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因虚假工作安排
遭遇电信网络诈骗
不但给单位造成巨大损失
也给自己带来莫大困扰
冒充领导熟人诈骗来袭
财会人员请注意!!!
真实案例
綦江区通惠街道某女士,35岁,系某公司财务部长。在公司召开会议期间,受害者被同僚透露钉钉上存在董事长发布的紧急工作指令,指示有一项急迫的任务需要处理,并组建了一个QQ群邀请受害者加入。受害者加入群聊后,发现群内存在总经理和监事会主席(均为诈骗分子假冒的身份)。总经理在群内发布信息,声称需向客户支付一笔款项,并催促受害者立即进行转账操作,否则将影响公司业务。受害者信以为真,未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实,便通知财务人员分三次向对方指定的账户进行了转账。事后,受害者与公司领导沟通,得知并未有转账要求,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总计转账金额高达272万元。綦江区公安局在接到报警信息后,立即投入行动,迅速对涉案资金实施了冻结和止付措施,成功挽回了超过100万元的损失。
《Q诈》
在针对财务人员的诈骗案例中,我们发现大量诈骗行为是在“QQ”平台上发生的;建立QQ群成为诈骗财务人员的一种常见手段,我们将其简称为“Q诈”;而对于财务人员而言,此类诈骗行为几乎都是“Q诈”。以往,“Q诈”行为常借助病毒木马窃取财务人员的QQ密码,于深夜时分登录,窃取聊天记录,从中获取公司相关信息。随后,他们会将一个QQ账号伪装成公司高层,进而向财务人员下达转账指令。近期,这种手段有所创新——骗子会先通过公开途径搜集公司资料,随后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等方式,诱使财务人员加入QQ群,使得整个过程变得更加直接、便捷且高效。
财务人员究竟是怎样被骗的?
如何提高单位财务人员识骗防骗意识?
骗子的花招有哪些?
骗子通过不正当途径窃取了党政机关、企业(公司)的领导干部及其相关人员的个人信息,他们更换了QQ和微信的头像及昵称,假扮成企业(公司)的领导,以关注企业运营、进行调研、进行慰问、要求代为转账或支付工程款项等名义,对受害者进行诈骗活动。
诈骗分子往往以单位内其他部门的员工为突破口,通过单位领导、同事或熟人的手段将财务人员引入群聊,这种诈骗手法更具欺骗性;因此,企业负责人一旦发现社交账号被盗,应立即通知公司中拥有资金处理权限的人员,以避免上当受骗;接到企业负责人声称“更换了新手机号码,请保存”,并要求代为处理私事或汇款的请求时,必须多方核实真实情况,以防负责人手机中的木马病毒泄露了通讯信息,被骗子所利用;任何情况下,若遇到以领导身份在各大社交平台主动添加好友并要求转账汇款的,都应视为诈骗行为。
公司必须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七必”原则得到落实,包括信息务必核实、汇款前必先电联确认、到账后必延后支付、会议中必进行宣讲、教育内容必定期更新、发生案件必及时通报、执行过程必指定专人负责。同时,严禁在社交软件上擅自做出重大财务支出决策,凡违反相关法律,导致重大经济损失并触犯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司法机关将坚决依法追查并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旦遭遇诈骗,务必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务必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务必立即拨打报警电话!一旦察觉自己上当受骗,应立即报警,同时努力回想所有相关信息,以便向警方提供线索,协助他们迅速冻结诈骗者的账户。
同时下面几步操作
对骗子的网络银行转账进行限制:需先查找汇款账户所属的银行,接着登录该银行的网上银行账户,连续三次输入错误的密码,从而使得骗子的账户被冻结24小时;若需继续冻结,则可在次日零点之后,重复执行上述步骤。
对骗子手机银行转账功能实施限制:需联系该诈骗账号所归属银行的客服热线,提供诈骗账号信息,随后连续五次输入错误密码,以此冻结并停止该诈骗账号的转账功能,冻结期限为24小时。若遭遇大额资金被骗,自报案之日起次日零时起,可再次执行上述步骤,以实现进一步的24小时冻结止付。
完成上述步骤需在五分钟之内,否则,由于骗子转移资金的手段迅速,他们很可能迅速将资金通过不同途径转移到国外,届时要追回资金将会变得极其困难。
最终,务必迅速接听反诈预警电话 -,一旦察觉到任何不寻常情况,请即刻联系110进行咨询并寻求报警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