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抢票难题:加速包虽能增概率,却难保证一定抢到票

2025-06-21
来源:万象资讯

每逢春运来临,人们总会不禁询问:“究竟哪款软件能助我成功抢购到车票?”这已成为一个每年都会出现的普遍问题。众多微信群纷纷转变为抢票技巧的交流平台,而抢票软件也因此迎来了每年一度的销售高峰期。

调查结果显示,不论何种软件,用户最终都需进入系统等待,而加速包仅能提升购票成功的几率,却无法确保乘客必定能购得车票。乘客们正在排队进行购票。

乘客在排队购票。

绕不开的加速包

彦东在北京的一家事业单位任职,每逢春节,购票问题总让他感到烦恼。他的家乡位于山西的一个小城市,从北京出发,仅有一趟行程长达10小时的列车可供选择,而车票往往一票难求。以往在抢票的高峰期,他都会提前设定好闹钟,同时利用电脑和手机App进行抢票操作,“然而,票源瞬间便告罄,自从有了抢票软件,情况才有所改善”。

抢票辅助工具或许并不总能让人轻松,其中的付费加速服务尤为关键。近些年,这种加速服务已普遍成为出行类应用程序的标配功能,它声称只需花费几十元便能够显著提高购票的成功率。

以飞猪APP为参照,抢票服务速度等级划分为慢速、中速、快速以及极快。慢速抢票服务免费提供,而中速、快速和极快抢票服务则需分别支付20元、40元和60元费用。同时,这三种服务所使用的网络通道速度分别提升至50兆、200兆和800兆。根据软件介绍,购买加速包后,购票成功率有望达到95%。

软件称购买加速包可将购票成功率提高到95%。

记者在携程APP上尝试预定2020年1月25日从北京开往杭州的高铁票,系统显示普通抢票的成功率只有40%,若选择购买50元的加速包,则可升级为“光速抢票”,成功率将提升至93%。此外,若勾选“优先出票特权”,即在抢票速度相同的情况下享有优先出票的权益,成功率更是可高达95%。

只要能回家,买加速包可以,但用处究竟有多大?

加速包抢不过手动

在广州奋斗的程女士,面对着不同平台购买的百余加速包,三天时间匆匆流逝,却依然未能如愿以偿地抢到回家的车票。她显得颇为无奈,感叹道:“即便成功率再高,也并不意味着能够成功,那些数字终究只是数字,并无实际作用。”

春运抢票软件加速包效果_为什么微信买票贵40元_抢票软件手动购票成功率

抢票软件的说明普遍指出,购买加速包能够带来更多节点、算力和网速,从而提升抢票的成功几率。但购票者往往难以确认系统是否真的额外提供了抢票资源。实际上,有时候使用加速包的效果甚至不如自己手动购票。

在深圳就业的白领李炜立,他选择了购买平台提供的加速包服务,并借助朋友的帮助,顺利提升到了“极速抢票”的最高等级。尽管车票已经发售了三天,他仍未成功抢到。到了12月25日,他打开了自己的预订车次余票信息查看,“结果显示还有票”,然而当他打开抢票软件时,却发现它仍在抢票中,并未为他成功购得车票。最终,李炜立只能亲自下单,才买到了回家的车票。[]

微博评论截图。

为何抢票软件不及手动购票效率高?据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所副总工兼技术部主任单杏花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由于存在风险防控机制,一旦有人以过快频率访问服务器,系统便会将其识别为异常行为,随后进行拦截或将其纳入低速处理队列。

换言之,借助第三方应用程序抢购车票或许会更为耗时,这类抢票工具主要是利用春运高峰期商机进行商业运作。

默认勾选,隐蔽收费

南开大学大三学生小张在抢票时“感觉自己被坑了”。

原定车次票源告罄,小张无奈购入了加速服务,然而最终仅购得始发至终点的车票,额外支付了费用。此外,这段行程并不在学生证的有效乘车区间内,因而无法享受学生票的优惠,综合来看,总价比原先的计划高出了两三百元。

