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首批27张支付牌照换证结果出炉。 24家企业通过换证,微信云闪付网络支付有限公司等3家机构因合并暂停换证。 业内人士指出,牌照换发是对支付机构经营情况、合规情况和风控能力进行检查和评价的监管手段。 一些经营不善或存在重大违法行为的机构将逐步退出行业。 随着当前支付行业发展、市场环境、监管政策等变化,支付机构在监管合规和业务发展方面面临更多挑战,未来牌照缩水或将是大势所趋。
3家支付机构暂停牌照换发
5月13日,央行官网公布了首批27张支付牌照换发结果。 财付通、支付宝、拉卡拉、通联支付、银生支付、汇付天下、富通、易生支付、快钱支付等24家企业已换证。 展会成功。
另外3家公司微信云闪付在线支付有限公司、微信数码王府井科技有限公司、微信云闪付商务有限公司拟与其控股股东云闪付商务整合,并已提交终止和解约书。中国人民银行续展审查。 暂停审查期间申请继续营业。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此次暂停续费的3家企业均为“云闪付事业部”支付机构。 今年年初公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规定,同一法人不得持有两家以上非银行支付机构10%以上股权。 同一实际控制人不得控制两个以上非银行支付机构。
“可见,本着同一支付机构只允许持有一张牌照的原则,此前传闻的云闪付业务牌照整合如期实现。” 易观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王鹏博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本次续签,另外两家机构的业务范围有所缩小。 其中,欢讯支付被取消包括在线支付在内的多项业务资格。 本次更新,闪德支付银行卡收单业务范围由原来的全国范围缩小至广东省、山西省以外的地区,并可在微信城开展业务。
支付牌照持续缩减
业内人士指出,换证是保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监管手段。 从央行对支付行业的监管情况来看,一些业绩不佳或存在重大违规行为的机构将逐步退出行业并减少牌照。 数量是大势所趋。
“事实上,牌照换发只是监管结果的体现,监管部门不仅审核换牌期间的材料,还每天对支付机构的运营情况和合规情况进行审查。” 王鹏博表示,例如,缴费罚款的频繁实施就是一个体现。 。 今年一季度,央行共开出16张缴费罚单,罚金总额超过8800万元。
记者注意到,本次业务范围缩小的两家机构均已收到罚款。 其中,欢讯支付2024年被罚款5939万元,一度创下罚款缴纳新纪录。 闪德支付还收到了央行数千万的罚款。 2018年,闪德支付因违反支付业务规定,被罚款共计2473万元。
记者梳理发现,除了因合并而暂停换牌的3家机构外,还有多家机构在支付牌照换牌时被央行拒绝换牌或缩减业务范围。 例如,2017年6月,央行公布了第四批支付业务许可证换发决定。 公告显示,本次申请延续的93家非银行支付机构中,共有84家非银行支付机构获准延续牌照至2024年。普天银通支付、乐付支付等9家机构获准延续牌照。若不予续展,则不予续展。 公告还显示,两家机构虽然获得续签,但在部分地区被责令停止运营。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有42张支付牌照被取消,支付牌照数量持续萎缩。 2011年以来,央行共发放支付牌照271张,目前剩余数量为229张。
金融科技专家苏晓锐表示,支付牌照更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合规能力和水平。 此前合规工作做得不够、多次被罚款的机构更有可能面临续保的不确定性。 近年来,央行不断完善支付行业监管,加大对“累犯”机构的处罚力度。 当“累犯”机构积累达到临界点时,很可能不再更新。
严格监管持续
专家表示,当前支付行业发展、市场环境、监管政策等发生变化,支付机构在监管合规和业务发展方面面临更多挑战。
近期,支付行业监管政策密集发布。 《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将支付监管部门规章升级为行政法规,进一步强化支付领域的市场准入和管理。 此前,央行还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管理办法》,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规范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业务。储备资金,进一步明确监管职责等内容。
“当前支付监管环境面临高压态势。近年来,针对电信诈骗、跨境赌博、套路贷款等违法行为的监管措施不断升级,并给出了加强清理的明确思路。从支付结算端抓起整改。” 苏小睿说道。
王鹏博表示,支付机构也面临着市场环境的变化。 在原有利润减少的情况下,如何与行业巨头竞争,如何获得新的利润,是目前很多机构面临的重要挑战。
业内人士指出,在严峻的监管环境和市场环境下,合规性差的机构将不断被淘汰,经营困难的机构也可能主动选择退出市场。 后续支付牌照数量的削减可能还会继续。
“未来,支付机构不仅要建立健全自身风险防控机制,更需要与时俱进,对非法支付领域出现的新趋势、新情况进行研判。确保合规才能使机构稳定、可持续发展。” 苏小睿说道。 (记者王子旭)