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24小时等待!央行:个人ATM转账可实时到账

2024-01-14
来源:网络整理

3月28日,为加大打击新的电信网络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加强支付结算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新的电信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通知》。电信网络违法犯罪案件》(以下简称《通报》)。

《通知》对自助柜员机转账管理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即个人通过自助柜员机办理业务时,可以中文显示收款人姓名、账号、转账金额等信息。在转账受理界面(含外文界面)(姓名应脱敏),并以中文明确注明业务实时到账并经客户确认。 对于符合上述条件的,不再执行自助柜员机转账24小时内到账的要求。

2016年,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央行规定个人自助柜员机划转的资金必须在24小时后到账。 发卡机构受理交易后24小时内,个人可以向发卡机构申请取消转账。 该措施的目的是保证资金安全,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客户正常使用自助柜员机转账的效率。

根据最新《通知》第十一条,“银行通过自助柜员机为个人办理业务时,可在转账受理界面(含境外)以中文显示收款人姓名、账号、转账金额等信息。语言界面)(名称应脱敏),并用中文明确注明业务实时到账并经客户确认。符合上述要求的,可不再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的违法犯罪》(银发[2016]261号)第8项规定,自助柜员机转账24小时内到账。鼓励银行应用多因素身份自助柜员机生物识别等身份验证方式,积极探索兼顾安全性和便利性的支付服务。”

随后,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就《通知》相关问题作出回应。

为什么要调整自助柜员机转账管理政策? 央行回应称,对自助柜员机转账管理政策进行了适当调整,即个人通过自助柜员机办理业务时,可查询收款人姓名、账号、转账金额等信息。转账受理界面(含外文界面)以中文显示(姓名需脱敏),并以中文清晰提示业务实时到账并经客户确认。 对于符合上述条件的,不再执行自助柜员机转账24小时内到账的要求。

这意味着,一旦转账方确认对方相关信息并明确转账是实时的,商业银行无需在24小时内处理转账,无论是否跨行。

码支付实时到账_码支付即时到账_码支付支付

但在特约商户、受理终端方面,央行收紧四项措施加强管理。

一是严格特约商户审核。 要求收单机构按照规定严格审核特约商户申请材料,采取有效措施核实其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不得仅凭主要人身份证明提供收单服务负责特约商户。 同时,通过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或银行卡清算机构专用商户信息管理系统,查询其合同签订、收单机构变更及黑名单信息。 对于同一特约商户频繁更换收单机构等异常情况,请谨慎扩展为特约商户。 列入黑名单的单位和相关个人担任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的单位不得扩大为特约商户; 已扩容为特约商户的,应当自列入黑名单之日起10日内从黑名单中删除。

二是严格接受终端管理。 收单机构应当为特约商户安装可移动银行卡、条码支付受理终端(以下简称移动受理终端),并根据商户营业地址限制受理终端的使用地域范围。 继续对移动受理终端位置进行实时监控,一一记录交易位置信息。 对于位置无法监控或与商户营业地址不符的交易,资金结算将立即暂停并核实; 若确认存在挪动机器等违规行为,则停止收单服务,收回受理机器。 对于连续三个月未发生交易的受理终端或收单码,收单机构应重新验证特约商户身份,对无法验证的,停止提供收单服务。 对于连续12个月未发生交易的受理终端或支付码,将停止收款服务。

码支付即时到账_码支付实时到账_码支付支付

三是加强收购业务风险监控。 要求收单机构、清算机构持续监测分析交易金额、笔数、类型、时间、频率、收付款人等特征,完善可疑交易监测模型。 如发现异常情况,将对特约商户采取延迟资金结算、设置收款限额、暂停银行卡交易、收回受理终端(关闭网络支付接口)等措施; 如果发现电信网络中涉嫌新的违法犯罪行为,将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四是完善特约商户分类检查机制。 对于有固定营业场所的实体特约商户,收单机构每年至少应独立进行一次现场检查; 对没有固定营业场所的实体签约商户,要定期采集其经营影像或照片,并进行受理终端定位监控; 要求特殊网络商户定期登录其经营网页查看经营内容,并进行网上支付接口技术监控和大数据分析。 同时,要求2024年6月底前对现有特约商户进行全面排查。

《通知》还要求加大对买卖银行账户、支付账户、假名开户行为的处罚力度。

自2024年4月1日起,银行、支付机构出租、出借、出售、购买经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认可的银行账户(含银行卡)或支付账户的,将冒充他人身份。其他人或编造虚假账户。 开立代理关系银行账户、支付账户的机构或者个人,其银行账户内所有非柜面业务和支付账户暂停五年,并不得为其开立新账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