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贸城 资料图
互联网的进步和用户行为的变化导致传统电商问题日益凸显。与此同时,新兴的电商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包括内容电商、社交电商以及网红经济等。可以说,义乌的电商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其迅猛的发展态势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甚至可以说是全国乃至全球的佼佼者。然而,在取得领先地位的同时,义乌电商也必然面临更快的增长限制。
某种程度上,以传统商品买卖为核心的老派电商模式已接近饱和。为了实现持续的增长,电商平台需以创新思维对现有交易方式进行革新,并深入思考如何在新兴电商领域探寻成功的策略。
正所谓破旧立新,在市场持续演变的背景下,义乌的电商企业将走向何方?电商领域的创业者们又当如何进行创新,以赢得未来的竞争优势呢?
电商企业应时而变
从流量为王到社交电商
电商行业起步阶段,商家们纷纷采取多种手段,力求广泛吸引顾客,诸如实施满额减免、限时秒杀、优惠折扣等活动。这些策略在电商初期阶段,无疑展现出了强大的吸引力。众多义乌的电商企业便是借助这些手段,将供应链逐步完善,生意规模也日渐扩大。例如,“涵宇科技”的陈继芳女士、“文博”的宋光辉先生以及“飞天麦光光”的刘鹏飞先生等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尽管许多义乌电商领域的先驱者已开始涉足新零售领域及实体企业,然而,得益于流量红利,电商确实成为了他们创业的起点。
同样,也有不少人在电商领域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其中就包括金马电商的负责人马千里。与那些电商领域的“先行者”选择投身新零售领域不同,马千里选择了深耕互联网,他通过不断创新电商模式,紧跟电商发展的潮流。
马千里,温州籍人士,在2011年创业尝试失败之后,便踏上了前往义乌的征程,以期在此地寻觅新的创业契机。
那时,他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身上仅有的财物不过是刚从信用卡中提取的5000元现金。为了迅速筹集资金,马千里毅然投身于电商代运营的行业。
由于对平台规则了如指掌,精通各种促销策略,马千里所负责的网店销售业绩实现了显著提升。因此,金马电商在代运营领域逐渐崭露头角,许多原本对电商持保守态度的传统品牌企业也开始纷纷寻求合作。
电商行业的发展势头日益旺盛,经历了一段上升期和饱和期后,现已步入平稳阶段。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仅凭几张图片就能轻松盈利的旧式电商模式已不复存在。身处电商浪潮中的马千里正面临一个棘手的抉择:是继续采用代运营策略,去争夺那个逐渐饱和的红海市场?抑或是另寻他途,即便承担更高的试错风险,也要探索新的电商路径?
2015年的那个时刻,我们已迈过“内容电商”的门槛,此时“社交电商”的呼声正日益高涨。微商行业虽然繁荣昌盛,却始终难以摆脱传销的阴影;京东虽然拥有微信的入口,但因其庞大的自有体系,并未充分利用社交裂变的优势,因此并未在市场上显著曝光。与此同时,那一年,惊艳电商界的社交电商平台“拼多多”才刚刚成立,鲜为人知。
当众人在探寻社交电商运作之道时,马千里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放弃日益攀升成本的电商主流平台,转而投身于拼多多等当时尚不为人知的较小平台,并将经营策略从代为运营转变为自主经营电商业务。
面对运营成本的攀升以及消费者需求的提升,马千里采取了调整产品质量以适应消费需求的策略,力求在竞争中寻求独特性。鉴于产品面向的是中低端消费群体,他借鉴了大品牌的设计理念,对外观进行了优化,并整合了产业链,与生产厂家建立了联系,力求采用更为经济耐用的材料,以替代成本高昂的原材料,使消费者能够以极低的成本享受到大品牌的设计与品质。凭借微信庞大的用户基数进行传播,再加上极具吸引力的超低价格,金马电商迅速取得了成功,此后更是创造了家纺类单品销量接近三十万件的行业传奇。
马千里认为,传统电商平台往往难以精准定位用户,即便拥有大量流量,也难以有效转化为购买力。而社交电商则不同,它通过提供优质内容和产品,以社群的形式构建分享网络,使得用户群体更为精确,购买转化率也随之提升,这成为了电商领域的新趋势。
曹磊,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负责人,指出在当前线上获取客户成本不断攀升的背景下,拼购、分销等社交电商模式已经成为电商平台迅速吸引顾客的新手段,它们与平台电商和自营电商并肩,成为了零售电商领域的“第三股力量”。对于勇于变革的马千里来说,他无疑是踏上了社交电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
遗憾未能打造网红IP
如何突破成义乌电商当务之急
即便在成为社交电商领域的“拼卖家”后取得了显著成就,马千里心中仍存有遗憾。他原本在企业发展壮大之后,成功获取了“黄金甲”等众多品牌资源,但遗憾的是,他未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势头,培育出备受瞩目的网红IP。
近年来,众多电商平台对社群运营的投入日益加深。诸如淘宝天猫、京东、网易考拉、小红书等知名平台,竞相推出网红直播、种草集、内容资讯等多种运营途径。众多拼团应用程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融入社交电商的新潮流。借助网红直播和内容推送来提升销售量的运营手段已不再是新事物。
在过去的电商领域,网红们才华横溢,外貌和学识同样出众,以papi酱等人为代表的网红不仅吸引了众多目光,也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对于个人来说,想要从中分得一份利益,确实面临不小的挑战。但随着社交电商时代的兴起,流量不再仅掌握在大平台手中,去中心化的电商模式让个人也有机会凭借自身的人脉和才能获得收益。
为此,义乌持续吸纳网红资源,并设立了“网红培训课程”,但成效始终未能达到预期。义乌工商学院的贾少华教授指出,顶尖的网红资源难以寻觅,这既要求网红具备出色的个人素质,也离不开适宜的环境和恰当的机遇。此外,尽管网红能够迅速提升商品品牌的知名度,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义乌电商市场上销售的大量商品并非源自义乌本地。即便其中少数源自义乌,然而大部分由中小型企业制造,缺乏品牌价值。
贾少华认为,当前,义乌的电商企业通过社交途径进入市场,紧跟互联网的步伐,这无疑是个积极的举措。然而,若要真正超越品牌局限,他主张采取多样化的策略。他提出,应当优先支持那些规模较大的电商企业,大力吸纳电商专业人才,同时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以此提升它们的品牌竞争力。
此外,过往的电子商务领域,成功的关键在于产品本身,高品质的商品配合高频率的曝光,便能迅速转化为购买力。然而,如今的电商模式已经转变为以“人”为核心,一旦掌握了社群流量,便能够牢牢把握市场的主动权。
除了这些,产品的质量与服务体验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关键要素。在探索社交电商的新模式之际,若能掌控产品质量,向消费者提供更多附加价值的服务,并将商家、用户与产品紧密联系,那么在社交电商的竞争中将占据优势。
在“社交电商”的红利时期,义乌的电商企业要想把握住未来的机遇,光靠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提供丰富的增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