,“智能体来了”的线上培训吸引了超过5000名C端学员,他们主要参加的是小班授课。预计7月份,该平台将启动收费万元的线下就业班第一期,目前已有大约300名学员进行了报名。
站在风口上,最怕风向突变
当前备受瞩目的智能体,不禁让人想起AI热潮初起时,一度被视为普通人实现“逆袭”的便捷途径——那便是提示词技术。
往昔岁月,对于AI短视频创作者而言,提示词被视为吸引流量的法宝,若视频起始处高呼“若不懂运用提示词,便将沦为AI时代的弃儿”,那么流量便会源源不断;而对职场打工人来说,提示词则是提升职位和薪酬的利器,“提示词+”在AI时代职场晋升中成为不可或缺的良方。而最先捕捉到这一趋势的,便是那些关于提示词的付费课程。拥有众多粉丝的科技类知识产权持有者,以及背景为人工智能的工程师们,都纷纷投身于开设课程、担任讲师的行列,从中获得了丰厚的收益。
当时,招聘领域中与关键词相关的职位同样备受追捧,薪酬高达百万年薪,对专业和学历并无特定要求,只需专注于与人工智能进行对话,让人误以为“只需动手即可胜任”。
但现在,相比智能体的火热,提示词则显得格外冷清。
随着大型模型日渐展现出高度的智能,各类提示词优化手段不断涌现,而提示词的技巧与价值相较于往昔,显得愈发微不足道,逐渐变得不再重要。
由此导致,那些缺乏专业背景的单纯提示词工程师正面临被淘汰的境地。一项由微软委托进行的最新调查显示,提示词工程师的岗位需求位列新增职位需求的末尾第二位。随着就业市场对这一岗位的需求减少,相应的提示词培训业务也随之陷入困境。
回顾过去,我们可以发现提示词工程师这一职位在AI技术尚不完善的阶段,只是作为一种权宜之计而存在,并非行业发展的必需。简单来说,它不过是AI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虚假需求。若仅仅专注于提示词的优化这一单项技能,那么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很可能会逐渐被淘汰。
未来,智能体培训师会步提示词工程师的后尘吗?
黎跃春对此展现出极高的信心。在他看来,至少在接下来的3到5年内,智能体培训领域将带来丰厚的回报,是一条充满潜力的赛道。“这个行业是永不会消亡的。”他进一步强调。
2025年,被誉为“智能体元年”,但目前的智能体仍处于探索阶段。无论是其应用还是开发,都展现出巨大的需求与潜力。具体到应用场景,智能体在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及为个人打造高效“超级助手”方面展现出其价值。然而,智能体在哪些环节能够产生确切的效果,目前仍处于不断探索之中。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的发展势头迅猛,然而,若智能体的就业培训仅限于基础阶段,它们仍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被更新的风险。
参考资料:
第一批追赶AI的人,正在被AI甩开 ; 镜相工作室
2年就过气!催生的百万年薪岗位,大厂不愿意招了; 量子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