小张表示,临近出发的前两天,他打开购票系统一看,发现原定的路线还有许多余票。但由于起始站点不同,无法进行改签,小张无奈之下只能选择退票,并且还得自己承担退票的手续费。此外,跨站购票无法享受学生证带来的优惠。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跨站购买无法使用学生证优惠。受访者供图

乘客对加速包的又一不满在于其隐秘的收费方式,即便是那些票源充足的车次,乘客也需支付加速包费用。

张奕之在购买从天津到北京的火车票时,尽管票源充足,软件却自动勾选了10元的“优选服务”,这项服务里包含了10元的加速包和优惠券。若在抢票页面直接选择目的地,软件又会自动勾选20元的加速包,唯有手动将加速条调整至“低速”位置,才能取消这一选项。

尽管之前有所耳闻,但在实际付款过程中,张奕之并未成功避开这一陷阱。他点击了显眼的快速抢票按钮,随后才意识到左侧还隐藏着一个不起眼的低速抢票灰色按钮,而这才是免费的。对于多支付的费用,张奕之感到非常不满。原来,该抢票软件默认勾选了“优选服务”。

为什么微信买票贵40元_抢票软件手动购票成功率_春运抢票软件加速包效果

某抢票软件默认勾选“优选服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的执行院长盘和林指出,未经消费者同意直接勾选加速包的行为,侵犯了他们的自主选择权。他本人也曾不慎购买了加速包,对此感到非常愤怒,并已对其进行了投诉。同时,他还提到,加速包的使用会导致不公平现象,增加抢票的成功率,这实际上是将原本无需付费的操作引向了需要额外付费的途径。

“没有余票,抢也没用”

计算机领域的工程师向先生,对互联网售票系统颇有了解,他向记者透露,所谓的抢票软件,其实是通过机器进行高频次的查询操作,来模仿人类用户的购票行为,从而帮助使用这些软件的用户能够更迅速地抢到剩余的票务资源。

向先生指出,频繁发起购票请求的机器给服务器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而12月23日的服务器崩溃很可能就是由于流量过大所致。同时,他表示,服务器端正在采取措施封堵此类行为,个人观察来看,软件抢票的效果正变得越来越不显著。

向向先生推荐使用候补购票这一功能。该功能会依照购票申请的提交时间顺序,依次向候补购票的用户发放票务。只有当候补购票的名单全部排完,才会出现未被选中的余票,此时第三方抢票软件才有机会抢购。若没有余票可供释放,那么使用抢票软件也是徒劳。“因此,今年我并未参与抢票,而是直接选择了候补购票的途径。”去年曾经流行的抢票软件。

去年流行的抢票软件。

针对用户提出的“第三方平台显示有票,而官网却显示已售完”的问题,业内人士分析,这或许涉及两种情形:首先,第三方平台可能利用自身掌握的身份信息资源,通过退票设备抢购部分车票,进而向用户出售;其次,平台可能实际上并无票源,“即所谓的虚买虚卖”,虽然系统提示用户可以下单,但最终无法完成出票,只能选择退款。

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无论消费者通过何种渠道购买门票,均需经过出票环节。若在第三方平台购票时遇到问题,工作人员将不承担任何责任。因此,他们建议消费者在非必要情况下,尽量避免向第三方平台透露自己的身份证信息,以免个人信息可能遭受泄露。

向先生向记者透露,以往第三方平台仅凭技术便能实现抢票功能,可随着验证码的升级,必须有人工参与才能完成验证。同时,由于第三方平台的安全性相对较低,将个人信息交由其处理,存在一定的信息泄露风险。

周兆成,北京某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他指出,关于抢票软件所收取的费用,究竟是车票价格上的额外加成还是服务费用的附加,这一问题尚存在分歧。现阶段,相关部门尚未对抢票软件行业出台具体的管理规定,因此,这类软件在法律层面上仍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周兆成指出,若抢票软件出现高价售票现象,则可能触犯行政乃至刑事层面的车票倒卖、非法经营等违法行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